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3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详细分析了上覆煤层采空区存在着火位置较高,发火点隐蔽等自然发火隐患以及上覆煤层采空区自然发火的特点,总结性提出了上覆煤层自然发火的预防策略,重点提出了上覆煤层立体式综合灭火技术,成功地解决了某矿上覆煤层采空区自然发火隐患,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同时,也为近距离煤层采空区的防灭火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2.
针对流变力学的特点,在起落架上采用了间隙密封式环形截流口结构的缓冲器,并对其进行了力学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缓冲器的受力进行了简化;基于Bingham模型建立了缓冲器的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该力学模型能准确地反映起落架缓冲器的工作特点,适用于起落架缓冲器。  相似文献   
23.
采用梯度的思想,研究了不同掺量骨料与秸秆纤维梯度分布对水泥改性生土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泥掺量相同时,通过分散相的合理布置,能够使梯度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对于等骨料与纤维改性均布材料得以提升:水泥掺量10%、秸秆纤掺量2%时,梯度材料抗压强度较均布材料提高118.2%;水泥掺量10%、20%,砂掺量30%时,梯度材料相对于均布材料的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8.0%与27.9%。"梯度"使改性材料对生土的改性作用发挥地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24.
武晓娟 《山西煤炭》2009,29(4):33-34
分析了影响测定挥发分重复性超差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找出了降低超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5.
以CTAB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不同掺杂比例的尖晶石型Zn_(1-x)Co_xFe_2O_4(x=0,0.2,0.4,0.6)纳米颗粒,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EDS)、选区电子衍射(SAE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化学成分、形貌、晶体结构、粒度、光学性能和磁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掺杂比例的Zn_(1-x)Co_xFe_2O_4纳米颗粒均为结晶良好的立方尖晶石型结构,Co~(2+)以替代Zn~(2+)的形式掺杂进入到ZnFe_2O_4晶格中;随着Co掺杂量的增加,晶粒尺寸呈增大趋势,晶格常数发生膨胀。样品形貌为不规则的椭球形颗粒状,粒度比较均匀。纯ZnFe_2O_4纳米晶在室温下呈现超顺磁性,掺杂样品在室温下都具有明显的铁磁性。  相似文献   
26.
利用水热法制备不同掺杂比例的Zn0.95Fe0.05-xNixO(x=0.025,0.03,0.04)稀磁半导体材料,采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光致发光光谱(PL)、拉曼(Raman)光谱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的形貌、晶体结构、光学性能和磁学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样品形貌为纳米棒状,结晶性良好,具有纤锌矿结构。掺杂的Fe和Ni元素进入到了ZnO晶体中,Zn2+被Fe2+、Ni2+替换,晶体的拉曼光谱发生红移,光致发光光谱发生猝灭现象。同时随掺杂量增加,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增强,在室温条件下存在明显的铁磁性。  相似文献   
27.
合成了大螺旋扭曲力的手性化合物4,4′-2(戊基-环己基)苯甲酸异山梨醇酯(ISBB)。对60.0μm厚ISBB/液晶性单体/向列相液晶/光引发剂复合体系的液晶层的上、下表面温度施加不同温度,液晶层中形成了温度梯度。由于高温区域的液晶溶解ISBB的能力强,低温区域的ISBB会向高温区域扩散,从而在液晶薄层中形成了ISBB的浓度梯度与螺距梯度。紫外光聚合复合体系中的光可聚合单体,单体间交联聚合形成网络固定住了液晶层内的螺距梯度,从而制备出反射可见光波段的右旋圆偏振光的宽波反射液晶薄膜。  相似文献   
28.
红小豆功能特性及产品开发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年来红小豆研究的进展,本文对红小豆功能特性的研究及产品开发现状做了综述,并着重介绍了它在抗氧化、医药特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9.
利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纯ZnFe2O4和不同含量Ni掺杂Zn1-xNixFe2O4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XED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测试技术研究掺杂浓度对Zn1-xNixFe2O4(x=0,0.1,0.3,0.5)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光学性能和磁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n1-xNixFe2O4纳米颗粒结晶良好,Ni2+以替代Zn2+的形式掺杂到ZnFe2O4晶格中,生成立方尖晶石结构ZnFe2O4。随着Ni含量的增加,晶粒尺寸增大,晶格常数发生收缩。样品的形貌呈不规则的椭球形,且颗粒大小比较均匀。红外光谱的吸收峰位置并没有随Ni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变化。Zn1-xNixFe2O4纳米晶的光学带隙随Ni掺杂浓度增加而增大,与相应块体相比发生蓝移。在室温下,纯ZnFe2O4纳米晶呈现超顺磁性,掺杂样品具有明显的铁磁性。  相似文献   
30.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关键链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过程视为链式过程,将突出防治技术措施视为断链过程。通过确定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关键链,并对其采取"截断"措施,可以达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