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业科学   1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背景】MUC13基因是调控致使仔猪断奶前腹泻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F4ac感染的主效基因,该基因上rs319699771位点(G/A突变)能准确鉴别易感和抗性个体,其中GG型是抗腹泻基因型,苏淮猪抗腹泻性能分子选育是通过选留GG型个体来实现。但在选留抗腹泻GG型个体时是否会对苏淮猪其它重要经济性状如生长、胴体、肉质产生不利影响尚未明晰。【目的】旨在分析该位点是否与其它性状关联,以确定基于MUC13基因rs319699771位点抗腹泻性能的分子选育是否会对苏淮猪其它经济性状产生不利影响。【方法】以313头体重为87.61±0.54 kg的苏淮育肥猪为试验动物,屠宰测定其胴体和肉质性状,以261头日龄为161.1±0.5 d苏淮后备猪为试验动物,测定其生长、体尺性状,同时采集相应苏淮育肥猪和后备猪群耳组织样提取组织DNA,经过多重PCR反应进行MUC13基因rs319699771位点多态性检测,采用SAS软件中一般线性模型分析MUC13基因rs319699771位点多态性基因型和苏淮猪肉质、胴体和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MUC13基因rs319699771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显示,苏淮猪育肥群公、母猪群体MUC13基因rs319699771位点的抗腹泻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95和0.634,抗腹泻优势GG型频率在苏淮猪育肥群公、母群体中分别为0.467和0.373;该位点抗腹泻G等位基因频率在苏淮后备群公、母猪群体分别为0.690和0.705,抗腹泻优势GG型频率在后备群公、母猪群体中分别为0.508和0.480,说明苏淮猪抗腹泻等位基因频率较高,通过分子选育提升苏淮猪抗腹泻GG型频率的可行性强。MUC13基因rs319699771位点多态性与苏淮猪经济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育肥猪群体该位点多态性与胴体、肉质性状均无显著关联(P>0.05),可见在苏淮猪育肥猪群体内加大对抗腹泻MUC13基因rs319699771位点的选育不会影响到苏淮育肥猪的胴体和肉质性状;苏淮后备猪群体该位点多态性与腿臀围指标存在极显著关联(P<0.01),该位点GG型个体腿臀围平均比比AG型个体腿臀围长1.46 cm,比AA型个体腿臀围长3 cm;与日增重和结测体重的关联性分析有关联趋势(P<0.10),GG型个体相较于AA、AG型个体有提升趋势,对于这三个性状来说,有利基因型都是GG型,说明选留该位点GG型进行苏淮后备猪抗腹泻选育的同时还可以提升苏淮后备猪生长相关性状。【结论】据此,苏淮猪群体MUC13基因rs319699771位点抗腹泻等位基因频率较高,进行抗腹泻选育的可行性强,同时对于苏淮猪群体,不仅可通过选留提升MUC13基因rs319699771位点GG型频率来提高抗腹泻能力,还能同时实现对苏淮猪群腿臀围、日增重的选育提升。  相似文献   
42.
正1我国生猪养殖面临的压力与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国的养猪业面临着一些特有的压力,除了我们日常关注的疫病压力彼伏此起,老病挥之不去、新病层出不穷等现象;养殖效率压力也依然明显,导致猪肉养殖成本高于进口猪肉及其制品的到岸价的怪圈之外。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1土地压力有增无减中国人多地少,人均可耕地面积非常小;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人均可耕地面积进一步趋紧。200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43.
采用PCR-RFLPs、PCR-SSCPs和PCR-DSCPs分析方法,对我国太湖猪(二花脸猪和梅山猪)18个功能基因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大白猪进行了比较.18个功能基因是:乌头酸酶2(ACO2)、缩胆囊素肠促胰酶肽(CCK)、17β雌二醇脱氢酶(ED)、雌激素受体(ESR)、血纤维蛋白原(FGG)、生长激素(GH)、黏合素(HXB)、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受体(LHRHR)、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莫洛尼鼠肉瘤病毒致肿瘤基因同系物(MOS)、黏病毒抗性1(MX1)、甲状旁腺激素(PTH)、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PGD)、维生素A结合蛋白2(RBP2)、T细胞受体α(TCRA)、T细胞受体β簇(TCRB)、转化生长因子β3(TGFB3)和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TR).研究结果表明,CCK、FGG、LHRHR、LIF和RBP2基因位点所扩增片段在两品种群内均呈单态性,而其他位点则呈多态性变异.太湖猪在ACO2、ED、ESR和TTR基因所扩增区域均已纯合固定,表现出保守性的一面;而在HXB、PGD和PTH位点上则出现多个等位基因,表现出变异性的一面.除在TGFB3基因位点外,太湖猪与大白猪在其他所有基因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显著差异(P&lt;0.01).中国太湖猪的保守性与变异性在猪的基因定位、QTL定位及标记辅助选择中将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合生元组合筛选及对仔猪生产性能和腹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体外法对4种化学益生素和4株乳酸菌(S1、L7、L17和L18)进行了合生元组合的筛选,并在仔猪上进行了饲养试验.结果表明:4株乳酸菌均能利用菊粉(inulin)和果寡糖(FOS)产生乳酸,只有S1和L18能利用低聚木糖(XOS),低聚异麦芽糖(IMO)只能被S1利用.当以果寡糖和菊粉混合物(FOS inulin,质量比为2∶ 8)为底物时,各株乳酸菌生长良好,产乳酸量高,其次为果寡糖和低聚木糖混合物(FOS XOS,质量比为1∶ 1).当以FOS inulin为底物,4株乳酸菌混合培养时,24 h产乳酸量最高,为(23.49±0.67)mmol·L-1.以FOS inulin为底物时,S1和混合乳酸菌均能很好地抑制肠毒素大肠杆菌K88和混合大肠杆菌的生长,混合乳酸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单菌S1.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化学益生素或合生元均可降低哺乳期、断奶期仔猪腹泻率,增加断奶后仔猪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其中合生元作用效果最优,其次为混合化学益生素,最后为乳酸菌,混合乳酸菌组优于单独使用S1 组.结果提示,混合乳酸菌与FOS inulin组合以及与FOS XOS组合具有减少腹泻,提高生长性能的作用,可用于断奶期仔猪饲料.  相似文献   
45.
新淮猪瘦肉系生长与胴体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新淮猪瘦肉系的培育自1998年10月开始实施,至2004年已获得二世代猪群,其肉猪日增重达617 g,比新淮猪增加了81 g;达100 kg体重日龄为194 d,比新淮猪缩短了34 d;料重比2.85,比0世代猪下降0.78,每头猪可节省饲料46.8 kg;在屠前体重83~90 kg情况下,屠宰率达70%~73%,接近新淮猪,平均背膘下降0.86 cm,胴体瘦肉率为58.24%,比新淮猪增加8.7个百分点,肌内脂肪含量为2.6%~2.7%。与长白猪杂交后的杂种猪日增重达716.5 g,比新淮猪提高86 g(+13%),料重比下降0.11,胴体瘦肉率达61%~64%,杜×新瘦系猪的杂交一代肉猪亦有相同趋势。  相似文献   
46.
选取长白猪×新淮猪瘦肉系(长淮组)、杜洛克猪×新淮猪瘦肉系(杜淮组)和新淮猪瘦肉系(新淮组)3个组合的试验猪进行育肥和屠宰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长淮组、杜淮组和新淮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29.25±84.39)g、(677.72±58.06)g和(617.35±20.41)g,料重比分别为2.79、2.60和2.85,杜淮组最高。在胴体性状方面,长淮组屠宰率、瘦肉率最高,校正瘦肉率达64.83%;杜淮组眼肌面积最大,背膘最薄,校正瘦肉率为61.93%;新淮组眼肌面积最小,背膘最厚,校正瘦肉率为54.72%。在肉质性状方面,新淮组的肌内脂肪最低,为1.54%;长淮组最高,为2.14%;杜淮组次之,为1.98%。  相似文献   
47.
本文根据2008年以来华东地区畜禽饲养有关资料,参考畜禽粪便日排泄系数估算畜禽粪便,并推算华东地区畜禽粪便负荷量。发现山东、安徽和江西三省畜禽养殖年均粪尿产生量位列前三,分别占华东地区畜禽粪便负荷总量的40.59%、15.77%和15.46%。其中,山东产生的粪尿所含污染物最高,江西和安徽分列二、三位。华东地区畜禽粪便负荷量平均为26.79吨/hm~2·年,最高的山东省为36.49吨/hm~2·年。最后本文从规划布局、准入机制、清洁生产、政策扶持和技术模式等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养殖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8.
色差仪和肉色板在猪肉肉色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色差仪将标准肉色板(日本制)的6个色级进行了测定,统计分析6个色级的L*、a*、b*、C和H0值的变化规律。以肉眼对照肉色板评定法和色差仪评定法对淮猪(HH)、苏淮白猪(75%大约克猪 25%新淮猪,SHB)、大约克猪×淮猪(YH)、长白猪×淮猪(LH)、杜×长.大(DLY)洋三元猪等5个品种(系)或杂交组合共计23头猪进行了宰后肉色评定,将两种测定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值在肉色的评定中参考意义较小;在个体肉色相差较小时(如在3.0~3.5分之间),色差仪评定法与肉眼对照评定法对猪肉肉色的评定结果不一致;当个体肉色相差较大时,这两种方法的评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9.
浅谈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越来越关注人才的综合能力,高校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责任重大。高校应从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入手,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内容,完善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0.
猪繁殖性状尤其是产仔数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育肥猪数量和猪肉供给量。据世界著名动物数量遗传学家Chris计算,若母猪的每胎产仔数提高1头,英国养猪业就能多获纯利润近7亿英镑,欧共体养猪业就能多获纯利近20亿欧元。按照我国的养猪规模推测,每胎产仔数提高1头,则整个行业增加纯利润190亿元。中国太湖流域聚集着我国优良的地方猪遗传资源,素以繁殖力高著称于世,二花脸猪是全球已知产仔数最高的猪遗传资源,最高窝产仔数记录为42头,平均为15.69头。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