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6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在某款1.4 L自然吸气两用燃料发动机上进行台架试验,用DM S500快速颗粒分析仪在发动机转速为4000 r/min不同进气压力工况下,对汽油和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的颗粒物排放特性进行采样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燃料的总体颗粒物数量(particle number,PN)...  相似文献   
52.
混合动力系统状态切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模块化思想,针对混合动力系统开发的特点,在AVL PUMA Open动态测试系统的基础上搭建了混合动力系统试验台架.针对混合动力系统中关键技术之一的状态切换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并在混合动力系统试验台架上对状态切换的策略进行验证.试验表明,采用发动机转矩在线估计的动态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状态切换过程中出现的转矩突变问题,转矩波动的相对幅度可以控制在5%左右.  相似文献   
53.
选取了3辆满足欧5排放水平的同型号车辆,按照欧5/6排放法规要求进行16万公里AMA、SRC和SBC耐久性验证试验,并对各循环下劣化系数和催化器温度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3种耐久方式中,HC和CO劣化趋势差异不明显,NOx劣化趋势差异显著,其中SBC劣化程度最大,其次为SRC、AMA;SRC循环下催化器温度分布明显高于AMA;并提出了规范SBC温度采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4.
针对汽车噪声中汽车发动机薄壁类零部件的辐射噪声所占的能量比重较大的问题,作者开发了薄壁类零件低噪声分析系统.并用此系统进行了6105 QA柴油机油底壳的低噪声结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5.
本文提出了一个带二次燃料喷射的NO2催化还原系统,并对其进行了模拟试验。试验中发现,用燃料作还原剂时,以Al3O3为载体的AgAlO2催化剂在NO2的还原反应中表现出较强的活性,是一种较理想的NO2还原反应催化剂。试验中还发现,随着喷入的燃料所产生的醛类的浓度的增加,NO2的转化效率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56.
针对D310平行流式冷凝器,采用ICEM网格划分工具和Fluent流体分析软件,对冷凝器的翅片宽度进行温度场、速度场和压力场的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3 m/s风速下,每增加1.84 mm的翅片宽度,风阻增长量为3~5.5 Pa,其单位面积换热量降低6%~10%,换热面积增加0.63 m2,总换热量增长为2.4%~4.8%。  相似文献   
57.
针对汽车再制造工程的现状及其零部件的再制造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推进再制造工程在我国的发展.通过介绍汽车再制造的概况,对比了再制造与传统制造、维修及回收的异同,阐述了汽车发电机、起动机再制造工艺,分析了其再制造的可行性.通过检验验证,再制造产品的性能、质量与新品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8.
论述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热管理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其重要性,指出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管理的设计要求,分析比较了目前燃料电池几种常用的冷却方式,介绍了燃料电池考虑温度的CFD模型及温度仿真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59.
在GT-Power中建立某发动机进气系统性能仿真模型,针对阶次声压级下个别转速进气口噪声高于目标噪声的问题进行优化,结构上增加空气滤清器容积,调整赫姆霍兹谐振腔和1/4波长管参数。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进气口噪声总声压级和阶次声压级均低于目标限值,进气压降也满足不高于2.5 kPa的要求,发动机噪声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0.
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计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对车载燃料电池系统进行了较详细的计算与分析。通过计算发现 ,2 5 k W燃料电池车载系统在单电池电压为 0 .5 5 V的情况下 ,氢气的消耗量 (标准气体状态下 )为 19.0 4 m3/ h;空气的消耗量 (标准气体状态下 )为 4 5 .33m3/ h。散热系统的热量主要来源于电堆工作时的化学反应热、焦耳热、加湿气体带入的热量及吸收环境的辐射热 ,其中主要为化学反应热和焦耳热 ,其值大致与电堆功率相当。电堆的散热主要包括尾气带走的热量、辐射热和循环水传递的热量。计算发现 ,2 5 k W电堆尾气带走的热量约为 4 83W,辐射热为 16 6 .7W,均可忽略不计 ,电堆产生的热量可认为主要由循环冷却水带走。在保持电堆进、出口循环水温差为 10℃时 ,2 5 k W电堆所需循环冷却水约为3m3/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