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10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Q热是由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本病呈世界性流行,人类和动物普遍易感,已经成为当前分布最广的人兽共患病之一。文章综述了Q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以及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为Q热的进一步研究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在进出口国签订的输入动物检疫双边协定中,动物疫病的检验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主要由实验室检测能力和诊断试剂的有效性决定.为保证所选择的诊断试剂的有效性,保证我们检疫部门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我们通过连续4年参加澳大利亚初级工业组织的国家质量保证计划(ANQAP)-兽医实验室间能力验证计划,对我国输入输出种牛需要检疫的牛地方性白血病(EBL)、牛布鲁氏菌病(BB)、副结核病(JD)、蓝舌病(BT)等4种传染性疾病进行了诊断试剂的测试比对试验,测试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牛分支杆菌主要保护性抗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牛结核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上报的传染病,主要由牛分支杆菌引起,其蛋白可以诱导动物机体产生相应抗体.这些蛋白可以用来诊断结核病,对新型疫苗的研制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些蛋白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论文就牛分支杆菌主要保护性抗原的特性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4.
从生物学试验、血清学诊断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等方面概述了目前口蹄疫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其中生物学试验包括动物试验和细胞培养;血清学诊断技术包括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包括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探针、核酸序列分析和等电聚焦等。  相似文献   
35.
李超  林祥梅  李全芬  韩雪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241-2243,2260
多功能细胞因子干扰素(IFN)是生物细胞受到适量的干扰素诱生剂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类微量的、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及影响细胞分化等生物活性。与之相对应,抗IFN的单克隆抗体McAb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检测IFN的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免疫机制研究、免疫功能检测、纯化IFN等领域。综述了各种IFN单克隆抗体、用途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36.
SAT型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已从传统流行区域非洲大陆传播至西亚、中东地区,对我国畜牧业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为评估SAT型FMD跨境传入风险,采用定性评估方法,对进境动物及动物产品传带SAT型FMD的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从疫区进口相关动物及动物产品传入SAT型FMD的风...  相似文献   
37.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由于其快速、简便、适合同时处理大量样品的特点,被国内外普遍应用于进行口一兴奋剂等各种兽药残留的筛选检测。国内目前销售的菜克多巴胺残留ELISA试剂盒主要有4种,据悉新的试剂盒还将推出。但国内外尚缺乏对不同莱克多巴胺ELISA试剂盒的检测性能的权威评估。由于不同试剂盒的检测效果可能存在差异,检测试剂不统一,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将不利于政府残留监控计划的实施和企业维护自身权益。本研究拟通过比对检测试验,对不同莱克多巴胺ELISA试剂盒进行评估和比对,为制定合理的莱克多巴胺残留检测技术方案和准确评判检测结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从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orcine respiratory coronavirus,PRCV)基因组特点、结构蛋白、病毒变异与演化、实验室诊断等方面论述PRCV的研究进展,对进一步地了解该病毒的特性,制定合理的预防和检疫措施,防止该病传入中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9.
为揭示鱼粉原料构成,保证鱼粉质量,本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来源于不同国家的5例进口鱼粉样品进行测序,并基于COI基因及其丰度对鱼粉鱼源性成分构成进行分析。提取鱼粉样品DNA后应用鱼类通用COI基因扩增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鱼类混合COI基因序列产物,将扩增产物送测序公司进行高通量测序,将COI基因测序数据与鱼类相关数据库进行比对,通过比对结果进行鱼粉的物种源性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5例鱼粉样品中原料鱼成分,其中白鱼粉原料鱼主要成分为鳕鱼;而红鱼粉原料鱼成分较为多样,涉及鲱鱼、竹刀鱼等。通过Python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PCR扩增后鱼类COI基因丰度图,进一步直观提示鱼粉样品中原料的成分构成。本研究结果表明,高通量测序技术可应用于鱼粉质量评估,有助于快速了解鱼粉构成,对其质量及用途进行指导,同时,提示该技术可进一步应用于鱼粉掺杂掺假及致病微生物的监测工作中,对保障鱼粉产品质量、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本实验在山羊饲喂棉饼日粮时,分别添加2%、4%、6%棉饼量的NaCl,以探讨添加NaCl对饲喂棉饼所致的磷酸钾镁尿沉渣生成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NaCl后,磷酸钾镁尿沉渣生成量明显减少。其机理为:1.添加NaCl后,能使饮水量、尿量增加,尿液pH值降低,从而减少尿液中磷酸钾镁的析出。2.添加NaCl后能降低血清醛固酮含量,导致尿钾浓度降低,从而降低了磷酸钾镁生成的速率。本实验还对比了三种N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