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文化教育   1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意义】社会化媒体逐渐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本文旨在探究表情包这一新的语言符号如何 影响在线信息交流的效果。【方法/过程】基于言语行为理论,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理论模型,利用问卷调查和偏最 小二乘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表情包的文字注释能够正向影响用户对交流信息的感知易 懂性以及用户的感知愉悦性;表情包的视觉呈效能够正向影响用户的社会临场感以及感知愉悦性;用户的感知易 懂性、社会临场感、感知愉悦性能够正向影响在线信息交流的效果。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加深入的了解表情包在信 息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Web 2.0环境下UGC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006-2008年国内外关于Web 2.0环境下UGC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对UGC整体研究现状进行揭示,并以主题词、 摘要和内容为依据,析出关于UGC的主要研究主题,包括UGC理论研究、UGC在各领域的应用与影响、UGC新媒体研究及UGC相关法律问题,并对各类主题研究内容进行探讨,最后提出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33.
[目的/意义]研究并构建移动阅读平台的服务框架,以从共性上探讨如何有效支撑移动互联环境下的全民阅读问题.[方法/过程]从服务设计视角构建一个PUD三维服务框架,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以平台、用户、设计的立体联动作为逻辑主线,分析移动阅读平台的内容与功能服务接触点,探讨移动阅读用户与时空相关的阅读需求、行为模式与六大阅读情境,凝练出以情境设计为基础的移动阅读平台设计着眼点.[结果/结论]本研究可为移动阅读平台相关服务提供商的阅读服务设计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34.
[目的/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用户对于移动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和使用频率激增,错失焦虑症(fear of missing out,FoMO)已经从原先的个体现象演化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症候群。对这一新兴群体现象进行系统梳理及分析,以更好地理解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及其背后的认知模式和心理因素。[方法/过程]以国外现有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结合沉浸体验、网络/手机上瘾等相关研究成果,从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FoMO的概念阐述、测量量表以及影响因素3方面进行研究回顾,最后从理论方法和实践操作的角度对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FoMO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结果/结论]以往的FoMO研究对于概念辨析、情境界定以及多方法的融合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且针对我国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社交媒体开展的FoMO理论和实证研究几乎为空白。因此,这一命题对于我国信息管理研究者,尤其是用户信息行为研究方向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相似文献   
35.
用户跨屏行为是移动互联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嬗变的时代性标志,引发了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关注。目前关于用户跨屏行为的研究较为分散,缺乏对跨屏行为机理的系统聚焦与整合性探讨。作为探索性研究,本文尝试通过质性的扎根理论方法,结合深度访谈与焦点小组资料,借鉴Strauss的三阶段分析法,构建“双层—四维”的UTIT整合分析框架,具体涵盖了9个主范畴,39个范畴和117个初始概念。研究从用户、任务、信息、技术四个维度,综合考察用户跨屏行为的外部表现与内部动因,提炼出表现、因果、中介、调节四类关系。该框架在理论上弥补了传统研究中将行为动因与表现形式二元割裂的局限性,并延伸出用户跨屏行为的四大类研究命题与研究方向。图2。表5。参考文献27。  相似文献   
36.
[目的/意义] 将行动者网络理论引入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中,全面分析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运行机制。[方法/过程] 采用访谈方法,通过行动者网络转译的4个步骤进行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过程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现存障碍在于各行动者的认知差异、高层管理机制和相关规章制度的缺乏、各行动者参与的激励不足、馆藏资源亟须整合等方面,提出通过强调高校的核心行动者地位,赋予各行动者利益,完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借助活动理论解析社会化搜索行为的要素、系统与层级结构,以及认知和任务执行过程。从“静态—微观”的视角来看,第一,社会化搜索行为涉及主体、客体、社群、工具、规则/规范、分工六个要素,在其交互协同的作用下,最终完成任务并生成结果;第二,每相邻的三个社会化搜索行为要素组合,又构成共享、生产、交流和协作四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紧密联系;第三,社会化搜索行为自上而下可分为搜索活动、搜索行动、搜索操作三个层级,分别受到搜索动机、搜索目标和搜索情境的影响。从“动态—宏观”的视角来看,首先,社会化搜索行为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内化和外化的认知过程;其次,社会化搜索行为可以分解为搜索前、搜索中和搜索后三个任务执行阶段。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构筑和完善社会化搜索行为的概念体系和框架,并为后期社会化搜索的实证探索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范式。图7。表3。参考文献77。  相似文献   
38.
中国数字人文大会是国内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会议之一,也是加强中国数字人文领域专家学者交流合作、展示数字人文理论与实践成果、探讨数字人文未来发展路径的重要平台。2021年11月6–7日,第三届中国数字人文大会以“时代经纬:迈向新文科的数字人文”为主题在南京大学召开。笔者以此次会议中的专家报告、专题讨论、青年论坛和案例分享内容为综述对象,根据研究主题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出数字人文研究中的新理念、新成果。总体而言,本届大会聚焦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数字人文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深入探讨了数字人文知识生产范式,充分展现了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呈现出了数字人文学科边界不断拓展、交叉融合持续深入、研究视角不断丰富、研究技术持续创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9.
[目的/意义]学术期刊编委团队通常由一些具有较高学术成就的学者组合而成,不仅对学术期刊的发文内容以及发文质量进行把关,而且对学术期刊的办刊宗旨、政策方针、发展方向有较大的话语权。本文旨在揭示学术期刊编委团队的变化给所在期刊发文特征带来的影响。[方法/过程]研究以图书情报领域的国际一流期刊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JASIST)和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IP&M)为例,从期刊主题演化和影响因子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以主编更换时间点作为窗口划分节点,利用LDA模型从主编和编委调整前后的文章标题和摘要信息中提取主题,引入信息学模型对主题多样性进行论证,分析两本学术期刊编委团队变化对期刊主题演化的影响。此外,获取期刊近5年的影响因子,并对比编委团队更换前后的变化趋势。[结果/结论]研究结论揭示了国际学术期刊编委团队变化对于期刊的发展产生的显著作用,也对图书情报领域国际权威期刊近年来在选题和方向上的坚守与突破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40.
健康信息行为研究:溯源、范畴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行为是图书情报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人们对健康信息的日益关注,健康信息行为研究也已经发展成为具有成熟话语体系和价值认同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健康信息行为研究文献的梳理,追本溯源,理清“医学信息学—健康信息学—消费者健康信息学—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发展脉络;通过对该领域研究主题的归纳,界定了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范畴,指出健康信息行为研究重点聚焦于健康信息发现、健康信息采纳、健康信息评价和健康信息共享四个主题;通过对健康信息行为研究范式的总结,论述了该领域研究的共同价值与实践规范;结合研究实践,提出未来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发展趋势,为该领域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图1。表1。参考文献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