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5篇
工业技术   5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һ���µ�����������Һģ��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研究气井积液的成因及条件对于防止气井积液十分重要,文章采用气井中被气流携带向上运动的液滴趋于扁平形状的新观点,导出了一个新的气井连续排液最小携液速度和产量计算公式,该公式计算出的最小携液速度和产量比经典的Turner最小携液速度和产量公式计算结果要小,但实例计算表明更符合现场实际情况。此外,为了便于现场应用,在分析了影响气井排液的各种因素后,文章进一步给出了新公式的简化计算形式,该模型还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气井产量在大大低于Turner的最小携液产量时,仍能继续正常生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2.
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以下而造成凝析油损失,注气是防止凝析油析出并提高采收率的较好方法,但目前不同注入介质对凝析气相态影响还未进行系统研究,以一个真实的凝析气藏为例,使用自行开发的PVTCOG软件和PR状态方程,研究和对比了在凝析气藏定容衰竭不同阶段,注干气、氮气及二氧化碳气对凝析气相态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气体对凝析气露点、凝析油饱和度及采收率有明显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运用自洽的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肖特基接触的隧穿效应.模拟的内容包括具有不同的势垒高度的金属-半导体接触在正向和反向偏置下的工作状态.分析模拟结果可知,隧穿电流在反向偏置下起主要的作用.同时还模拟了引入肖特基效应后,SBD的工作特性,验证了模拟使用的物理模型.得到了与理论计算值符合的模拟结果.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由于肖特基效应形成的金属-半导体接触势垒的降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金属-半导体接触的输运特性.  相似文献   
104.
105.
为改善芳纶织物的表面黏结性能,采用常压氩气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处理对芳纶织物进行表面改性,研究处理时间对芳纶织物的表面形貌、表面化学成分、润湿性能、单纱断裂强力和剥离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DBD等离子体处理后,芳纶纤维的表面被刻蚀,粗糙程度明显增加;纤维表面氧、氮极性基团含量增加;纤维的表面润湿性和黏结性能均显著提高,且在处理时间为60 s时达到最优;等离子体处理对芳纶织物断裂强力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6.
以国内CS油田注CO2混相驱典型实例为基础,在油藏地层流体注CO2驱膨胀实验和细管最小混相压力实验拟合基础上,建立一维组分注气驱细管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模型,模拟研究CO2注入过程中油气两相组成、油气两相黏度、密度和界面张力等动态特性参数沿注气井到生产井距离的变化规律.以及注气量和注气压力对动态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CO2在原油中的溶解能力强,工程混相条件下,摩尔含量达到0.7.注入CO2抽提原油中的中间烃,甚至C19+以上的重烃,与地层油在前缘达到混相.CO2注入量增加,混相带增长,CO2波及区域增加,有利于驱油效率增加.随着注入压力的提高,从非混相到混相,CO2在地层油中的溶解量增加,界面张力降低,油的黏度降低.达到混相后,继续增加压力对驱油影响变小.  相似文献   
107.
南部F油藏的储层物性为带有倾角(18°)的低孔低渗挥发油藏,平均孔隙度为19.4%,平均渗透率为32.85×10-3μm2,油藏周围有丰富的CO2气源。为了研究该油藏注CO2可行性,开展了不同开采方式(衰竭,水驱,CO2驱,气水交替驱)长岩心驱替实验,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进一步验证长岩心驱替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8.
三维物理模型驱油实验模拟装置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小岩心不能模拟注采井网驱替实验、填砂模型不能模拟低渗透储层和高压驱替实验的问题,研制了一套能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不同渗透率储层多层组合的岩心、多口直井和水平井组成的注采井网、大尺度三维物理模型驱替实验装置,能进行不同驱替介质和吞吐实验研究。利用该实验装置开展了纵向三层组合的正韵律和反韵律模型、平面5个渗透带的五点注采井网模型、以及直井和水平井组成的十三点注采井网模型在高温高压下的水驱和聚合物驱油实验研究,得到了平面和纵向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程度、直井和水平井的水驱油效果以及聚合物驱油效果。通过该装置模拟实验可为油田注采井网调整和注入开发方式调整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9.
油气藏出砂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汪周华  郭平  孙雷  孙凌云  马力宁 《特种油气藏》2005,12(4):5-10,i0007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在油气藏出砂地质特征、出砂机理以及防砂方面取得的成果。重点是对气藏出砂的研究;指出了目前在油气藏出砂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油气藏出砂研究的方向,对现场生产和相关研究人员有实际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0.
采用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做注气膨胀实验,评价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性。通过数模和细管实验,确定目前地层压力和温度下的最小混相压力。开展双重介质变质岩油藏顶部注天然气,底部注水长岩心驱替实验(岩心夹持器呈30°倾斜),得出了裂缝和基质分别对采收率的贡献。驱替压力25.6 MPa和38.6 MPa,均小于最小混相压力,实验中天然气驱替过程为非混相驱。由于裂缝的收缩性远大于基质,衰竭采出的原油可以看作是裂缝的贡献。同时,由于基质与裂缝之间的渗透率相差极大,因此在初期的驱替过程中,裂缝中的原油可以被完全驱出。结合以上分析,可以由最终实验结果得出基质与裂缝系统各自对采收率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