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旋风分离器是雾化焙烧制备稀土氧化物工艺中的常用分离设备之一。为了提高焙烧产物中超细颗粒的分离效率,采用Fluent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得到旋风分离器的优化构型,利用颗粒分离效率和流体压降2项指标进行评价,以探讨扩张结构旋风分离器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在锥筒高度为距旋风分离器顶板370 mm处,进行角度为10°的扩张改进后,分离器对粒径为1、 3、 5μm的颗粒分离效率分别提高13.25%、 42.33%、 44.02%,阻力系数减小3.6%;新改进结构旋风分离器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介绍了四种典型旋风除尘器的基本构造及其设计计算,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旋风除尘器CAD方案流程图;然后,介绍了使用C语言进行CAD软件设计数据存取,图表输出及无支撑系统下汉字输出等编程技术;最后,本文给出了使用程序进行除尘器设计的事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发展并建了双室并列流化床煤气化系统的冷态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气化系统操作的两个主要因素-两流化床之间颗粒物料的循环技术及流化床床层的膨胀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栗志 《人民黄河》1997,19(3):55-58
黄河流域发展农田灌溉具有悠久的历史。人们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不断与水旱灾害作斗争,兴修水利,发展灌溉,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先秦至北宋灌溉发展历程黄河流域是我国灌溉农业最早的发源地。传说大禹在平治洪水后,曾“尽力乎沟洫”,开垦土地,发展水利,灌溉农田。周族的祖先后稷助禹治水,又曾在稷地传授农艺技术。后稷的曾孙公刘因避夏乱,将周族迁到了由地(今旬邑县西南一带),带领百姓开荒引泉灌溉。“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博原、……”“笃公刘,既博且长,既是乃岗,相其阴阳,现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坚  栗志  李芷昕 《能源与环境》2007,(5):42-43,46
介绍太阳能制冷的工作原理、太阳能空调的类型及其应用情况,并对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座灌溉工程——建于公元前8世纪的滮池(今陕西省咸阳县南),《诗经》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的记载。我国最早兴建的大型灌溉工程——漳水十二渠,兴建于魏文侯二十五年(公元前422年)。我国见于记载最早的水利法规——《水令》。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关中开六辅渠,渠成后“定水令以广灌田。”我国历史上引黄放淤最早的时期——宋代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在黄河、汴河以及其他多泥沙河流沿岸推广,仅开封附近放淤面积达5800多顷。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中间规模的热态实验台架上对双室内循环流化床煤气化炉的点火升温、两流化床中的温度分布以两流化床间的热量转移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探究喷雾热解过程中加热壁温对铈锆固溶体生产过程的影响,分析热解炉内的流量场和浓度场的变化情况,实现对热解炉的设计优化。【方法】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喷雾热解炉的物理模型,分别探讨加热壁温对铈锆固溶体在热解炉的不同阶段及热解炉中水蒸气分布和HCl分布的影响。【结果】当热解温度为850℃时,液滴的反应主要分2个阶段,在炉膛高度为0~0.05 m处,为加热蒸发阶段,在炉膛高度为0.05~0.6 m处,为稳态热解阶段。当炉壁温度为550~650℃时,在炉膛高度为0.9 m处温度变化放缓,喷雾处于稳定热解阶段;而壁温在750~850℃时,在炉膛高度为0.6 m处温度变化放缓;当壁温为850℃时,在炉膛高度为0.1~0.6 m处的温度曲线斜率最大,液滴达到稳定蒸发阶段的时间缩短,水分蒸发变快,热解时间变短。【结论】炉壁加热区的温度越高,HCl生成的速度越快,速度的最大值越小,在炉膛高度为0.4 m处速度变化最大,达到1.6 m/s左右;并且整体HCl生成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平均速度变化随着热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韩玉民  栗志  罗久里 《化工学报》2007,58(12):2975-2979
选择和控制反应过程的温度是反应器设计和控制中的重要问题。线性稳定性分析说明,在Lindemann单分子化学反应-扩散-热传导体系中,由于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具有诸多控制参数,导致温度场自组织类型及其产生阈值的多样性。数值模拟结果还说明,Turing分支因其产生阈值的不同,致使温度场空间周期结构的波数出现了多值性。毫无疑问,这些重要结果是实施化学反应器的合理设计选型及最佳控制所必须考虑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