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两性聚丙烯酰胺处理污水用量少,毒性低,pH适用范围广,绿色环保。采用水分散聚合方法合成了两性聚丙烯酰胺P(AM-co-IA-co-DAC-co-DMC),以1%的高岭土悬浮液模拟废水,考察絮凝剂用量、特性粘数、体系pH值、温度以及阴阳离子单体配比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阳、阴离子单体摩尔比为3∶1,特性粘数为3.16 dL/g,用量为3 mg/L时,絮凝效果好,常温下透过率达到98.7%。两性聚丙烯酰胺分子链上的正、负两种电荷基团同时发挥电中和作用和架桥作用,絮凝效果受pH变化的影响较小,明显优于阳、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12.
对N03-的还原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铜和过氧化氢可以对其还原,其中用过氧化氢作还原剂生成产物是水,对环境友好无污染。硝酸根离子的浓度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实验表明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相似文献   
13.
以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为含氟单体,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含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差示扫描量热(DSC)和透射电镜(TEM)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和形貌,考察了聚合温度、乳化剂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对细乳液聚合动力学的影响,通过接触角和吸水率表征了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胶膜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当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用量(占单体总量)为2.5%,引发剂用量为0.5%,反应温度为70℃时合成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稳定性好,乳胶粒平均粒径为180 nm;涂膜耐水性随氟单体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4.
李鑫  宋林勇  周艺峰  聂王焰  陈鹏鹏 《应用化工》2014,(7):1218-1221,1224
采用固/液界面溶剂溶胀诱导相分离法,对磺化聚苯乙烯(SPS)和表面负载有生物相容性的壳聚糖(CS)的核壳型SPS/CS两种微球进行溶蚀,制备出具有多孔结构的SPS和SPS/CS微球。研究发现,溶剂类型和醇水比是影响多孔聚合物微球形态的主要因素。利用透射电镜(TEM)对多孔微球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测定SPS/CS多孔微球在室温环境下对Cr3+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界面溶蚀法可制备出形貌均一的多孔聚合物微球,其对Cr3+吸附量明显优于实心结构的微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聚酯、固化剂、颜填料以及助剂的选择实验,提高了现有聚酯/TGIC粉末涂料体系的户外耐候性能,解决了此类产品色调单一、涂膜表面易出现污点色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温敏型有机-无机杂化纳米微胶囊的制备及渗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辛烷为模板,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引入苯乙烯(St)/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的细乳液共聚体系,制备了温敏型有机-无机杂化纳米微胶囊。通过红外(FT-IR)、透射电镜(TEM),激光粒径分析仪(DLS)表征了纳米微胶囊的结构和形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研究了纳米微胶囊在临界温度附近对甲酚红的载入行为,考察了NIPAM用量对纳米微胶囊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IPAM用量为0.4g时,制得的纳米微胶囊的形貌完整、粒径均一、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径为167nm,胶囊壁厚为24nm。纳米微胶囊的渗透性随着NIPAM用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7.
用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以己二酸与乙二醇单丁醚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己二酸-乙二醇单丁醚酯增塑剂,考察了反应时间、醇酸摩尔比及催化剂和带水剂甲苯的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增塑剂在丙烯酸酯橡胶中的高低温增塑性能.结果表明,酯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180 min、醇酸摩尔比2.5、催化剂和带水剂的质量分数分别是醇与酸总用量的0.5%和30%;添加10份该增塑剂可使丙烯酸酯橡胶的脆化温度达到-35.0℃,且在150℃下能保持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8.
水介质中以表面引发ATRP法在单分散的二氧化硅微球表面接枝了一层PMMA聚合物刷,然后通过水解得到PMAA聚电解质刷。通过控制ATRP的反应时间得到了不同分子量且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电解质刷。结果表明,接枝硅烷偶联剂APTES的最佳反应方式为静置反应,对于1 g微球最佳接枝量为4 mL,聚电解质刷的分子量随ATRP反应时间增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