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业科学   1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A3α肽聚糖对凡纳对虾幼体生长及抗病毒感染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含不同量的A3α肽聚糖(PG)(0.005%、0.01%、0.1%)的幼体饵料投喂凡纳对虾幼体,另在育苗水体中添加不同水平(0.005mg·mL-1、0.01mg·mL-1、0.05mg·mL-1)PG浸浴并以投喂不添加PG的幼体饵料的实验组作为对照,另设投喂活饵的实验组作参考,分别考察Z1-M1期、M1-PL1期、Z1-PL1期幼体的成活率,M1期、PL1期幼体体长,PL1期幼体体重,另外,PL1期仔虾经7d饲养后,检测体内酚氧化酶(PO)活性,并用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料投喂感染。结果显示:与投喂不添加PG幼体饵料组相比,在Z1-M1期,活饵组、0.01%PG添加量的幼体饵料组、0.005mg·mL-1PG的浸浴组幼体的成活率有极显著(P<0.01)提高,而在Z1-PL1、M1-PL1期,各实验组除0.05mg·mL-1浸浴组外均有极显著地(P<0.01)提高;各实验组除0.01mg·mL-1、0.05mg·mL-1PG浸浴组外,M1期幼体体长、PL1期幼体体重也有显著(P<0.01)增长,且各实验组PL1期幼体都有极显著(P<0.01)增长;各实验组仔虾PO活力均有极显著(P<0.01)提高;各实验组除0.1%PG添加量的幼体饵料组外,感染WSSV后仔虾的存活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口服不同剂量的A3α肽聚糖(A3α-PG)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体表粘液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 ACP)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活力的影响.饲料中A3α-PG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0.05%,0.10%,0.20%,0.40%,0.80%和1.60% (质量比),饲喂天数为40 d.结果表明,饲料中未添加A3α-PG时,牙鲆体表粘液、肾脏、肝脏和肌肉中SOD、ACP及AKP活性各异,其中SOD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粘液、肝脏、肌肉、肾脏;ACP活性大小依次为肝脏、肾脏、肌肉、粘液;AKP活性大小依次为肾脏、肝脏、肌肉,粘液中则检测不到AKP.饲料中添加A3α-PG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各组织中SOD活性变化不大,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ACP活性,肌肉与粘液中未见显著提高;而在肝脏中0.05%和0.40%(质量比)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其ACP活性,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在肾脏中,0.20%(质量比)剂量组使其ACP活力得以显著提高(P<0.05).AKP活性呈现不同组织变化趋势各异,肌肉中没有明显提高,而在肾脏与肝脏中,除两个低剂量组(0.05%和0.10%) (质量比) 未能使AKP活力得以显著提高外,其他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 (P<0.05或P<0.01).本次研究结果表明,A3α-PG作为一种天然免疫多糖,能对牙鲆体内氧化酶和水解酶系统产生积极地调理作用,使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得到改善与提高,可作为免疫增强剂使用,建议其适宜添加量为0.20%~0.40% (质量比).  相似文献   
13.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cute Virus Necrobiotic Virus,AVNV)已被证实是一种对养殖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危害极大的致病病原.本研究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对AVNV基因组进行cDNA合成、克隆,并对部分克隆进行序列分析.采用差速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AVNV.用Trizol试剂抽提病毒RNA,采用随机引物和Oligo(dT)双引物法,SuperScriptⅡ反转录酶合成cDNA,并克隆于pUC118质粒上,利用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子,PCR法快速鉴定重组质粒.经筛选得到2个阳性克隆23^#、52^#,插入片段大小约为1200 bp和800 bp.测序结果与GenBank的比对分析显示,尚未有类似的序列报道,提示该病毒可能为一种新发现的病毒.[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421-425]  相似文献   
14.
谷子新品系抗除草剂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慧  闫天成  王秀华 《杂粮作物》2002,22(2):119-120
通过对抗除草剂阿特拉津谷子新品系DSB98-625SR喷施不同剂量的除草剂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与对照比较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而以2.25kg/hm^2除草效果与产量为最佳。目前我们巳进行杂交育种,预期选育出较为理想的抗除草剂阿特拉津的谷子新品系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5.
“784—1”系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经多年努力,于1978年用国产原料合成新型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主要生理效应是促进作物生殖生长,抑制营养生长,加强脂肪及蛋白质的转化。“784—1”应用于花生,表现座果早,结果多,饱果率高,果重和产量增加,对大豆也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对芝麻的作用效果在国内尚末见报道。 河南是全国芝麻的主产省份,产量居全国首位。平舆县是河南芝麻集中产地之一,种植芝麻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常年在20万亩上下。但长期以来,产量低而不稳。为了探讨新的增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主要以学生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互联网思维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互联网思维的特点为主要依据,从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参加互联网技能培训和比赛、参加校企合作项目,提升自身能力、重视互联网思维的发展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更好的互联网思维,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天敌─刺兵蝽在不同湿度条件下饲养研究王丽荣,王秀华,陈琳,张荆(沈阳大学,沈阳110044)(沈阳农业大学,沈阳440161)刺兵蝽[Podisusmaculiventris(say)]属半翅目、蝽科、益蝽亚科、是捕食性昆虫,原产北美地区。笔者198...  相似文献   
19.
一例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山东省潍坊市一对虾养殖场发生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原因,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对发病对虾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黄头病毒(yellow head virus,YH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nfectious myonecrosis virus,IMNV)、偷死野田村病毒(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CMNV)及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7种病原的检测,且对发病对虾进行了常规组织病理学观察。同时采用16S r DNA细菌鉴定方法及浸泡回接感染实验对分离自发病对虾体内的可疑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及毒力测试。结果显示,发病对虾样品核酸检测呈现WSSV强阳性,IHHNV和CMNV为弱阳性,其他4种病原为阴性。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在对虾的胃、鳃等上皮组织中存在WSSV包涵体,头部肌肉纤维出现离散。对分离编号为2901、2902、2903的3株优势可疑病原菌鉴定结果显示,3株菌分别与印度格里蒙菌、交替单胞菌及溶藻弧菌相似,相似度分别为99%、99%及100%。攻毒结果显示,3株可疑病原菌的LC50分别为9.8×107、1.1×108与2.3×108 CFU/m L,各细菌毒力均较弱,非导致对虾出现暴发性死亡的病原。研究表明,导致本次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因与混合感染病原WSSV、IHHNV、CMNV有关,其中WSSV感染是造成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主因,研究结果可为解析当前养殖日本囊对虾疾病暴发及其成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苜蓿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评价与耐盐种质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苜蓿(Medicago L.)萌发期耐盐性评价方法并筛选耐盐种质,采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对120个苜蓿种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划分为不同的耐盐级别。试验以150 mmol·L-1 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以发芽势等13个性状来鉴定苜蓿对盐胁迫的反应,以耐盐系数为评价依据。结果表明:150 mmol·L-1的盐溶液对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比幼苗生长受抑制的程度更大;盐胁迫对根的抑制程度大于苗。相关分析表明,加权隶属函数法可以综合评价苜蓿萌发期耐盐性。根据加权隶属函数值和聚类分析,可将120个种质分为耐盐性不同的5个级别:11个种质高耐盐(1级)、24个种质耐盐(2级)、38个种质中等(3级)、36个种质敏盐(4级)、11个种质高敏盐(5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