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4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高瓦斯前进式采煤有效地解决了高瓦斯工作面上转角瓦斯易积聚问题,降低了矿井掘进率,缓解了衰老矿井采煤工作面的接续紧张的状况,可实现煤岩分运,减少煤炭损失.  相似文献   
32.
三唑醇对映体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拆分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高效液相色谱反相条件下,利用涂敷型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CDMPC-CSP)对三唑醇4个对映异构体进行了直接手性拆分研究。考察了不同流动相组成和柱温对三唑醇对映体的色谱保留及分离的影响。同时,利用热力学方法对三唑醇对映体与固定相之间的色谱保留和分离的热力学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以甲醇-水(70∶ 30,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柱温15 ℃,或在以乙腈-水(30∶ 70,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45 ℃的条件下,三唑醇对映体可以得到较好分离。  相似文献   
33.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不同清洗液对小白菜中苯醚甲环唑和甲霜灵的去除率。结果表明,自来水、氯化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醋酸溶液和洗洁精溶液对这两种农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从高至低依次为洗洁精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自来水>醋酸溶液。清洗过程中,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增加,其溶液对两种农药的去除率显著提高。此外,上述5种清洗液对苯醚甲环唑的去除效果均优于甲霜灵,但去除率的高低与这两种农药的水溶性无关。  相似文献   
34.
乙虫腈作为氟虫腈的替代药剂已在我国登记并推广使用,但其对环境有益生物的毒性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分别采用点滴法、食下毒叶法和滤纸法测定了乙虫腈外消旋体及两个对映单体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家蚕Bombyx mori和蚯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乙虫腈外消旋体及其S-(+)-乙虫腈和R-(-)-乙虫腈单体对意大利蜜蜂的48 h-LD50值分别为0.0187、0.0181和0.0188 μg/bee,对家蚕的96 h-LC50值分别为66.9、63.7和70.3 mg/L,对蚯蚓的48 h-LR50值分别为511、488和547 μg/cm2。研究表明,乙虫腈对意大利蜜蜂具有高风险性,对家蚕为中等毒性,对蚯蚓毒性较低,田间施用时应防止药剂漂移至周围桑园对桑叶造成污染,并应避免在作物花期施药。此外,由于乙虫腈对供试3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均未表现出显著的对映体选择性差异,故无法通过对映单体的应用来降低其对蜜蜂、家蚕和蚯蚓的毒性及风险。  相似文献   
35.
敌磺钠广泛施用于茭白种植体系中,促进茭白孕茭,但其残留情况未知。本研究基于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开展敌磺钠在茭白种植体系中的残留动态研究,分别研究了敌磺钠在茭白植株、水和土壤中的降解情况,以及代谢物N,N-二甲基苯胺的生成及耗散情况。研究发现,敌磺钠在茭白种植体系中迅速降解,降解半衰期为2.12 h到2.12 d,代谢物N,N-二甲基苯胺迅速生成,随后浓度逐渐降低。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敌磺钠的合理使用及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36.
研究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葡萄样品中农药残留时存在的基质效应差异。分别采用QuChERS方法和GB/T 20769—2008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后,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系统地评价5个葡萄品种中26种农药的基质效应差异。结果表明,样品经2种前处理方法处理后均存在基质效应,并以基质抑制为主。前处理方法、葡萄品种及农药性质的差异均会对基质效应产生影响,但是农药间的基质效应差异显著大于葡萄品种间的差异,同时QuChERS方法中约73%农药的基质效应小于GB/T 20769—2008中的基质效应。在实际样品分析中,建议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溶液进行定量分析,而对于基质效应较强的药物,建议使用同种葡萄基质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7.
氟虫腈与敌百虫对意大利蜜蜂的联合毒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采用触杀法和摄入法测定了氟虫腈、敌百虫及混合配比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触杀法处理的氟虫腈、敌百虫及混合配比48h对意大利蜜蜂的LD50分别为0.005546 μg/蜂、4.065μg/蜂、0.5057μg/蜂.摄入法处理的氟虫腈、敌百虫及混合配比48h对意大利蜜蜂的LC50分别为0.1015mg/L、13.89mg/L、4.335 mg/L.48h触杀、胃毒联合系数K分别为0.5140、0.8620.氟虫腈和敌百虫混配后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毒性为相加.  相似文献   
38.
为明确豇豆播种期、苗期、结荚期使用阿维菌素和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的降解代谢规律,进行了残留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噻虫嗪、噻虫胺在豇豆中的定量限均为0.01mg·kg-1。在0.01~1mg·kg-1添加水平下,阿维菌素、噻虫嗪、噻虫胺的平均回收率在79%~107%,相对标准偏差为2.0%~20.1%。在播种期和苗期使用后,阿维菌素和噻虫嗪在豇豆中的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可以安全使用。结荚初期可以间隔5d,连续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分别为1d和3d;盛产期使用后,安全间隔期分别为3d和5d。由于盛产期豇豆采收间隔的限制,阿维菌素在盛产期应慎用,噻虫嗪则不应在豇豆盛产期使用。  相似文献   
39.
芹菜中毒死蜱高残留几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芹菜中农药残留易超标的原因,以毒死蜱为供试农药,研究了其在芹菜植株和小白菜叶片上的着药率、以及在茎叶与根部的吸收与传导性。结果表明:以有效成分为857 mg/L的毒死蜱药液浸渍2 s后,芹菜和小白菜上的着药率分别为41.5%和26.4%,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在857 mg/L的毒死蜱药液中添加240 mg/L增效剂杰效利后,芹菜的着药率增加7.2%,小白菜基本无变化。茎叶涂抹法和根部浇灌法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易被芹菜和小白菜茎叶和根吸收。用950 mg/L的毒死蜱药液涂抹于局部叶片后0.5 d,芹菜和小白菜未涂药部位毒死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99和4.23 mg/kg;用480 mg/L的毒死蜱药液浇根处理后2 d,芹菜和小白菜地上植株上半部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96和0.22 mg/kg。研究表明,毒死蜱在芹菜中的着药量与吸收量比小白菜更高,在分类时应将芹菜与农药残留规律更相近的蔬菜归为一类,以确保在同类其他蔬菜上登记的农药用量、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和残留限量适用于芹菜。  相似文献   
40.
高瓦斯前进式采煤有效地解决了高瓦斯工作面上转角瓦斯易积聚问题,降低了矿井掘进率,缓解了衰老矿井采煤工作面的接续紧张的状况,可实现煤岩分运,减少煤炭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