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工业技术   2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成都平原社会经济的跃进。随着城市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经处理就排入江河渠库,造成灌区地表及地下水环境的污染。这种日益严重的污染正在威胁着这座古老工程效益的发挥,也严重影响着成都及其周围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22.
层状盐岩体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由不同岩层交替而组成的层状盐岩体,建立泥岩夹层和盐岩复合体代表单元,根据应变协调原理,从细观力学分析角度通过考虑泥岩夹层弹性性质、盐岩弹性及蠕变力学特性以及两相体积含量建立层状盐岩体宏观各向异性非线性蠕变增量型本构模型,分析层状盐岩在蠕变过程中因保持细观应变协调而产生的应力重分布问题,给出新本构模型ABAQUS有限元二次开发增量迭代算法实现方法,对一层状盐岩体简单试样算例进行初步计算分析验证,分析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本构模型能反映细观应变协调时层状盐岩体宏观蠕变力学特性,该模型将为层状盐岩体内硐室长期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计算基础。  相似文献   
23.
 结合我国第一个盐岩储气库群——金坛储气库运行过程中观察井的压力变化监测数据,利用监测观察溶腔腔体卤水压力的变化来分析腔体体积收缩变形,并据此反演分析储气库区盐层蠕变本构方程的主要蠕变参数,使其计算结果与实际吻合,解决数值计算在地下盐岩储气库中很难被验证的问题。结合理论分析和试验的方法,验证利用观察井监测腔体蠕变收缩体积这种方法的合理性。研究成果能用于盐岩储气库运营中的长期体积变形预测、地表沉降预测等研究工作中,为盐岩储气库群的长期稳定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4.
In order to analyze mechanism of casing damage,the uniaxial compression experiment and creep experiment of interbedded mudstone samples from Sanan development area of Daqing Oilfield under different water contents were carried out.The changes of the mudstone’s mechanical parameters and creep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increment of water saturation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ock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decrease rapidly with the increment of water content,at the same time,the creep strain and creep strain rate of steady state increase with the increment of water content,and also the steady state creep strain rate is enhanced with the increment of deviatoric stress.Through the creep characteristic curves,a non-linear creep constitutive equation of mudstone considering the change of water contents is established,which will be used in future numeric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25.
盐岩作为石油和天然气等战略与商业地下储存介质在欧洲、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首先将盐岩中能源储存的相关力学问题的研究,划分成4个发展阶段:(1)20世纪60年初——简单应用阶段。此阶段利用采矿工程方面的力学知识和经验,对能源地下储存的力学方面进行了简单研究和应用;(2)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初——模型研究与应用阶段。此阶段利用大型盐岩试样在实验室进行模拟石油或天然气储存,研究盐岩在储存方面的力学特性;(3)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数值模拟计算阶段。此阶段利用有限元技术,结合盐岩的试验结果,模拟能源储存过程,进行储存力学方面模拟计算与分析研究;(4)20世纪90年代中期直到现在——损伤模型设计阶段。结合盐岩的损伤与损伤恢复特性及其试验研究,提出了盐岩的几个损伤与损伤恢复本构模型。利用这些模型,使储存库的力学特性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同时对每个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研究成果;其次,对盐岩的本构方程进行了系统总结与评价,指出了各类本构方程的建立依据与工程应用特点,重点介绍了Norton材料模型和Hou/Lux盐岩损伤与损伤恢复本构模型,并指出了这两种计算模型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今后盐岩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6.
岩石水压致裂过程的耦合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岩石的水压致裂过程是典型的渗流与应力耦合作用的破坏过程。在经典Biot渗流力学基本方程的基础上,基于弹性损伤理论,建立了岩石损伤演化过程的渗流-应力耦合模型,运用岩石损伤破裂过程渗流-应力耦合分析系统F-RFPA^2D,对水压致裂过程中裂纹的萌生、扩展、渗透率演化规律及渗流-应力耦合机制进行模拟分析,初步揭示了岩石水压致裂过程的失稳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27.
具有统计损伤的岩石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细观力学的Eshelby等效夹杂方法建立了岩石的弹塑性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在该模型中采用了总体应变与各组成相间应变关系与总体应力与各组成相间应力关系不一样的假设,并用最优化方法确定该模型参数。建立的模型能够反映岩石破坏前应力.应变关系和轴向应变.横向应变关系,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该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8.
板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与模拟分析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在XTR01型微机控制电液伺服试验机上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中的板岩进行不同围压与轴压下的三轴蠕变试验。蠕变过程中,随着轴压的不同,板岩产生衰减蠕变与稳态蠕变两种过程,可通过六元件的广义弹黏塑性模型进行较好的描述。该模型包括H体、Bingham体和VP体,由该模型建立本构方程,并用板岩的蠕变试验数据拟合出对应元件的参数。拟合效果与试验数据比较吻合。同时,对板岩蠕变过程中蠕变率的变化情况也进行相关的拟合,显示出板岩蠕变率逐步减小到稳态蠕变的过程,取得较好成果。这些对今后分析板岩的变形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盐岩中能源(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储存库稳定性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由于盐岩属于一类特殊的岩体,储存库的稳定性分析的评价标准与其他岩体有差别,在各国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设计规范,多数是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来评价储存库的稳定性。主要做法是根据具体的储存库及其岩体力学特性,预先设置储存库稳定性的一些标准,然后对盐岩及其相关的岩石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得到所需要的计算参数,最后通过数值计算来确定储存库的稳定性。系统地提出了盐岩中能源储存库的稳定性研究的内容和评判标准,这些标准归纳起来有3个方面,即:(1)储存库稳定性标准如不允许出现片邦,不允许出现蠕变破坏、安全矿柱和地面沉降控制准则;(2)储存库密封性标准如最大内压控制准则;(3)储存库可使用性标准如储存库体积收敛性。同时给出一个算例,以说明如何评价储存库的稳定性,并说明对储存库稳定性评判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必要的修改。  相似文献   
30.
泥岩夹层对盐岩变形和破损特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14,他引:7  
针对我国大多数盐矿的多层盐岩地质构造特征,对含泥岩夹层盐岩、纯泥岩和纯盐岩3种岩芯试样进行单轴压缩和不同围压下三轴压缩试验研究,对比分析3种试样的变形和破坏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泥岩夹层对盐岩体的变形和破坏特性有明显的影响,强度高于盐岩的泥岩夹层却先于盐岩出现横向拉伸破坏;此外还观察到应力-应变曲线的“应力跌落”现象。针对试验结果,利用Cosserat介质扩展理论对泥岩夹层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泥岩和盐岩力学特性上的不匹配导致二者界面附近泥岩体等效受到横向拉伸应力作用,这很好地解释试验结果,这一分析结果可对进一步进行层状盐岩体内油(气)储库洞室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