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业科学   1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21.
正在我国经济体制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财务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这对我国各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提高林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高工作质量成为林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对我国林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现状进行系统地分析后,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和创新途径。一、林业财务管理现状(一)财务管理内容不完善,资金掌握不到位在对当前的林业财务管理工作现状进行系统地分析  相似文献   
122.
类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是决定高粱籽粒营养品质的关键因素。为改良高粱籽粒营养品质,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试验方法对参试高粱类胡萝卜素中叶黄素循环的玉米黄质环氧化酶基因进行表达与DNA变异分析。结果表明,SbZEP为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于内质网和叶绿体上;二级结构则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SbZEP蛋白三级结构与预测一致,可信度高达90%;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ZEP蛋白划分为6组,高粱与谷子的ZEP基因同源关系更近,同时在演化上有双子叶与单子叶的演化分隔。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SbZEP含有光响应以及防御和应激响应元件,可能参与光反应和防御反应过程。高粱叶片发育过程中SbZEP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增加;SbZEP在高粱种子、胚珠和茎表达水平较高;DNA重测序数据分析表明,SbZEP存在非同义突变,在不同品系对应不同位点的突变,可能与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与降解相关。  相似文献   
123.
高粱glutelin是一种储藏蛋白,存在于水稻、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的籽粒中,是不溶于纯水、中性的盐溶液或酒精,但溶于稀碱或稀酸的蛋白质总称。为进一步研究高粱glutelin功能,改善籽粒品质提供基础,通过BLAST Phytozome数据库获得高粱glutelin的DNA和氨基酸序列数据,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到SbGLUA1(Sobic.001G143700)、SbGLUA2(Sobic.009G017600)、SbGLUB4(Sobic.009G007100)基因,并对高粱glutelin基因家族信息、基因结构、系统进化树、glutelin不同基因型各组织表达以及glutelin蛋白质理化性质、跨膜、二级结构、三级结构、蛋白互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lutelin蛋白大多不是分泌性蛋白,是亲水蛋白且流动性较差,SbGLUB4的二级结构主要是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glutelin蛋白结构域分析结果显示,大多蛋白较为保守;高粱glutelin与小麦谷蛋白同源性较高。SbGLUB4为种子专性表达,且随种子成熟度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各基因表达在品种间存在差异,IS22204较Laohany...  相似文献   
124.
以盐渍杏坯为原料,氯化钠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对杏坯脱盐料液比、脱盐时间、换水频率、脱盐温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杏坯的最佳脱盐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3(g/mL),脱盐时间7 h,换水频率为每4 h换水1次,脱盐温度50℃,脱盐后的杏坯色泽黄亮,盐度较低,有杏果固有的风味,氯化钠含量由11.334%降为1.36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32.5%降为5.5%。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耕地基础地力是实现粮食作物高产稳产的基石,明确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耕地基础地力时间变化趋势及空间变异特征,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升耕地质量提供重要理论支撑。【方法】 基于1988—2019年国家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网络,选取每个监测点自建点开始前1—5年不施肥处理的空白区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的常规区的长期监测数据,分析我国玉米、水稻和小麦三大粮食作物产量以及基础地力贡献率的时空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30多年来我国粮食作物产量和耕地基础地力随时间变化整体呈现增加趋势,作物产量年增长速度呈无肥区<常规区,水稻<小麦<玉米的变化规律。玉米、小麦、水稻无肥区产量分别从1988年的2 370、1 712、3 111 kg·hm-2增至2019年的4 852、3 258、4 167 kg·hm-2,增幅分别为104.7%、90.2%、34.0%;玉米、小麦、水稻常规区产量分别从1988年的5 356、3 296、5 970 kg·hm-2增至2019年的8 859、6 515、7 825 kg·hm-2,增幅分别为65.4%、97.6%、31.0%。我国三大粮食作物2015—2019年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2.7%,相较1988—1994年的45.4%显著增加了7.3个百分点。其中:玉米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4.3%,比1988—1994年的42.1%显著增加12.2个百分点;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3.3%,比1988—1994年的46.6%显著增加6.7个百分点;小麦基础地力贡献率随年份整体呈增长趋势,且相较玉米和水稻整体偏低。三大粮食作物基础地力贡献率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东北区、黄淮海区较高,分别为56.5%、54.1%,西南区、华南区次之,分别为53.7%和52.9%;甘新区和青藏区最低,分别仅为38.7%和40.4%。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对三大粮食作物系统中影响基础地力贡献率空间分布的土壤因素进行重要性分析,其中: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容重是影响玉米基础地力贡献率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小麦基础地力贡献率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土壤pH、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结论】 30多年来,我国三大粮食作物耕地基础地力不断提升,但地区间差异较大、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准;土壤速效钾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土壤pH分别是影响玉米、小麦和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空间分布的最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