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9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柔性抛光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叶片的精密加工。系统深入研究柔性抛光过程,了解抛光加工表面微观形貌生成的内涵,成为柔性抛光加工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以砂布页轮为柔性磨具,通过空间几何坐标变换建立了砂布页轮表面磨粒的空间运动学模型及磨粒-工件几何学干涉模型,并研究了砂布页轮柔性变形对工件表面磨粒运动轨迹的影响。基于磨具表面形貌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砂布页轮柔性抛光表面微观形貌生成过程仿真,并得到不同工艺参数下工件表面三维形貌及其影响规律,抛光实验结果验证了该仿真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2.
复合材料布铺放缠绕机是实现某型火箭筒布铺放与布带交叉复合缠绕的关键工艺装备,是集机械、电子、气动、控制、软件和数控等技术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综合应用的复杂设备[1]。本文针对某复合材料绝热层缠绕制品成型工艺的结构特点,详细地介绍了复合材料布铺放缠绕机的结构、组成及实现方式,并对成型工艺及物理参数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该设备的开发,极大地提高了某型火箭筒复合材料缠绕制品质量,解决了该型复合材料零部件成型过程中的关键性制造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43.
从提高制品缠绕质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布带缠绕方式、缠绕工艺及影响缠绕制品质量的关键参数,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布带缠绕机的结构、组成及实现方式,并对机床本体、张力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纠偏系统及数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44.
在分析张力控制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引入模糊PID控制理论,通过ActiveX技术实现Labwindows CVI与MATLAB之间的数据传送,从而实现PID的模糊在线自整定.系统已在某航天制造企业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5.
数控布带缠绕机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提高制品缠绕质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布带缠绕方式、缠绕工艺及影响缠绕制品质量的关键参数,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布带缠绕机的结构、组成及实现方式,并对机床本体、张力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纠偏系统及数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46.
为了建立抛光后表面残余应力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测量了百叶轮抛光航空发动机叶片过程的抛光力和抛光温度,并根据抛光力的持续时间求得接触弧长.考虑机械效应、热效应和力热耦合效应,建立了该抛光过程中的表面残余应力模型.模型系数表明,抛光力会导致工件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热效应和力热耦合效应均会导致残余拉应力.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而且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47.
针对五轴加工中心主轴摆动常采用的蜗轮蜗杆副存在传动间隙,进而影响主轴摆动精度这一问题,提出采用双电机驱动+双蜗轮蜗杆副的消隙方法,即控制一侧电机的转角和两侧电机的同步差来精确控制蜗轮蜗杆副的摆角,一侧蜗轮蜗杆副的蜗杆与蜗轮正向旋转的齿面啮合,另一侧蜗轮蜗杆副的蜗杆与蜗轮反向旋转的齿面啮合,消除传动间隙;工作过程中,一侧电机驱动,另一侧电机保持同步随动避免因蜗杆自锁产生干涉,从而提高主轴摆动精度.通过建立消隙数学模型井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消隙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8.
以FANUC 0-MDⅡ系统为例,详细地研究了数控机床参数全部丢失后的恢复方法.  相似文献   
49.
半闭环伺服系统间隙补偿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数控机床半闭环直线进给伺服系统存在传动间隙,严重影响机床精度的问题,提出基于速度前馈控制的间隙补偿方法,控制伺服电机通过先加速后减速的运动过程补偿传动间隙。建立传动间隙模型,测量传动间隙,计算间隙补偿运动过程的参数,并以之作为间隙补偿值;采用反推法,根据伺服系统前向传递函数推导出速度前馈控制函数,保证间隙补偿值无延时、无差别复现到伺服系统输出端,补偿传动间隙。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基于速度前馈控制的间隙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