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工业技术   3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5Cr-25Ni-Fe基合金高温塑性变形行为的加工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鞠泉  李殿国  刘国权 《金属学报》2006,42(2):218-224
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对15Cr-25Ni-Fe基合金GH2674进行了热压缩实验,采用动态材料模型的加工图研究了其在950-1200℃和0.001-10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结果表明:GH2674合金在热变形时呈现两个微观机制不同的动态再结晶峰区.再结晶Ⅰ区:功率耗散效率峰值为38%,峰值对应的温度和应变速率分别为1040℃与10s^-1;再结晶Ⅱ区:功率耗散效率峰值为40%,峰值对应的温度和应变速率分别为1075℃与0.04s^-1.在1075-1100℃温度区间内,可能是晶界相M382的溶解造成该合金的晶粒粗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合金的热加工性能.在应变速率小于0.01s^-1、形变温度高于1050℃条件下,合金呈现晶粒急剧粗化现象,进而导致在热变形过程中楔形裂纹的产生;在应变速率高于0.1s^-1、形变温度低于1000℃条件下,合金有出现剪切变形带的趋势.根据上述加工图对GH2674合金的热变形工艺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22.
采用热力学相计算、光学显微镜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研究了镍基粉末高温合金进行亚固溶热处理对合金双重晶粒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热处理过程中固溶温度和时间是控制合金晶粒尺寸的重要因素。合金中γ'相的固溶温度为1160℃。锻态合金在固溶热处理前先进行亚固溶热处理,可使锻态组织的晶粒尺寸均匀化,有利于固溶热处理控制晶粒尺寸,得到合适的晶粒度;在合金固溶热处理后再进行亚固溶热处理,晶粒尺寸发生适度的粗化和长大,有利于调整固溶热处理后的晶粒尺寸以改善合金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3.
对某水电用800 MPa调质贝氏体高强钢进行了热变形-热处理晶粒长大的实验室联合试验。采用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对钢试样进行不同工艺热压缩变形后冷却至室温,随后对试样进行模拟淬火再加热,在900~1200℃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条件下奥氏体化,研究热变形组织的差异对重新奥氏体化晶粒长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应变速率(0.01~10 s-1)、变形温度(900~1150℃)和60%工程应变下,试验钢获得的变形组织大致可分为3类:带有明显变形特征的组织、均匀细小的完全再结晶组织和已长大粗化的再结晶组织。3类组织再加热过程中其晶粒长大趋势基本相同,起始晶粒尺寸越大则最终奥氏体晶粒尺寸越大;但在950℃等温时,带有明显变形特征组织的变形试样奥氏体晶粒先缓慢长大后又迅速长大粗化。经评估验证,所建立的Sellars模型、Beck模型和Hillert模型晶粒长大动力学方程对于试验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均有比较满意的预测效果。3类变形组织对应的Hillert模型及Sellars模型中奥氏体长大激活能基本相同,说明同一成分钢种的初始组织的差异并未显著影响晶粒长大机制...  相似文献   
24.
25.
以0.33C,0.40Si,1.50Mn,0.099V(wt%)的中碳含钒微合金钢在应变速率为0.005~30 S-1、温度为750~1050℃条件下的单向热压缩变形实验数据为样本数据,用商用软件matlab6.5构建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经实验数据验证,该模型预测的流变应力结果可靠.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热变形流变应力预测模型,适用于预测一定温度与应变速率范围内(0.1~0.9)应变处的热变形流变应力,为控制轧制工艺参数提供参考.与常用的表征稳态或峰值应变处的流变应力与温度和应变速率关系的Arrhenius方程相比,应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26.
井下动液面深度是掌握地层动态和确定采注方案的重要依据,对油井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针对传统的井下动液面深度检测仪存在检测精度低、设备自检难以及人机交互差等3种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声波测距法的新型智能化井下动液面深度测量系统。考虑到井下回波信号弱、噪声干扰大的问题,采用巴特沃斯二阶低通滤波器与24位高精度ADC相结合的模数转换电路,实现了声波信号采集的低噪声与高精度;针对仪器自检难题,提出了一种可存储式井下声波信号模拟器设计方案;为了提升人机交互体验,新增了语音交互技术,便于用户操作并了解仪器当前工作状态。经实验测试,该系统噪声均方根值小于5μV、采集电路信噪比约为108.6 dB。在实际油井深度测试中,与对标仪器的绝对误差在0.7 m以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油田的现场生产需求,为井下动液面深度检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7.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行业的蓬勃发展,燃气检测方法日益多样化。然而,目前多数物联网燃气泄漏检测装置尚未具备数据上传备份、远程报警以及实时监控等关键功能。鉴于当前燃气检测装置存在功能单一、无法联网以及报警范围有限的问题,设计一款基于STM32的燃气安全智能应急处理装置。该装置以STM32F405芯片为核心,采用ESP8266模块作为数据传输装置,搭载MQ5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燃气管道泄漏的可燃气体,并通过SHT30温湿度传感器监测燃气管道周围的温湿度情况,实时数据信息则通过LCD屏呈现。该装置能实现可燃气体泄漏的检测,能实时将数据上传云端,可通过现场、手机、电脑云端实时查看。  相似文献   
28.
在Ti6Al4V合金表面电镀适当厚度的纳米纯镍,是提高其表面强度和耐磨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一种整体结构件,在实际应用中镍硬化层的厚度对部件的内应力分布以及尺寸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为确定钛合金表面镍硬化层的合适厚度,利用纳米显微力学探针测量了材料的弹性模量,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钛合金表面电镀纳米镍硬化层在受压情况下的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并以此对纳米镍硬化层的厚度进行了模拟设计.研究表明:当电镀纳米镍硬化层厚度在0.25~1.25 mm范围时,最大等效应力发生在钛合金和镍之间,容易引起界面处裂纹的产生;合适的电镀纳米镍硬化层厚度范围应在1.25~2.5 mm,最佳厚度约为2 mm.  相似文献   
29.
石油采收过程中油井动液面深度监测对确保油井的安全生产非常重要.当使用声波法测量油井动液面深度时,受到套管中复杂结构的影响,井口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接箍波和液面回波易受到噪声的干扰,导致传统的信号处理方法很难计算声波的速度和旅行时间,从而无法获得油井动液面深度.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对接箍波进行巴特沃斯低通滤波,采用短时平均幅度差函数来获取接箍波的平均采样次数,以此来计算声波在油井中传播的速度;在此基础上,对液面回波进行小波去噪,采用小波奇异值检测方法来获取液面回波位置,以此来计算起爆波和液面回波位置的时间差,进而实现油井动液面深度的检测.为了更加直观方便地对比处理效果,设计了基于MATLAB的可视化数据处理软件.选取多组采油现场获得的声波信号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测量绝对误差控制在1 m以内,相对误差不超过0.075%,与其他信号处理方法(相对误差范围0.3%~0.5%)相比,所提的方法误差较小,能够较好地满足实际工程中的需求.  相似文献   
30.
地震相干技术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地震处理解释技术的发展及地学一体化解释系统的完善,地震反射层位的空间追踪解释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但是断层识别、解释和储层预测仍然是困扰解释研究人员的主要问题.地震相干技术及地震相干数据的应用使得对断层特别是小断层进行识别、解释成为可能,并大大降低了断层解释的随意性和对解释人员解释经验要求的苛刻程度,但沿层相干切片在层间断层解释、储层预测、烃类检测等方面的地质意义及地球物理内涵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本文阐述其应用价值及效果,旨在引起广大地震地质解释人员的共鸣,推动这一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