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业科学   7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抗IBDV VP2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免疫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弱毒Gt株,并与Tj强毒株共同免疫BALB/c小鼠.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取其脾细胞与SP2/0 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 经过3次筛选克隆, 获得8株具有分泌抗IBDV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并对8株单抗进行了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方面的鉴定.间接ELISA显示获得的8株单抗只与IBDV有特异性的反应,Western-blotting表明,部分单抗能够特异地与Sf9细胞表达的VP2蛋白反应;中和试验表明8株单抗均具有中和活性,而且有3株中和效价在26以上.研究推测,8株单抗中有2株针对的表位为构象依赖性,其余6株单抗所针对的为线性中和性表位.  相似文献   
52.
采用Gateway技术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Gx株和Gt株vp2基因分别克隆到载体pDEST-32构建诱饵载体,通过酶切和PCR鉴定并测序正确后,用醋酸锂法转化酵母菌株MaV203,通过缺陷型平板筛选和X-gal颜色筛选检测诱饵载体有无自激活作用。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诱饵载体pDEST-32-Gxvp2和pDEST-32-Gtvp2,并证明其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无自激活作用。为下一步利用酵母双杂交方法从鸡法氏囊B淋巴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eDNA表达文库中筛选与强、弱毒VP2诱饵载体作用的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3.
为了研究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的致病机理及研制有效的IBDV疫苗,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对IBDV VP3抗原表位进行了筛选。以4株IBDV VP3单克隆抗体HRB-3F、HRB-7B、HRB-7C和HRB-10E作为筛选分子,对噬菌体随机15肽库进行3轮吸附-洗脱-扩增淘洗,从每株单克隆抗体筛选到的噬菌斑中随机挑取20个单克隆噬菌斑,通过间接ELISA和竞争抑制ELISA检测,共选出13个单克隆噬菌斑,经噬菌体gⅢ部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测定,确定了8个15肽为IBDV抗原表位。这8个15肽在一级结构上没有3个以上连续氨基酸与IBDV GX(Gen—Bank登录号:AY444873)VP3的氨基酸序列相同,但二级结构上均以β折叠为主,并且与单抗的结合可被VP3蛋白有效地抑制。证实,筛选的是IBDV VP3的模拟表位。  相似文献   
54.
利用扩增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长末端重复序列(LTR)的特异性引物作为检测引物,对采集于吉林省某地健康野鸭的脏器样品进行PCR检测。阳性样品经DF1培养增殖,进行病毒的分离,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鉴定,确定分离到2株REV,分别来自于针尾鸭和绿头鸭,将分离病毒分别命名为DBYR1101和DBYR1102。克隆2个病毒株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gp90,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个分离株gp90基因氨基酸相似性为99.5%;DBYR1101 gp90基因与REV 3个型的代表株170A、SNV和CSV的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5.7%、94.2%和98.2%;DBYR1102 gp90基因与REV 3个型的代表株170A、SNV和CSV的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5.2%、93.7%和97.7%;与中国早期南方分离株HA9901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4.7%和94.2%;与中国北方分离株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9.2%~100%。核苷酸遗传进化分析表明,2个野鸟源REV分离株与现有的东北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趋于形成1个北方分离群;与SNV株亲缘关系最远;与170A株亲缘关系较远;与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某些分离株相似性较高。该研究首次自野鸭体内分离到REV,丰富了REV流行病学资料,同时提醒我们重视野生鸟类迁徙在疾病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深入研究REV致病机制、免疫抑制机制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5.
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复制效率和致病力的分子基础,作者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针对VP2上2个重要的氨基酸位点(222和279),修饰和拯救了相应的2株突变病毒,并研究了突变病毒在体内外的生物学特性.复制动力学数据显示,VP2的222位由酪氨酸突变为脯氨酸可将IBD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的复制滴度提高6倍以上,而279位氨基酸对病毒复制效率无显著影响.SPF鸡的感染试验显示,222位和279位氨基酸与IBDV的致病力没有关系.本研究首次报道了VP2 222位和279位氨基酸与IBDV复制效率和致病力的关系,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IBDV的基因功能,也将为新型IBDV疫苗的设计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56.
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Gt株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VP2基因,经EcoR Ⅰ/Sal Ⅰ酶双酶切处理后与经相同酶切处理的pET30a原核表达载体连接,将酶切、PCR及序列鉴定正确的阳性重组子转化E. coli DE3菌,经IPTG诱导,表达的VP2蛋白通过Ni-NTA树脂纯化后,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血清,并对其进行间接ELISA、IFA和Western blot分析.SDS-PAGE分析表明,在IVFG诱导下成功表达了约为50 kDa的His-VP2融合蛋白;间接ELISA检测制备的兔抗血清效价在1:25 600以上;IFA及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其可特异性结合真核表达的VP2蛋白以及IBDV全病毒.研究结果提示,免抗VP2血清可用于VP2蛋白及病毒的检测,为进一步研究IBDV分子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7.
J亚群与E亚群禽白血病自然重组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我国东北地区部分养鸡场禽白血病病毒(ALV)的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其变异情况,本研究从具有典型血管瘤病变的禽白血病发病鸡中分离到一株J亚群ALV(ALV-J)命名为JL0901,并进行了全基因测序.将该序列与已发表的ALV-J毒株序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JL0901基因组的gag和pol基因相对保守,而env基因和3'端非编码区(3'UTR)的变异较大.对JL0901的env基因核苷酸序列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其gp85基因和gp37基因交界位置发生J亚群和E亚群ALV重组现象.本研究证实国内鸡群中存在J亚群和其他亚群ALV的自然重组现象,并表明国内ALV已出现新的变异趋势.  相似文献   
58.
试验提取CEF细胞总RNA,运用SMART和LD-PCR技术合成cDNA,通过同源重组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pGADT7,转化酵母菌Y187,构建cDNA表达文库.文库滴度高达6.94× 107 cfu/mL,重组率达100%.随机挑选10个克隆进行测序,全部为原鸡序列.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重要禽源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采用特异性检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RT-PCR方法,自哈尔滨市及吉林省患病鸡群中分离鉴定出2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分别命名为Hrb-1和JL-2。2株病毒经SPF鸡胚成纤维细胞增殖,获取其前病毒DNA。采用依据原型毒株HPRS-103 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的1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了JL-2和Hrb-1的囊膜基因。分别构建了重组质粒pMDl8-T-JL2/env和pMDl8-T-iirh-1/env。在对2株病毒囊膜基因进行序列测定的基础上,将囊膜基因中gp85和gp37的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与国际上不同的参照毒株以及国内部分分离株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JL-2和Hrb-1分别与美国病毒株adol-hc-1和UD3有着较大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0.
鸡传染性贫血重组抗原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研究应用重组抗原,成功建立了检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确定了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5μg/mL,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100,其作用时间为60min,酶标抗体最适作用时间为60min,S/P≥0.24为阳性,≤0.19为阴性,介于二者之间为可疑的判定标准.该抗原不与鸡其他疾病的10种阳性血清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批内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小于10%,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小于15%,具有良很好的重复性;该方法可检出人工接毒后20d的血清抗体,直到试验结束110 d时,仍能检出鸡血清阳性率为81%与全病毒包被抗原ELISA方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达92%以上,与进口诊断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7%.本研究为现地免疫鸡群抗体检测和进行CIA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