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3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的存在是一种在物质基础上的精神存在。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体,教师教育应十分关注教师的精神存在。一、精神教育关注教师的精神存在  相似文献   
12.
音乐的审美教育是音乐的实践过程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注重学生的愉悦感受和参与为出发点,以发展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的理念,将会极大的提高学习者的技能训练水平,促进其钢琴教学的发展,在我们培养幼教工作者的钢琴教学中,更应有各种教学功能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虚拟现实的仿真技术日益成为国内外计算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同时,校园交互式漫游系统设计也成为高校可视化研究一个新的方向。在研究校园场景真实感表现与实时交互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实现的校园虚拟交互漫游系统的设计方法,即利用三维建模软件3dsmax来进行三维实景模拟,采用虚拟交互平台软件Virtools进行场景驱动的设计方法。最后为浏览者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多感知的和有沉浸感的信息平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点特征的目标定位应用中,由于噪声、复杂背景和重复结构,使得目标定位存在一定难度。利用多尺度特征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松弛与投票的目标定位算法,能够同时维持目标的局部信息和结构信息。该算法首先将特征点的描述子信息融入到松弛算法求取对应点,然后计算目标在场景中的位置、旋转角度和尺度变化,构成一个投票空间,最后将投票空间中最密集的点作为定位结果。该算法能够定位尺度、旋转、遮挡和视点变化的目标。真实图像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16.
正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对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与有效性也越来越成为对课堂教学效果衡量的标准之一。那什么才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们不妨这样来理解:"有效"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活动,将自己在授课之前的教学预设与教学设计的知识点,保量或超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不仅习得,更能掌握运用这些知识点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  相似文献   
17.
基于点特征的目标定位应用中,由于噪声、复杂背景和重复结构,使得目标定位存在一定难度。利用多尺度特征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松弛与投票的目标定位算法,能够同时维持目标的局部信息和结构信息。该算法首先将特征点的描述子信息融入到松弛算法求取对应点,然后计算目标在场景中的位置、旋转角度和尺度变化,构成一个投票空间,最后将投票空间中最密集的点作为定位结果。该算法能够定位尺度、旋转、遮挡和视点变化的目标。真实图像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9课内容。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能力,尝试探究“雨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任莹 《四川教育》2006,(7):33-33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我们的学生是一群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阅读期待视野。而在阅读过程中,由于个体原有生活经验与阅读体验的参与,同样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怎样既引导孩子,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让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内涵得以正确地解读和建构,把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与学生独特、多元的反应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对文本反应的独特性、多元性来体现语文教学过程的生命体验、运动和成长本质呢?  相似文献   
20.
据文献记载元杂剧演出繁盛的地域为大都、临安、平阳、真定和东平等地,但元杂剧近一半剧目的故事内容涉及今河南的大量地名。这既与河南作为古代政治中心的历史地位有关,更重要的是宋元时期的历史造就了宋金元文学中挥之不去的“中州情结”。元杂剧中大量涉及河南地名的剧目,其实是广大民众思想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这些河南地名实际是能够引起最深沉的内心共鸣的“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