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57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银杏外种皮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帅  苗志伟  刘玉平  孙宝国 《食品科学》2012,33(14):146-149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固相微萃取两种萃取技术提取银杏外种皮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鉴定出29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酸类9种、酯类9种、酮类3种、醛类1种、醇类4种、烃类1种、杂环类化合物2种,两种萃取物中都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有12种。经SDE-GC-MS分析出的相对含量较高(峰面积比>1%)的化合物有己酸(65.88%)、丁酸(21.46%)、棕榈酸(4.53%)、辛酸(1.15%);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出的相对含量较高(峰面积比>1%)的化合物有丁酸(59.96%)、己酸(25.45%)、己酸甲酯(3.90%)、丁酸甲酯(3.59%)、乙酸(1.65%)。根据分析出的挥发性成分的香气特征可知对银杏外种皮挥发性气味贡献较大的物质有丁酸、己酸、丁酸甲酯和己酸甲酯等。  相似文献   
92.
电子舌技术在甜面酱口感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种不同品牌的甜面酱用电子舌交叉型传感器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其4项理化指标(总酸值、氨基态氮值、食盐含量、还原糖含量),所得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分析比较,并将电子舌传感器响应信号值与理化指标进行了简单相关性分析(CCA),研究表明:该电子舌可以从综合口感方面对7个品牌的甜面酱样品进行有效的区分,并且理化指标和传感器相应信号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因此,电子舌技术有望应用于甜面酱生产的在线监控,以保证其品质的一致性与评价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93.
填充柱超临界CO2流体色谱是近年发展的一种绿色高效色谱分离技术。本文采用填充柱超临界CO2流体色谱对外消旋γ-辛内酯、γ-癸内酯、γ-十一内酯、γ-十二内酯4种香料进行制备规模手性拆分。色谱柱Chiralpak AD 250mm×10mm10μm,柱温、柱压、改性剂等参数在前期分析研究基础上设定。调节流动相流速、样品浓度得较佳分离通量,并进行制备性分离,结果:γ-辛内酯,上样2mg/次,每次运行9min,180min分离40mg,回收率(以2个对映体计,下同)66.3%;γ-癸内酯,上样0.8mg/次,每次运行9min,180min分离16mg,回收率68.1%;γ-十一内酯,上样0.8mg/次,每次运行11min,220min分离16mg,回收率64.4%;γ-十二内酯,上样0.7mg/次,每次运行11min,220min分离14mg,回收率71.4%。上述分离制备所得对映体的光学纯度(e.e%)均为100%。  相似文献   
94.
7种面酱的电子鼻和电子舌辨别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煮制前后7种面酱香气和口感进行检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PCA和SQC分析。结果表明:煮制前六必居甜面酱与天源面酱之间的香气非常相似,经煮制后,差异比较大。麦酱和馒头酱的香气在煮制前后都比较接近,其区别指数分别为46.77%和56.61%。十笏园面酱和六必居面酱煮制前的香气特点截然不同,而煮制后的香气比较接近。自制的馒头酱与麦酱虽然香气比较相近,但在口感方面的差别比较明显。煮制前,六必居面酱、十笏园面酱与自制麦酱的口感差别明显,但煮制之后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95.
荆条挥发油中β-丁香烯的提取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从荆条植物中分离得到β-丁香烯。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条挥发油,得油率1.2%。经减压精馏、硅胶柱色谱、硝酸银-硅胶柱色谱等分离过程得到产物β-丁香烯,色谱纯度98.2%。通过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确认了结构。  相似文献   
96.
黄酮类化合物为天山雪莲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本文采用自然风干、冷冻干燥、40℃烘干、60℃烘干及真空干燥等方法对天山雪莲培养物进行干燥,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天山雪莲细胞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得到的总黄酮含量由大到小顺序为:冷冻干燥自然干燥40℃烘干真空干燥60℃烘干,雪莲培养物最佳干燥方式为冷冻干燥。进而用自然风干、冷冻干燥、40℃烘干得到的样品进行体外模拟消化实验,研究天山雪莲培养物黄酮的生物可接受率。得天山雪莲培养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可接受率为30~45%,且天山雪莲培养物的处理条件及其消化环境都影响其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可接受率。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天山雪莲细胞黄酮含量及生物可接受率的影响,以期对天山雪莲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通过设计“水解植物蛋白液 葡萄糖”模型热反应,考察了不同3-氯-1,2-丙二醇 (3-MCPD)含量的HVP液、葡萄糖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热反应产物中 3-MCPD 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热反应产物中 3-MCPD 含量随着 HVP 液中 3-MCPD 的含量增加而增加;随着葡萄糖用量增加而减少;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3-MCPD 的量先增加后减少;热反应时间越长,3-MCPD 的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98.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火锅底料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萃取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共得到90种挥发性成分,它们是:烃类19种、醛类21种、醇类13种、酮类5种、酚类6种、醚类2种、酸类5种、酯类6种、含氮含硫及杂环类13种。其中,醇类(30.1432%)、烃类(22.6681%)、酚类(10.7776%)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其次为含氮含硫及杂环类(8.3344%)、醛类(6.0060%)。  相似文献   
99.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产胞外葡萄糖氧化酶的黑曲霉菌株1504,通过诱变育种选育得到突变菌株UNⅡ021。为进一步提高产酶活力,对其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为:以10%的葡萄糖为碳源,0.5%牛肉蛋白胨和0.5%硝酸钠为氮源,碳酸钙添加量30 g/L,培养基初始pH 5.2,接种量0.05(V/V),培养温度29℃,摇床转速240 r/min。在此条件下,培养4 d菌株UNⅡ021产葡萄糖氧化酶活力达到363.04 U/mL,是优化前的2.14倍。  相似文献   
100.
ASE-SAFE/GC-MS/GC-O法分析德州扒鸡风味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采用加速溶剂萃取(ASE)耦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法提取德州扒鸡挥发性成分,采用气-质联用结合保留指数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双柱(RTX-5柱和DB-Wax柱)定性分析。共鉴定出7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15种、酮类8种、醇类13种、酚类1种、酸类9种、内酯类3种、含硫类5种、含氮类6种、呋喃类2种、吡喃酮类2种、醚类3种、烃类6种。采用嗅闻频率检测法对鸡肉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气相色谱-嗅觉测量(GC-O)法分析,嗅闻频率≥5/10的化合物有2-戊基呋喃、壬醛、苯甲醛、里那醇、草蒿脑、α-松油醇、反,反-2,4-癸二烯醛、麦芽酚和香豆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