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1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牦牛MSTN基因内含子Ⅱ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5个牦牛群体共计401头个体的MSTN基因第2内含子的多态性.结果表明:牦牛MSTN基因第2内含子存在多态性,测序发现该片段第192 bp处有一个A 到G的单碱基突变.所检测的5个牦牛群体中,除新疆巴州牦牛群体未检测到AA基因型,其他4个群体中均发现AA、AB和BB 3种基因型,大通牦牛、甘南牦牛、青海高原牦牛群体中均以BB型为优势基因型,而天祝白牦牛和新疆巴州牦牛则以AB为优势基因型.不同牦牛群体中均检测到A,B两个等位基因,并且B基因频率均高于A基因频率,B等位基因为各牦牛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各群体经过χ~2检验,在该基因座上,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高原牦牛3个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大通牦牛、新疆巴州牦牛两个群体处于不平衡状态(P<0.05).分析了5个牦牛群体的遗传结构,发现大通牦牛的基因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等均最低,分别为:0.171,1.207,0.157;而天祝白牦牛的基因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等均最高,分别为:0.490,1.961,0.370;新疆巴州牦牛的基因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等均略低于天祝白牦牛.  相似文献   
92.
为探究西藏牦牛Tre2-Bub2-CDC16结构域家族成员7(TBC1D7)基因的特征及结构,利用RT-PCR克隆了TBC1D7基因的CDS区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了TBC1D7基因在牦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及脂肪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牦牛TBC1D7基因的CDS区全长为882 bp,共编码293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西藏牦牛与野牦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兔的最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牦牛TBC1D7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属于亲水性蛋白,主要存在细胞核中,且该蛋白具有24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蛋白的高级结构由α-螺旋(65.53%)、延伸连(3.75%)、β-转角(3.75%)和无规则卷曲(29.96%)构成。qPCR检测结果显示,TBC1D7基因在西藏牦牛脾脏组织中的表达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 <0.01)。  相似文献   
93.
为了解甘肃肃北牦牛乳—牧草—土壤之间的生态联系,收集核心放牧区土壤、牧草及肃北牦牛初乳和常乳,检测土壤矿物质元素、牧草营养成分含量及牛乳理化性质,并将检测结果与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甘南牦牛产地(玛曲和碌曲)相比,肃北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镁、铝和钙等常量元素,以及较多的镍、钴和硒等微量元素。肃北牧草中粗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明显高于玛曲和碌曲两地,但粗脂肪含量和总磷含量较低。基于其他数据分析显示,肃北牧草整体质量低于甘南两地。初乳分析结果表明,与环湖牦牛和甘南牦牛相比,肃北牦牛乳的乳密度和蛋白质含量明显更高,冰点更低。肃北牦牛常乳也表现出较高的乳糖含量和较低的冰点,说明肃北牦牛乳具有较高的乳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4.
[目的]提高牦牛乳的开发利用价值以及牦牛乳产品的附加值。[方法]对青海高原牦牛乳氨基酸、脂肪酸组分及其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在牦牛乳中共检测到16种氨基酸,其谷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相对较高,赖氨酸、甘氨酸、蛋氨酸和丙氨酸含量相对较低。牦牛初乳中总氨基酸含量(5.485%)显著高于常乳。在牦牛初乳和常乳中均检测到2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19种,不饱和脂肪酸9种。常乳中的油酸和硬脂酸含量显著高于初乳。[结论]该研究可为牦牛乳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
利用PCR-SSCP技术,对甘南牦牛、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的FASN基因第3内含子进行SNPs筛选,并将筛选到的突变位点与牦牛部分肉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3个牦牛群体在第3内含子检测到g.5477 C→T的突变,由此产生3种基因型:HH、HG、GG.相关性分析表明,HH基因型和HG基因型个体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HH、HG、GG 3种基因型对失水率、熟肉率、pH24值和剪切力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6.
本文在分析甘肃省肉牛产业现状的基础上,从西门塔尔牛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培育以及在甘肃省的适应性等方面讨论了西门塔尔牛的中国化,并从产肉性能、产乳性能、繁殖性能、役用性能等方面分析了西门塔尔牛在甘肃省的利用,最后讨论了西门塔尔牛在甘肃省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方向,旨在促进甘肃省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7.
单细胞测序(Single Cell Sequencing)是对单个细胞进行测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等手段进行分析的技术,包括单细胞分离、扩增测序和数据分析3个方面,主要应用于肿瘤、胚胎发育、免疫学等方面。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单细胞测序技术已成为研究细胞发育中基因组、转录组和表观基因组异质性的重要工具。单细胞测序可以获取单个细胞完整的全基因组,克服了大样本量、细胞异质性等问题,为研究细胞间异质性信息和细胞群体之间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本文就单细胞测序方法及其在畜牧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
[方法]本文以1992年到2019年间,收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数中的“牦牛”(yak or Bosgrunniens)为主题词的1659篇文献为数据来源,对论文发表数量、国家、机构、作者、期刊、研究方向、引用频次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印度和美国是牦牛研究领域发文量前三的国家,印度在1992年-2009年牦牛研究领域论文发表的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牦牛研究在进入2010年后,牦牛产业开始飞速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且文量位居第一。其中,发文量前三的机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和甘肃农业大学,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农业、兽医科学、食品科学技术等,与国际的热门学科相一致。[结论]目前,中国牦牛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有明显的优势,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高质量本土期刊相对匮乏,因此中国应鼓励开发和提升本土期刊质量。[目的]以期提供更多高水平高质量的文章,来推动全球牦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9.
抑制素A和抑制素B是由不同抑制素/激活素β亚基(βA、βB)和结构相似的α亚基组成的同源二聚体,即抑制素A(αβA)、抑制素B(αβB)。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抑制素α亚基(INHα)进行三级结构建模,并利用ClustalW和SPDV软件比较INHα与其他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结构家族成员在结构和序列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激活素(ACT)、骨形成蛋白7(BMP7)、BMP9与typeⅡ受体结合面的核心氨基酸在INHα中不仅在多处发生了突变,而且在空间上也发生了很大位移,因此如果INHα同时与typeⅡ受体在与激活素、BMP7、BMP9的相同位置结合,那么INHα会比激活素与激活素受体ActRⅡ、ActRⅡB的亲和力低。ACT A中几个参与活化素受体样激酶4(ALK4)相互作用的氨基酸在INHα中发生了突变,ACT Aα螺旋中极性氨基酸在INHα中被非极性氨基酸所替代,且α螺旋在空间上发生了很大位移,INHα不与ALK4结合。可见,抑制素信号传导机制为:抑制素与Betaglycan高亲和力结合并与ActRⅡ、ActRⅡB、BMPRⅡ形成复合物,但不与ALK4结合,因此将它们与激活素和BMP隔离。  相似文献   
100.
中国加入WTO,即世界贸易组织(WTO),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入WTO,无论牧业生产、加工、销售或动物防疫、饲料等,整个畜牧业体系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加入WTO,给我国畜牧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加入WTO给我国畜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入WTO,必将促进国内畜牧业大发展。中国自然资源不足,而劳动力充足,随着生产的国际化,将促使中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进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