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1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解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动力特性,设计制作了一榀单跨、两开间、8层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模型,采用单输入单输出(SISO)方法进行动力特性试验,得到固有频率、振型和阻尼比等结构动力特性参数.同时,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8.1进行数值计算,得到结构的振型和频率.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二者符合较好,此项研究为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杂后对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和抗裂性能的影响.方法参照国家标准和试验方法,按不同的纤维掺量设计了16组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大量抗压强度试验和劈裂抗拉性能试验研究.结果低体积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劈裂抗拉试验破坏为爆裂式破坏;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可使抗拉强度提高10%-40%,使拉压比增大到1/18-1/16;劈裂抗拉试验破坏为带有一定延性的破坏;钢纤维体积掺量为0.8%、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为0.11%时混杂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复合增强效果最好,高性能混凝土拉压比为1/16.结论适量掺加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可使高性能混凝土的拉压比增大,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钢纤维混凝土深梁试验研究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试验研究与非线性有限元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钢纤维混凝土深梁的受力性能,包括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开裂荷载及极限承载力等,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钢纤维的掺入,能提高混凝土深梁的开裂荷载及极限承载力,并且能有效地抑制结构裂缝的开展;只要合理选用单元类型、参数模型及收敛准则,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拟静力试验以及有限元ALGOR程序,对顶底角钢连接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顶底角钢连接节点的破坏形式、受力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类节点的强度与刚度主要取决于角钢的强度与刚度,角钢厚度的不同直接影响节点的性能;该类节点具有较好的耗能性能,但强度较低。这些研究结果对顶底角钢连接节点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包括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各类型课程。依托武汉大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针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全英文教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制作慕课,探索并实践全英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全国多个高校的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先后都实行双语教学。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学生英文水平、教材以及语言环境的限制,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文章在总结武汉大学和其他院校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即实施分级教学、采用中文教材和自编英文教材相配套的教材体系、使用中英文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加强师资培训等。  相似文献   
17.
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针对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中的若干问题 ,从变形量测定精度的确定、变形观测周期的选取以及变形观测点的布设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法向应力和水压力作用下岩石单裂隙水力耦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突出孔隙水压力对裂隙变形及其水力传导性能的影响,以经典的Biot孔隙弹性模型为基础,通过把裂隙视为一系列空隙的联合体,将广义的Biot有效应力系数扩展到岩石裂隙上。模型通过有效应力系数的引进,建立饱和裂隙在法向应力和孔隙水压力共同作用下的非线性本构方程,同时通过裂隙渗流的“立方定理”得到渗流流速与裂隙变形的关系以及裂隙法向应力作用下的水力耦合模型。模型中包含的4个参数均有其物理意义,并且可以通过裂隙力学压缩试验和渗流试验结果确定。与经典的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不同,该模型中Biot有效应力系数是裂隙位移的函数,强调了不同位移状态下水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突出了孔隙水压力与裂隙变形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后,针对不同孔隙水压力下裂隙渗流流速随法向应力变化的试验数据,用该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预测,初步证实该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混杂纤维混凝土是典型的多相多层次非均质复合材料,在弹性阶段其宏观尺度力学行为由细观、微观乃至纳观组成与结构决定。为探究材料微细观结构对宏观尺度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微细观力学框架下,基于Mori-Tanaka法和三相模型,建立了考虑界面作用的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多尺度均匀化理论模型,在经过试验结果验证的基础上,进行了影响因素拓展分析。结果表明:钢纤维的掺入提高了混凝土弹性模量,其提高幅度随钢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大而增大,而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对弹性模量的影响不大;混杂纤维混凝土弹性模量随纤维界面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大,且纤维掺量越大其增大幅度越大;增大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界面厚度均会减小其弹性模量;骨料体积分数是影响整体弹性模量的主要因素,表现在骨料所占体积越大,材料整体弹性模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20.
结构隔震体系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整体有限元法建立了隔震体系在时域内求解的运动方程,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了隔震体系的恢复力特性,编制了地震反应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