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4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A series of uniaxial-compress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some granite specimens. A multi-channel, high-speed AE signal acquiring and analyzing system was employed to acquire and recor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E events and demonstrat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events during the failure proces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rimary stage, many low amplitude AE events are developed rapidly and distributed randomly throughout the entire specimens. In the second stage, the number of AE increases much slower than that in the first stage, while the amplitude of most AE events became greater. Contrarily to the primary stage, AE events clusteres in the middle area of the specimen and distributes vertically conformed to the orientation of compression. The most distinct characteristic of this stage is a vacant gap formed approximately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specimen. In the last stage, the number of AE events increases sharply and their magnitude increases accordingly. The final failure location coincidently inhabited the aforementioned gap. The main conclusion is that most macrocracks are developed from the surrounding microcracks existed earlier and their positions occupy the earlier formed gaps, and the AE activity usually becomes quite acute before the main rupture occurs. Supported by the Special Subject of 863 Programm(2007AA06Z107) and the Younth Foundation of HPU(Q2008-51)  相似文献   
52.
为研究水泥聚苯模壳(EPSC)格构式混凝土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C)框架的抗震性能,对一足尺单层EPSC格构式混凝土填充墙RC框架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试验中考虑了墙体开洞及墙体与RC框架的连接方式,研究了不同强度地震动作用下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层间剪力和动应变反应。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强震动作用下EPSC裂缝数量较多,部分格构柱水平开裂,而RC框架未发现损伤,EPSC格构式混凝土填充墙RC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模型最大层间位移角仅为1/513,格构式混凝土墙体的存在极大增强了RC框架的抗侧刚度;墙体与RC框架设置不同间距、长度的拉结筋均能提高墙体的平面外稳定性能,可控制墙体与框架协同工作。  相似文献   
53.
周国良  李小军 《工程力学》2013,30(2):306-312
基于改进的大质量法和位移法,分别求解非一致地震动激励下结构总反应和拟静力分量,用总反应减去拟静力分量得到动力分量,实现拟静力/动力分量的分离。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实用,计算精度高,与理论结果符合好。以一座连续刚构桥为例,分析了非一致地震动激励下,结构地震反应拟静力/动力分量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支撑间的地震动位移差动对拟静力分量影响巨大,不容忽视;拟静力分量/动力分量相互叠加或消减,致使结构反应在多点激励作用下表现复杂。  相似文献   
54.
为了研究巨-子结构控制体系的抗震性能,该文进行了巨-子结构控制体系的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模型均为钢框架模型且包括三个不同的模型,分别称为抗震结构模型、隔震结构模型和隔震-底层固结模型。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试验模型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并在主结构的加速度、层间位移,子结构的层间位移以及隔震层的变形方面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结果吻合较好,且不论是理论计算结果还是试验实测结果,隔震结构以及隔震-底层固结结构相对于抗震结构而言,结构的响应减小明显,说明结构施加隔震装置后能有效减小结构响应,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5.
张博  杨官荣  折廉  陈辉  李小军  黄志瑜 《酿酒》2021,48(5):101-103
鉴于白酒五车间十四班酿造原酒酒质差、优质酒品率低,各项指标不达标.为实现提高质量、优质品率及优质酒产量,2018年底白酒十四班母糟进行更换,窖泥进行了复状,并经研究决定:于2019年2月20日,成立提高白酒十四班优质酒品率的技术攻关小组,对白酒十四班将进行实时跟踪,并通过实时跟踪完成工艺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的梳理,力求将各...  相似文献   
56.
从无线电引信干扰信号特征入手,对欺骗式干扰特征信号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这类信号所具有的一个普遍特征,从而为抗干扰设计技术研究提供了一种处理思路。  相似文献   
57.
针对水泥联合粉磨系统电耗高、出磨水泥温度高、石膏脱水导致的水泥性能差等问题,通过采取高效涡流选粉机、V型选粉机出口增加收尘器、调整篦冷机风机等技改措施,从水泥粉磨工艺上降低了出磨水泥温度,改善了水泥性能,达到了提质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8.
从海南某地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解磷菌GZU-7,经生理生化实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利用菌株GZU-7处理煤矸石制备煤矸石肥料,探究磷石膏掺杂比例、体系pH、菌液浓度、煤矸石粒径、解离时间对煤矸石肥料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石膏掺杂比例为30%、体系pH为7、菌液浓度为105 cfu/mL、煤矸石的粒径为20目、解离时间为5 d时煤矸石的解离效果最好,有效磷含量为419.84 mg/kg,是原煤矸石的20.74倍,制备该煤矸石肥料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促进煤矸石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59.
介绍热带钢连轧机工作辊扁头的设计,通过有限元优化分析,在电机功率不变,工作辊材质由钢辊改为可锻铸铁的情况下,扁头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0.
大倾角综放采煤方法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平煤集团十三矿大倾角综采低位放顶煤技术应用情况的介绍和设备选型特点的分析研究 ,探讨了综放工艺模式。并通过研究工作面矿压特点和支架受力特性 ,提出了有益建议和结论 ,对于综放技术在大倾角松软煤层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