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工业技术   116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薯蓣皂甙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薯蓣皂甙元是合成多种甾体激素类药物和甾体避孕药的重要医药化工原料,被誉为"药中黄金"。由于植物资源分布的优势,中国是薯蓣皂甙元的主要生产国,年产量约3 000 t,占世界总产量的60%,其中2/3直接出口。该文对薯蓣皂甙元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内容包括薯蓣属植株生物合成薯蓣皂甙元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薯蓣皂甙元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检测方法,以及其药理毒理功效,以期为高值、高效地开发利用薯蓣皂甙元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萃取固定床层进行质量衡算建立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动力学模型.然后采用BP神经网络拟合实验条件下的萃取动力学曲线,并将之与动力学模型试差法求解所得的萃出曲线进行对照确定模型参数kLa.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能很好地模拟大黄蒽醌的萃取动力学曲线,网络训练误差和预测误差分别为1.5%和3.5%.确定参数后的动力学模型可用于对萃取床层作较为精确的定量描述:模拟所得萃取穿透曲线与大黄蒽醌萃取实验结果相比AARD误差在10%左右.与前人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精度好,获取参数时的实验条件相对宽松等优点.  相似文献   
63.
超临界CO2萃取大黄总蒽醌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黄游离蒽醌的超临界萃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优萃取工艺条件为:静萃取时间60 m in,动萃取时间30 m in,夹带剂乙醇相对大黄用量3 mL/g,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45 MPa。然后分别采用无机酸和生物酶对大黄结合蒽醌进行水解,以提取总蒽醌。结果表明:当盐酸浓度为5 mol/L,淀粉酶质量浓度为2 g/L,纤维素酶质量浓度为1 g/L时,大黄结合蒽醌的糖苷键达到最优水解,此时总蒽醌质量分数分别为2.46%、2.33%和2.23%。  相似文献   
64.
根据分子设计的原则,研制出一类带有长侧链聚醚基团、羧酸基团、磺酸基团、羧酸酯基团的共聚羧酸高效减水剂(CoPoCa-100).这类高效减水剂的减水率可达到28%左右,混凝土28 d强度增加53%.  相似文献   
65.
超临界CO_2流体提取虾青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虾壳中提取虾青素,通过试验得到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60℃,提取率可达到805%,皂化反应KOH的浓度为100mg/mL,反应时间是3h,通过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可以得到高纯度的虾青素。  相似文献   
66.
风沙流中颗粒运动参数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风洞内颗粒高速摄影实验资料为基础,对颗粒跃移运动参数的分布及其跃移速度分布函数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颗粒跃移的相对高度和相对长度的分布都不呈正态分布;降落角大致成正态分布,而起跃角则为非正态分布;颗粒起跃时水平速度,垂直速度和合速度的分布都呈非正态分布;随着跃移高度的增加,颗粒的平均粒径减小。速度分布函数是描述颗粒跃移统计特征的有效工具,具有修正指数形式或修正正态分布形式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都能较好地描述跃移颗粒的速度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67.
黄河下游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64,自引:11,他引:64  
倪晋仁  金玲  赵业安  刘小勇 《水利学报》2002,33(10):0001-0007
根据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针对黄河河流系统的主要功能目标,利用1950年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黄河下游河流各类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汛期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由输沙用水的需求决定,由于黄河下游汛期占全年的大部分来沙量,因而在汛期需水量应该首先满足输沙功能的最低要求。在非汛期,高村、艾山、利津三部对应的各种功能所需临界流量也以输沙需水量为最大,但因该阶段各个河段输沙效率较低,可以优先考虑河流污染防治功能与河流生态功能,取其所需临界流量中较大的一个作为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  相似文献   
68.
垂直点阵集沙仪的集沙效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垂直点阵集沙仪是挟沙气流中输沙量垂线分布测量的主要仪器,各类垂直点阵集沙仪的集沙效率有所不同,因而相应获取的实测资料之精度也差异较大,作者将大量实测输沙量垂线分布数据与获取这些数据的集沙仪类型相联系,分析了各类垂直点阵集沙仪的集沙效率。发现在近床面区各种集沙仪的集沙效率都较低提出了“集沙效率指标”。即用近床面区实测输沙量分布与上段输沙量确定的分布在近床面区外延计算值之间的偏离程度来反映各种集沙仪的集沙效率变化特征,在风速和沙粒粒径相似的条件下,集沙效率指标值越大,对应的集沙效率也越高,单管集沙仪的集沙效率最高,一般点阵式集沙仪的集沙效率次之,台阶式点阵集沙仪的集效率最低。集沙效率指标随集沙仪类型的变化主要受集沙仪中单个进沙口高度影响,反映了集沙仪内部排气状况的重要性。通过对气流速度和沙粒粒径等因素对集沙效率影响的讨论,提出了可以通过改善近床面区集沙条件,减小集沙进沙口高度等方法来提高集沙效率的建议,这些对进一步研制高效的集沙仅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9.
高浓度恒定固液两相流运动机理探析:Ⅰ.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浓度固液两相流与低浓度固液两相流在运动机理上有本质的不同.传统的依靠对低浓度固液两相流中获得的结果进行修正以适应高浓度固液两相流的做法缺乏理论基础.因此,本文基于动理论(kinetic theory)对高浓度固液两相流运动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简化应用模式,该理论可以更好地同时适应于低浓度和高浓度情形.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叔丁基对苯二酚在大鼠血清中的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的叔丁基对苯二酚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血清样品,运用实用药代动力学软件对平均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及代谢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叔丁基对苯二酚在49μg/L 503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R2=0.9989,检出限为15μg/L,加标回收率为93%96%,相对标准偏差为8%15%。叔丁基对苯二酚在大鼠血清中的代谢动力学过程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大鼠灌胃后,叔丁基对苯二酚在血清中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为0.12h 0.27h,分布相半衰期为0.12h 0.48h,消除相半衰期为3.51h 14.39h。结论:叔丁基对苯二酚在大鼠血清中的吸收、分布和消除都较快。大鼠血清中的叔丁基对苯二酚浓度无显著性别差异,并以高于与剂量呈正比的方式增加,随着剂量的升高,叔丁基对苯二酚代谢饱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