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业科学   3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不同采集作业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采集作业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主伐强度对1年生马尾松各器官生长量有显著影响,但集材措施对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2.
【目的】方捆袋贮是紫花苜蓿青贮模式之一,具有运输使用方便灵活等优点,然而,草捆青贮袋容易破损,导致青贮饲料内部或表面呈斑块状发霉。通过对青贮袋破损与未破损方捆苜蓿青贮饲料品质的综合评价,为紫花苜蓿青贮模式的选择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青贮袋破损的草捆中未发霉的青贮饲料以及青贮袋未破损的苜蓿青贮饲料,分别从草捆上、中、下三层取样,比较微生物菌落数、化学成分及pH、有机酸和氨态氮含量,使用V-Score和Kariser两种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两者的青贮发酵品质。【结果】苜蓿方捆袋贮饲料的干物质含量为43.86%-45.47%,粗蛋白含量为21%以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35.87%-37.42%,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30.68%-31.79%,灰分含量为8.37%-8.50%,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为0.46%-0.53%。青贮袋破损的未发霉苜蓿青贮饲料除了干物质含量显著低于青贮袋未破损的苜蓿青贮饲料之外,两者的各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苜蓿方捆袋贮饲料pH值为4.63-4.72,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占干物质的百分比分别为6.12%-7.04%、2.41%-3.21%、0.18%-0.20%、0.67%-0.89%,氨态氮占总氮的百分比为5.33%-5.79%。青贮袋破损的未发霉苜蓿青贮饲料除了pH值和乙酸含量高于青贮袋未破损的苜蓿青贮饲料之外,两者的乳酸、丙酸、丁酸和氨态氮含量均无显著差异。未发霉的苜蓿青贮饲料中霉菌酵母菌的数量均在104cfu/FM以下。两者V-Score评分等级均属尚可,Kariser评分等级均为3级。【结论】苜蓿方捆袋贮饲料具有良好的发酵品质,方捆袋贮是较理想的苜蓿青贮模式。去除发霉部分,青贮袋破损的青贮饲料其营养成分与青贮袋未破损的苜蓿青贮饲料相同。  相似文献   
53.
养殖大黄鱼病原弧菌多重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浙江省养殖大黄鱼(Pseudnosciaena crocea)弧菌病的主要致病菌.本研究选择针对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胶原酶基因,哈维氏弧菌的部分ToxR基因的特异性,优化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进行多重PCR反应体系优化,多重PCR产物的测序鉴定与特异性和敏感性实验,建立了一种检测致病性弧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的条带分析判断,可以在一个PCR管中同时成功地检测这3种病原细菌,含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3种致病弧菌核酸的阳性对照样品分别扩增出大小为737 hp、382 bp和271 bp的预期产物,其灵敏度是102~102 CFU/mL.将该方法应用于检测人工感染后的养殖大黄鱼病鱼肝脏和肾脏,结果在6份组织样本中,5份检出原始感染菌株,与API 20E鉴定结果相符;对弧菌病流行季节采集的未发病的16份养殖大黄鱼组织样本和16份水体样本进行抽检,结果在1份大黄鱼组织样本中检出哈维氏弧菌,7份水体样本中检出这3种弧菌中的1种或2种,鉴定结果与API 20E鉴定结果符合率为93.75%.说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检测发病鱼,还可以检测无病症带菌大黄鱼以及带菌水样,且说明海洋水体中存在着大黄鱼弧菌病的致病菌.结果说明,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以缩短检测时间,降低检测成本,该方法的建立对养殖大黄鱼弧菌病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温度和保湿时间对烟草赤星病叶斑扩展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人工气候箱内控制条件下研究测定烟草赤星病叶斑扩展规律,结果表明,温度(T)和保湿时间(H)是影响赤星病叶斑扩展的2个主要因素。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保湿时间延长赤星病病斑面积增大,病斑面积增长一般可持续60h。在12~40℃的温度范围内,烟草赤星病叶斑均可扩展,在同一保湿时间内,12~36℃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病斑扩展率(IP)增大,36℃以后则开始下降。2个品种的病斑面积扩展百分率与温度、保湿时间及其互作具有线性关系NC89SQRT(SQRT(IP))=0.4971-0.00003128×T2×H+0.006659×T×H-0.00006694×T×H2;中烟99SQRT(IP)=0.08099+0.02003×T×H-0.0001078×T×H2-0.002005×H2  相似文献   
55.
不同采集方式对马尾松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面积为 1 4.33hm2 的固定试验区 ,定位研究不同采集作业方式对马尾松次生阔叶混交林天然更新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主伐强度不同 ,对马尾松次生林更新密度、更新频度和1年生幼苗各器官生长量都有显著影响 ;集材有利于种子的着床发芽 ,对更新密度有显著影响 ,但对更新频度和幼苗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6.
自然结实大刍草新品种鲁牧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刍草天然变异植株进行系统选育,选出了能在山东地区正常开花结实的大刍草新品系J03,定名为“鲁牧2号”。该品种再生性强,种子产量较高,解决了我国大刍草种植依靠南方繁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7.
微型月季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系统论述微型月季(Rosa chinensis minima)发展简史的情况基础上,综述了微型月季的生物学特性,栽培及应用概况,繁殖、栽培及产后研究进展,提出了对微型月季育种方向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58.
鳗鲡爱德华氏病病原菌及一新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国良  徐兴林  路正 《水产学报》1993,17(3):224-229
本文报道在我国浙江省发现的鳗鲡爱德华氏病病原菌特征。从患病鳗鲡内脏分离到9株菌,用其中的E895205等4株菌进行人工感染,死亡率均为100%,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这些菌株的特征一致。均为G~-短杆菌,单个,周鞭毛,兼性厌氧,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氧化酶阴性,接触酶阳性,产H_(?)S。不能利用柠檬酸盐和丙二酸盐作为唯一碳源,鸟氨酸和赖氨酶脱羧酶阳性。属爱德华氏菌属细菌。比较已报道的四个种,认为E895205等菌株为一新种,定名为浙江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zhe jiangensis sp. nov.)。  相似文献   
59.
环境胁迫对对虾免疫系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玉姣  王国良  金珊  郑天伦 《水产科学》2006,25(12):652-655
环境胁迫(environmental stress)是指环境对生物所处的生存状态产生的压力,分为急性环境胁迫和慢性环境胁迫。捕捞、干扰、水质的突变等可以引起急性环境胁迫,而水质逐渐恶化和高密度放养等会造成慢性胁迫。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程度的加深,环境资源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养殖对虾受到的环境胁迫日益严重。这些胁迫可使对虾产生应激反应,虽然这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但持续处于应激状态,机体的免疫防御体系的功能会受到抑制,就会影响到其抗病力。当前对虾的病害越来越严重,大规模的死亡已经成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60.
李政  王国良  金珊  陈寅儿 《水利渔业》2005,25(5):89-91,97
综述了蟹类微生物病包括病毒性疾病、原核生物样微生物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等的病原生物学、致病机理和流行病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蟹类微生物病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