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6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明确河套地区不同栽培模式对'张杂谷19号'产量的影响,以新抗旱谷子杂交种'张杂谷1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种植方式(干旱无膜、干旱覆膜及灌溉无膜)和5种密度(4.5万、9万、13.5万、22.5万、45万株/hm2)对'张杂谷19号'稳产和丰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灌溉条件下,'张杂谷9号'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为4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到8724.36 kg/hm2。而干旱条件下,适宜种植密度可以同样获得较高产量,与正常灌溉条件下最高产量差异不显著。当种植密度为9万~ 45万株/hm2时,产量普遍提高到7700 kg/hm2以上,最高可达8654.33 kg/hm2。河套地区'张杂谷19号'播前灌溉1次足水、地膜覆盖及种植密度9万~45万株/hm2,可以实现水分高效利用和产量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对来自不同生态区224个谷子品种材料的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7个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为11.20%~110.70%,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籽粒颜色、穗重、穗粒重、码粒数、单株草重、米色、穗型、茎秆粗度、籽粒形状、植株颜色、穗颈形状、穗码密度、穗粗、护颖颜色、刚毛长度、穗颈长度、穗长、刚毛颜色、花药颜色、倒二叶宽、抽穗期、千粒重、株高、伸长节节数、叶姿、倒二叶长。单株穗粒重与穗重、单株草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用Ward离差平方和聚类分析发现,当欧式距离为19时,224个谷子品种可以分为六大类群,第Ⅰ类群(83份材料)生育期较短,属早熟类型,千粒重较大,穗较粗,但其他性状属于中等水平;第Ⅱ类群(64份材料)生育期相对较短,穗重、穗粒重在各类群中处于较高水平;第Ⅲ类群(41份材料)生育期最长,属晚熟类型,株高较高,分蘖较少,产量较低;第Ⅳ类群(25份材料)生育期较长,属中晚熟类型,株高较低,分蘖数较少,产量属中下等水平;第Ⅴ类群(1份材料)生育期较长,属中晚熟类型,刚毛较长,叶片较窄,株高较高,分蘖数较多,单株草重最大,千粒重和产量属中上等水平;第Ⅵ类群(...  相似文献   
13.
谷子的生产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15.
谷子抗除草剂基因从栽培种向其近缘野生种漂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物同种及栽培种与近缘野生种之间的基因漂移(基因流)是防范作物品种生物学混杂及评估转基因新种质田间释放后所产生的生态学效应的重要基础参数.本研究以显性抗除草剂(拿捕净)谷子种质作为花粉供体材料,以青狗尾草作为花粉受体材料进行了栽培种向其主要近缘野生种基因漂移的检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一般认为谷子及其近缘  相似文献   
16.
谷子区域试验是鉴定其丰产性、抗逆性和区域适应性的有效途经。根据几年谷子区域试验工作实践,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一套试验操作技术,为进一步做好谷子区域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遗传与环境互作的难点出发,通过高度不育系、显性核不育、光(温)敏不育性与环境中光周期、温度、光强、湿度的关系总出雄性不育的利用途径与方法,为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利用谷子光敏不育源292为父本,与不同生态类型的优良品种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选择,从杂交组合坝谷239×292中,选育出光(温)敏不育系821。研究表明:(1)长日照诱导不育,短日照诱导可育,幼穗生长锥伸长至雌雄蕊分化期为光诱导育性转换敏感期。(2)温度对育性的有效作用时期在四分体时期,短日照下温度作用显著,长日照下温度作用不显著。(3)不育性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4)在张家口为代表的春谷区,长日照15h条件下分期播种821,没有可育期;在河北省南部自然光温环境下,早播为不育期,晚播为可育期。  相似文献   
19.
宋国亮  赵治海 《种子》2017,(7):108-109
张杂谷15号是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利用自育光温敏谷子不育系A2为母本,与自育优质抗病恢复系阳高3号父变异株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谷子新品种.该品种于2013年、2014年参加国家谷子区试,2年产量结果均居参试品种第1位.2014年在区域生产试验中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产量表现突出,并于2013年在全国第十届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一级优质米,2015年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2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谷子叶尖组织中4种植物激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谷子茎尖组织中植物激素的色谱分析方法,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谷子中赤霉素(Gibberellin,GA3)、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α-萘乙酸(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6-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4种植物激素进行分离和测定,试样经液氮研磨后用80%甲醇浸提植物激素,提取液蒸发至无甲醇,石油醚脱色素,乙酸乙酯萃取植物激素,以Hypersil C18色谱柱分离,甲醇(A)-0.75%冰醋酸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nm,流速为0.6mL/min,进样体积为20μL,柱温30℃。在本试验条件下,赤霉素、脱落酸、α-萘乙酸、6-苄氨基嘌呤能与其它物质实现有效分离。4种待测物质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9~0.999 9,GA3、ABA、NAA和6-BA最低检出限分别为22.4,0.1,5.1和0.2mg/kg,回收率范围为77.4%~108.8%,相对标准差小于10%。该方法选择性高、回收率稳定、重复性良好,可以用于谷子叶尖中植物激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