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4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电化学方法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NaCl溶液中十二胺在铜镍合金表面的缓蚀及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十二胺对阴极和阳极反应均有抑制作用,但主要抑制了阴极反应.吸附模型的拟合结果证明十二胺在铜镍合金表面的吸附符合Flory-Huggins等温线模型.十二胺吸附膜改变了电极表面双电层结构,使零电荷电位正移.AFM相位图显示,随着缓蚀剂浓度增加,缓蚀剂吸附层变得更加致密和有序,导致缓蚀效率增加.AFM力曲线测试结果指出,含有十二胺的溶液中力曲线显示粘附力特性,而且探针与样品表面之间的长程静电斥力与空白溶液相比有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2.
膦酸自组装膜在铝合金表面的吸附及缓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自组装前后铝合金表面锌电化学沉积行为的变化研究和极化曲线测试,探讨了十四烷基膦酸自组装膜在2024和1060铝合金表面的吸附及缓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锌的初期电化学沉积优先在铝合金偏析相表面进行;偏析相表面吸附膜致密度较差,因此自组装后基体和偏析相表面之间的物化性质差异更大,从而加速锌的初期沉积;1060合金表面自...  相似文献   
13.
金属表面自组装单分子膜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表面功能化技术。目前针对金、银及铜铁系金属表面自组装技术的相关综述较多,但对铝及铝合金表面自组装功能膜的研究尚无系统性介绍。从应用领域、自组装机制和自组装行为影响因素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铝及铝合金表面自组装功能膜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不锈钢表面硅烷自组装成膜技术及其腐蚀行为的研究较少.对430不锈钢作2种不同前处理后,将其放入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自组装液中自组装成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极化曲线和扫描电镜研究了2种前处理工艺对自组装GPTMS膜耐蚀性的影响;采用极化曲线研究了自组装时间对自组装GPTMS膜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锈钢经氧化后再用硅酸钠和乙酸处理后,获得的自组装GPTMS膜更致密、具有更优异的抗腐蚀性能;组装时间为12 h时,自组装GPTMS膜抗腐蚀性能最好,此时其缓蚀效率可达82.3%,自腐蚀电位较基体正移了83 mV,自腐蚀电流密度下降了1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5.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 FC )具有使用寿命长,比功率和比能量高,室温下启动速度快等优点,已经成为燃料电池行业研究的热点。如何制得低成本高效率且使用寿命长的双极板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商业化的关键。本文归纳了国内外有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材料的研究进展,并重点综述了金属双极板的优缺点和表面改性技术。  相似文献   
16.
秦静  朱凯  屈钧娥  王海人  曹志勇 《材料保护》2019,52(1):92-95,122
以方波电位着色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彩色膜,可获得较快的膜生长速率,现有的硫酸方波电位着色研究未涉及着色时间对彩色膜耐蚀性的影响。采用无铬硫酸体系对304不锈钢进行交流方波恒电位电化学着色,运用色差计、扫描电镜及能谱仪、腐蚀加速浸泡试验和交流阻抗测试等方法,重点研究了硫酸介质中交流方波着色时间对着色膜着色性能和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低电位幅值分别为0 V和1 V的方波脉冲条件下,20~120 min的着色时间范围内,膜的厚度随着着色时间增加而增厚,呈现不同色彩;但膜的耐腐蚀性能随时间增加并不呈线性增加关系,着色时间超过80 min,着色膜耐腐蚀性能反而下降,这与膜的双层结构有关:当着色时间超过80 min后,膜层由微孔钝化膜单层结构转变为顶层覆盖岛状富铬氧化物层的双层膜结构,顶层膜小岛之间的缝隙导致膜的微观电化学非均匀性,从而使膜的耐腐蚀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不锈钢表面很容易钝化,水性涂料很难在其上均匀成膜。为此,采用植酸转化处理后有效桥接430不锈钢和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水性耐指纹涂料。通过红外光谱、接触角、交流阻抗测试和动电位扫描等考察了植酸转化膜及其涂覆水性涂料后的性能。结果显示,经植酸转化处理后,不锈钢基体与植酸发生了桥接,与水的接触角更小,具有很好的亲水性,与水性涂料结合良好,提高了不锈钢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8.
430 不锈钢表面月桂酸自组装膜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浸泡法在430不锈钢表面制备了月桂酸自组装膜,通过电化学方法、接触角测试及微观形貌分析,研究了该自组装膜在430不锈钢表面的吸附行为及缓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简单的浸泡,月桂酸分子能够稳定地吸附在不锈钢表面,自组装时间、组装液浓度以及基底表面前处理对组装膜的缓蚀效率有较大影响,自组装时间4 h、月桂酸浓度5 mmol/L、组装温度35℃为最佳自组装条件;基底在组装之前进行钝化处理,有利于形成致密的自组装分子膜,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钢板耐指纹涂料及其涂膜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电用钢板不经处理表面很容易留下明显的指纹印或手掌印,易产生"发黑"的现象,影响其美观和耐腐蚀性能。介绍了耐指纹涂料的产生、发展历程、主要成分与作用以及相关的性能表征手段,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刘成  屈钧娥  王海人  曹志勇 《材料导报》2014,28(18):83-85,102
在2024合金微区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模拟AlCuMg偏析相以及模拟基体合金,通过动电位扫描、开路电位监测、电偶电流测试,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十四烷基膦酸在2024合金以及模拟微区合金表面的自组装行为和缓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膦酸在模拟基体和富铜相表面均能吸附成膜,2024合金表面吸附膜的微区分布与偏析相和基体之间的电偶效应有关。偏析相区域获得自组装膜保护是抑制铝合金局部腐蚀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