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工业技术   2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数值模拟的结果为基础,分析了3种不同进口速度条件对汽轮机排汽缸气动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各不同进口速度条件下的排汽缸的排汽损失系数及流场图谱,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进口条件下排汽缸汽流能量的分配,提出了排汽缸优化设计的方向。  相似文献   
32.
长期以来,汽轮机叶片水蚀都是影响机组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问题。汽轮机低负荷工况下,高速水滴撞击造成的叶片水蚀日益严重,掌握汽轮机叶片水蚀规律并减少损伤对汽轮机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总结了汽轮机叶片水蚀疲劳寿命预测和叶片表面侵蚀方面的研究,尤其介绍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叶片水蚀寿命预测方法,然后总结了叶片的防水蚀措施,着重介绍了防水蚀新工艺的相关研究。所做的综述可为汽轮机防水蚀提供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33.
“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是获取致密性储层中工业油流的重要手段。为了对影响体积压裂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基于离散裂缝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采用更为灵活的非结构化网格,建立了体积压裂水平井模拟模型,经Eclipse软件及矿场实际井资料验证该模型可靠性较高,可准确地表征复杂裂缝的几何参数和描述流体在裂缝中的流动。利用长庆油田某致密油藏实际参数,对水平井方位、布缝方式、段间距、簇间距、改造体积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当水平井方位与天然裂缝平行时,开发效果最好;根据累计产量的大小,哑铃型布缝方式优于交错型、均匀型、纺锤型布缝方式;段间距应大于相邻2段的泄油半径之和,避免段间干扰;簇间距应尽可能大,但要小于天然裂缝平均缝长;当改造体积一定时,细长形状的改造区域比短粗形状的改造区域开发效果更好,当工艺上难以增加压裂裂缝长度时,可通过增加段内簇数改善开发效果,簇数越多,初期累计产量越高,但最优簇数取决于开采时间的长短。研究结果可为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造缝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
采取普通的熔炼和锻造技术制备含有2.1%Ta元素的7715D钛合金(2Ta)。分别采用2种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对材料进行热处理。利用XRD对试样进行物相分析,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材料的微观组织,并测试材料的室温、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a元素的添加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能显著强化7715D钛合金。  相似文献   
35.
钛基复合泡沫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抗腐蚀性以及可改的弹性模量,具有极大的生物医用潜力。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嵌入厚壁陶瓷微珠的钛基复合泡沫材料。分析和测试这种钛基复合泡沫材料的微观结构、压缩性能以及弹性模量。结果表明:厚壁陶瓷微珠能够显著提高材料的抗压强度;提高厚壁陶瓷微珠的体积分数,能够使材料的抗压强度获得极大的提高,同时,这种强度的提高并没有引起弹性模量的显著提高。该材料的弹性模量仍然与人体骨骼相近。  相似文献   
36.
宋亚军  李童  张荻  蓝吉兵  谢永慧 《热力透平》2011,40(4):235-244,261
随着燃气透平转子进口温度的不断提高,燃气轮机叶片冷却日益重要。带有扰流肋的内部通道冷却是叶片冷却的一个重要部分。综述了内部扰流肋冷却的研究历程与研究现状,详细论述了静止状态下带肋内部通道的换热研究、旋转对带肋通道内换热的影响研究以及扰流肋与其他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冷却研究。结论指出,在国内外静止状态下带肋通道内的换热研究已经很成熟,旋转对通道内流动与换热的影响是最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而关于旋转状态下复合冷却方式的研究相对较少。优化旋转状态下内部肋结构和将内部扰流肋与其他冷却方式相结合的研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7.
利用真空自耗熔炼方法和热加工技术制备Ti-35Nb-2Ta-3Zr β钛合金,采用单向轧制和交叉轧制对合金进行冷变形.通过对轧制态试样的微观组织分析,研究不同轧制方式下的马氏体转变特征.结果表明:单向轧制和交叉轧制过程中产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随着变形量的增大,马氏体形貌由针状逐渐转变为粗大的变体;交叉轧制更有利于马氏体相的转变,当冷变形量为40%时,马氏体的转变量达到79.63%,并在随后的冷变形过程中,马氏体转变量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38.
含硫气井在生产过程中,硫元素的沉积将降低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极大地破坏气井产能,此时常规气井产能计算模型已经不再适用。考虑硫元素在近井地带沉积引起的储层渗透率变化,将储层分为沉积区和非沉积区。基于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含硫气藏直井、直井压裂井在平面径向非达西稳定渗流条件下的二次三项式产能方程。通过分析硫沉积、启动压力梯度、裂缝长度、裂缝宽度对气井流入动态的影响,认为气井产能随硫沉积饱和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增长速度逐渐减小。气井无阻流量与启动压力梯度呈负相关关系。压裂措施能增大含硫气井产能,当气井产能受硫沉积影响较大时,可采取压裂的办法增产,必要时可用酸化压裂工艺,并对裂缝长度设计进行优选。  相似文献   
39.
高效热管理用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导热复合构型、高导热复合界面及新型高导热纳米碳增强体3个方面,综述了热管理用铜基和铝基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高导热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与展望.在材料组分相同的情况下,基于金属基体与导热增强体之间复合构型和复合界面的差异,制备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导热与热膨胀性能会发生显著变化.此外,由于纳米增强体与基体在形貌、尺寸及表面化学性质等方面的不相容性,在新型高导热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发过程中,更需要兼顾高导热复合构型与复合界面的优化设计.可以预言,采用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片等新型纳米碳增强体,设计与制备具有微/纳米跨尺度分级复合构型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0.
超疏水表面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仿生超疏水表面材料具有特殊微纳米结构,因此表现出自清洁、防污染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在荷叶、水黾腿、蝴蝶翅膀等自然界中超疏水性组织和器官的启发下,仿生超疏水表面材料的设计和研发的目标不仅在于模仿生物的功能结构,更主要的是制备组分和结构均可调的超疏水表面,从而获得既有疏水自清洁性,同时强度、耐热、耐酸碱等性能又十分优异的新材料.该类材料在国防、工业、农业、医学和日常生活中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超疏水材料纳米界面的结构出发,分析材料的疏水原理及其制备方法,介绍了近几年来该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在管道无损运输、房屋建筑和防水等应用领域的探索,展望了其未来的应用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