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1篇
工业技术   3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综述了产生物乳化剂菌株和主要的生物乳化剂,分析了营养物质、温度、pH以及矿化度对菌株产生物乳化剂的影响,对目前主流的生物乳化剂纯化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介绍,总结了生物乳化剂应用在提高采收率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生物乳化剂应用于提高采收率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
为明确调剖剂与调驱剂组合方式注入目标储层的可行性,通过室内实验计算调剖剂与调驱剂在岩心中的 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以及封堵率,分析其压力特征和分流率特征,确定调剖剂与调驱剂组合方式与目标储层 适应性的优劣。结果表明:在70 ℃、0.9 mL/min的注入速率下,初低黏延缓交联型调剖剂可进入岩心最适宜渗透 率的范围应在1000×10-3~3000×10-3 μm2 之间,且封堵率大于95%,封堵性能和液流转向效果均较好;“纳米型” 和“超分子型A”聚合物微球非连续性调驱剂可进入岩心最适宜渗透率的范围均应在500×10-3~1000×10-3 μm2 之间,且“超分子型A”调驱剂在岩心中的水化膨胀性能、深部调驱能力要优于“纳米型”调驱剂。调剖剂/调驱剂 组合方式提高低渗层的动用程度随着储层非均质性的增强而降低,级差大于8后,调剖剂/调驱剂组合方式的液 流转向效果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23.
为满足渤海油田高速高效开发的技术需求,利用生物显微镜和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分散调驱体系的膨胀性能和注入性能,以及注入速率对分散调驱体系运移性能和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渤海B油藏环境下,超分子型分散调驱体系初始粒径为3.9μm,水化膨化192 h后粒径膨胀了3.41倍,具有良好的水化膨胀效果。在注入过程中部分超分子型分散调驱体系会在岩心端面滞留产生端面效应,导致岩心渗透率降低。注入速率增加会使分散调驱体系更多地进入岩心内部,从而有利于调驱体系的深部运移和封堵。但对于非均质油藏,注入速率过高会导致部分分散调驱体系进入低渗层,造成低渗层的吸液压差降低,最终采收率降低。超分子型分散调驱体系与水交替注入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24.
渤海LD5-2油田具有平均渗透率较高和非均质性较严重等特点,长期高强度水驱进一步加剧了储层间非均质性,亟待采取调剖调驱措施来实现深部液流转向。本文以LD5-2储层特征为模拟对象,采用三并联岩心实验开展了调剖调驱剂注入压力对分流率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微球颗粒易于在岩心注入端端面滞留,引起注入压力"虚高",液流转向效果较差。与微球类调驱剂相比,聚合物凝胶类调剖剂注入能力较强,易于进入岩心深部和发生滞留,附加渗流阻力和注入压力增幅较大。随注入压力升高,中低渗透层对调驱剂和调剖剂吸液量增加,滞留作用引起附加渗流阻力增加,液流转向效果变差,因此,采取合理注入压力有助于改善调剖调驱液流转向效果。建议矿场实施调剖调驱措施前开展注入井吸液剖面测试,据此确定调驱剂和调剖剂最高注入压力或注入速率。图16表2参20  相似文献   
25.
经过多年注水开发,随石油消费量增加和现存探明储量减少,如何在高凝高黏油藏中提高石油采收率成为石油公司开始重视的工作。针对大港油田某地区油藏高凝高黏的特点,以高分子材料学、物理化学、油气田开发基础和油藏工程等作为引证,并通过化学分析、物模技术,进行仪器检测。选择大港油田某地区高凝高黏的油藏为实验对象,加深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的进一步研究,包括分析驱油效率及其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油藏含盐量比较高,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原油黏度μo和岩心渗透率变异系数VK作为定量,把黏度比(μsp/μo)作为变量,随着其增长采收率增加。在聚合物和表活剂的黏度比相同条件下,随着无量纲量变异系数的上升,油藏开采出的原油和油藏地质储量原油之比上升,但最终采收率减小。在黏度比和无量纲岩心渗透率变异系数不变情况下,随着平均岩心渗透率Kg增加,采出油量增加,但采收率提高幅度出现波动,具体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聚/表黏度和岩心参数保持一定状态时,随原油黏度上升,一次和二次驱油效率减小,采收率增幅总体下降。综合以上情况进行分析,最适用于研究对象非均质油藏的黏度比范围在0.6~1.8区间范围内。所以,现场应用驱油方法时,先考虑油藏是否具有足够的控制能力来提高微观洗油能力,最后提高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26.
杏采后易受病原菌侵染,本研究通过对采后贮藏期间‘金太阳杏’和‘胭脂杏’果实发病部位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将纯化后的菌株回接到相应品种的健康果实上,出现与分离发病果实相同的病症,经形态学特征分析、真菌r 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从杏果实共分离到5株病原菌。从‘金太阳杏’分离到3株病原真菌,其中325#为甜樱间座壳菌(Diaporthe eres),327#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328#为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从‘胭脂杏’果实分离得到两株病原真菌,分别为326#椭圆葡萄孢菌(Botrytis elliptica)和331#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D. eres、B. dothidea、A. pullulans和B. elliptica为杏果实上未见文献报道的病原真菌,而B. cinerea未有发现侵染‘胭脂杏’的报道,研究结果旨在为杏果实的生物防治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随着国际业务的发展和国际项目的逐步增多,水电设计走出国门成为必然。通过学习中美标准关于洪水标准和实用堰泄流能力计算的方法,结合国际工程设计过程中的相关经验、教训和总结,分析比较了中美关于洪水标准和实用堰泄流计算在计算公式、计算过程以及计算结果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可供工程设计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8.
29.
周晓光  何欣 《控制与决策》2022,37(9):2389-2398
将累积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引入投资组合决策,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传统整数犹豫模糊语言术语集下标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可变下标犹豫模糊语言术语集不仅可以反映投资人对金融产品的不确定程度,还能描述投资人给出评价本身时对收益或损失的心理感知.在单投资者多准则评价视角下,利用可变下标的犹豫模糊语言多准则投资组合评价系统对不同股票进行量化评价,针对激进型、稳健型和保守型3类投资者分别提出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犹豫模糊语言投资组合模型,通过对等价非线性模型求解得到投资组合的最优解.最后,利用数值仿真验证所提出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0.
以新型电动车用驱动电机为设计目标,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铸铜转子双三相异步电动机二维电磁仿真模型,计算电机的峰值输出转矩和功率。对比分析铸铜转子与铸铝转子在效率方面的差异,进一步计算电机的效率分布,通过调节定子和转子槽型来优化电机的效率分布,使电机的最高效区域分布在电动车的常用工况区;对比分析对称电压供电情况下,双三相定子绕组与三相定子绕组在一相忽然断路时对电机转矩的影响,并给出双三相电机缺相运行时的控制策略。以电机的实测数据来验证仿真计算的正确性,电机输出特性满足电动汽车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