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109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微乳液聚合在制备聚合物纳米微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徽乳液形成的条件,正相微乳液聚合、反相微乳液聚合、双连续微乳液聚合的特征研究,及其用于聚合物纳米微粒和有机/无机复合纳米微粒制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2.
采用熔盐反应法在碳纤维表面反应形成了TiC涂层,利用XPS,XRD和SEM对涂层的化学组成、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涂层厚度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形成的是含有少量自由碳的TiC涂层,涂层形貌与原碳纤维表面形貌相似;TiC涂层的厚度随反应温度、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700...  相似文献   
63.
以乙烯焦油分别在200、250、300℃常压蒸馏所制基本沥青为原料,采用空气吹扫法制备了相应的各向同性可纺沥青(P200AT,P250AT和P300AT),经炭化后制备了相应的炭纤维。通过元素分析、族组分、TG-MS、FT-IR、~(13)C-NMR、XRD和SEM等手段对沥青和纤维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表征,探究了沥青的氧化行为,以及沥青前驱体氧形态对其沥青纺丝性能和炭纤维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蒸馏温度所制沥青具有不同的物性特征,显示出不同的氧化特性。P250AT的软化点、炭收率、含氧量和甲苯不溶物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沥青。FT-IR和~(13)C-NMR表明P250AT沥青前驱体的氧形态主要以C=O形式存在,且含量高于P200AT和P300AT。由于沥青前驱体引入了氧化交联所形成的氧分子结构抑制了沥青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氧的增量,从而减弱了纤维在低温炭化过程中气体的释放,提升了炭纤维的力学性能。因此,P250AT所制沥青基炭纤维表现出较高的拉伸强度(980 MPa)。  相似文献   
64.
为解决C/C复合材料的高温易氧化问题,依次采用前驱体浸渍裂解、反应熔体浸渗和料浆涂刷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HfB_2-WB_2-Si/SiC-SiC_(NW)复合涂层。考察Si C涂层、HfB_2-WB_2-Si/SiC涂层和HfB_2-WB_2-Si/SiC-SiC_(NW)涂层C/C复合材料在1 500℃静态空气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HfB_2-WB_2-Si/SiC-SiC_(NW)涂层抗氧化效果优于HfB_2-WB_2-Si/Si C涂层和Si C涂层,前者试样氧化20 h后增重0.1%,后两者则分别失重0.9%和22.8%。HfB_2-WB_2-Si/SiC-SiC_(NW)涂层较好的抗氧化性能主要归因于涂层氧化形成的连续、具有较好流动性的HfSiO_4-SiO_2-WO_3复相玻璃以及SiC纳米线(SiCNW)对涂层的增韧作用,前者有效抑制了氧气向C/C复合材料基体内部的扩散,后者则使涂层内部裂纹的数量和尺寸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65.
以环氧树脂E51为基质,醋酸镉、醋酸铅、硫代乙酰胺等为原料,在丙酮、甲醇的水溶液中,一步法制备了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单分散的CdS、PbS纳米粒子;对CdS、PbS/环氧树脂E51复合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高粘度的环氧树脂对纳米粒子的形成和分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利用微藻技术减排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控制温室气体CO2的排放已经成为全球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当前国内外利用微藻技术固定CO2以达到CO2减排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从可高效固定CO2藻种的筛选与育种、微藻固定CO2的机制、工业过程开发以及所产生藻体的综合利用等几方面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67.
碳纳米管的制备和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VD法制备了碳纳米管,并用TEM、BET吸附和~(129)Xe NMR对碳纳米管的表面和内部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BET吸附和~(129)Xe NMR的结果对比分析,可以推断碳纳米管并非全部是中空的,而是被许多隔膜分隔成多个锥帽形空腔,这些隔膜一般为无定形碳,五元环或七元环.经过纯化后的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有望作为新一代的储氢材料.  相似文献   
68.
具有独特层状结构的MXenes是一类新型的二维纳米材料大家族,其中包括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和碳氮化物。它们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表面化学性质、良好的亲水性和导电性。得益于这些出色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在储能、电磁屏蔽和电催化等应用领域,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对MXenes的研究产生了兴趣。而在这些研究领域当中,电催化析氢(HER)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有效策略之一。在本文中,介绍了MXenes的结构与性质,综述了近年来MXenes基材料在电催化析氢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并展望了MXenes基电催化剂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9.
莫来石纤维增强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及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了掺杂莫来石纤维的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与其密度、温度和纤维添加量有关;添加莫来石纤维可以明显提高SiO2气凝胶的弹性模量和机械强度,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莫来石纤维添加量控制在3%左右可以使SiO2气凝胶材料保持较低的热导率和较高的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70.
聚丙烯酸酯/TiO2-SiO2纳米杂化材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TiO2-SjO2与热固性聚丙烯酸酯原位复合,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了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并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酯基纳米SiO2包覆TiO2的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在无机组分质量分数低于8%时是透明的;随着TiO2-SiO2用量的增加,纳米杂化材料的附着力是先增后降,而热稳定性则是逐渐增加;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随TiO2-SiO2用量的增加都是先增后降,当TiO2-SiO2质量分数为5.10%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提高了25%;当TiO2-SiO2质量分数为3.45%时,无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提高了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