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0篇
农业科学   119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不同生物炭配比育苗基质对烟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烤烟秸秆废弃物的再利用率,以烤烟秸秆炭化制备的生物炭部分替代育苗基质,进行不同生物炭配比育苗基质试验。以常规育苗基质作为对照组,研究不同生物炭配比育苗基质对烤烟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基质相比,2/3生物炭+1/3耕层土壤(体积比)的育苗基质处理烟苗根系生物量显著提高;烟苗根系一级侧根数显著增加,而一级侧根总长度和二级侧根数增幅不显著;烟苗根系活力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由以上结果得出,2/3生物炭+1/3耕层土壤的育苗基质可作为烤烟育苗的新基质,可为生物炭在作物栽培方面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而长期的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2.
为食用菌菌渣的综合利用及发酵菌渣有机肥在烤烟生产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以食用菌废弃菌渣为原料,添加EM菌剂及EM菌剂+20%光合细菌发酵制成有机肥,采用田间大区对比试验研究施用不同菌剂发酵菌渣有机肥对烤烟农艺性状、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添加EM菌剂+20%光合细菌发酵有机肥对促进烤烟生长发育、增加烟叶产量、提高上等烟叶比例和降低植株发病率等方面的效果均优于施用添加EM菌剂(CK)发酵有机肥的烟株,且烟叶产量比CK提高11.88%,上等烟叶比例增加25%,烤烟黑胫病和花叶病的发生率降低5百分点。施用添加EM菌剂+20%光合细菌发酵菌渣的有机肥有利烤烟生长发育、提高烟叶产质量和增强烟株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993.
用3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耕作方式、品种和育秧方式对机插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机插栽插质量整体差于常规翻耕机插,群体质量与常规翻耕机插差异不大,产量低于常规翻耕机插.塑料软盘育秧与钵形毯状育秧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较小,生产上可因地制宜选用.  相似文献   
994.
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29种不同基因型旱稻对As、Cd的吸收与转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旱稻在生物量和As、Cd吸收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单株平均生物量和变异系数分别为23.57 g和15.8%。茎叶、颖壳和糙米As含量分别为1.022、0.177、0.050 mg·kg~(-1),变异系数分别为25.1%、54.3%和39.7%;Cd含量分别为0.811、0.230、0.116 mg·kg~(-1),变异系数分别为58.2%、38.9%和58.0%。旱稻不同器官对As、Cd累积的大小顺序均为糙米颖壳茎叶,Cd、As在三器官间的比值分别为1∶1.9∶6.7和1∶3.5∶20.4,说明不同器官间Cd转移系数高于As。相关性分析表明,茎叶与颖壳、茎叶与糙米、颖壳与糙米之间的相关系数:Cd分别为0.466(P0.05)、0.658(P0.01)和0.758(P0.01),As分别为0.437(P0.05)、0.290和0.611(P0.01)。旱稻对Cd的吸收与转运能力以及其基因型差异均较As大。29份不同基因型旱稻糙米As含量均达标(NY 5115—2002,0.5 mg·kg~(-1)),82.8%的旱稻Cd达标(GB 2762—2012,0.2 mg·kg~(-1)),糙米As、Cd含量均低于二分之一标准的基因型占37.9%,包括V2、V3、V6、V11、V12、V13、V15、V16、V19、V20和V25,表明通过筛选Cd、As低吸收的旱稻进行非淹水种植可保障稻米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95.
为探明Fe、Mn、Cu对扁桃叶片中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2009~2010年连续2a在结果期扁桃园内萌芽前土施不同浓度梯度的Fe、Mn、Cu肥,在扁桃果实膨大期采集叶片,对其中N、P、K、Ca、Mg、B、Zn、Fe、Mn、Cu10种矿质营养元素舍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萌芽前土施不同浓度Fe、Mn、Cu元素,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扁桃叶片中Fe、Mn、Cu含量,且均为施用最高浓度提高最显著;同时Fe、Mn、Cu元素在吸收过程中与其它9种矿质元素形成促进和拮抗双重关系,Fe促进K、B的吸收,但与N、P、Mn、Ca、Cu、Zn发生拮抗;Mn促进K和Cu的吸收,但与Ca、Fe、Mg发生拮抗;Cu促进K、Zn、Mn的吸收,但与Fe发生拮抗。  相似文献   
996.
坡地生物篱和缓坡地等高种植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梁正蓉 《农技服务》2010,27(8):997-998
实施了《贵州省坡地生物篱和缓坡地等高种植技术集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生物栅篱植物护埂,形成挡土的栅篱植物带,在生物栅篱的拦截阻挡和栅篱植物根系固结土壤的作用下,极大减缓地表径流,减小水流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少水土和养分流失。在生物篱梯化护埂的基础上,配套横坡垄作由于垄面有一定的高度,起到拦截阻挡泥沙和水分的流动,有效减少减缓地表径流和水流携带泥沙的能力,从而减少水土和养分流失。在8°坡的坡地上利用黄花菜或紫花苜蓿梯化护埂,可减少地表径流77.7%~82.8%,减少水土流失68.9%~86.2%,减少N、P2O5、K2O养分流失93.82%~93.74%,减少土壤有机质流失72.26%~80.67%。在15°坡的坡地上利用黄花菜或紫花苜蓿梯化护埂,可减少地表径流72.7%~78.6%,减少水土流失76.6%~85.1%,减少N、P2O5、K2O养分流失90.05%~96.01%,减少土壤有机质流失95.03%~97.28%。  相似文献   
997.
根据病害四角原理,即人、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四方面的关系,阐述由尖镰孢古巴专化型引致香蕉枯萎病流行与防控工程。  相似文献   
998.
硒的缺乏与过量,就会造成畜禽的疾病,本文介绍了硒缺乏和硒中毒的常见疾病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99.
植酸酶对仔猪生长性能和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植酸酶对仔猪生长性能和饲料中各种成分消化率的影响。[方法]以40日龄64头杜大长仔猪为试材,将其随机分为4组,试验组分别添加1 0006、00和300 IU/kg的植酸酶,未添加的为对照,采用全收粪法测定饲料中各种成分的消化率。[结果]添加1 000和600 IU/kg植酸酶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92和683 g,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添加量为300 IU/kg的试验组;添加600 IU/kg植酸酶试验组的磷消化率由对照组的52.89%提高到62.78%(P<0.05),而且粗蛋白、灰分和钙的消化率都有显著提高(P<0.05);植酸酶的最适添加量确定为600 IU/kg。[结论]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植酸酶,能促进仔猪生长,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而且能显著提高饲料中粗蛋白、灰分、钙和磷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2014、2017、2018年逐月GF1-WFV影像(共43景)探寻杏树遥感图像辨识的最佳时相与方法,以期为关中乃至全国其他果区开展杏树遥感监测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对各景影像分别进行预处理;随后利用在各期影像中采集到的各种果树样地的ROI(感兴趣区)数据,对6类辨识方法(即同期影像地物反射光谱比较、同期影像波段差值或比值分析、同期影像光谱指数求算与分析、同套邻期光谱指数变化追踪、影像复合与多指数联用分析)的辨识效能分别予以探试,以寻求最佳的辨识时相与方法;最后对探试结果用于全域影像中的辨识效能加以验证。结果显示:盛花期杏树相对其他果树树种具有较低的VI1值,用VI1阈值对该期杏树具有较佳的辨识效能;在杏树盛花期的影像中,利用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与VI1双重阈值,可明显提高总体分类精度;利用盛花期与花前影像(同序号)波段的比值也可较好地辨识杏树;联合应用NDVI、VI1、R_(b1)/R_(b1花前)、R_(b3)/R_(b3花前)4个光谱指数阈值,辨识花期杏树的精度更为理想,杏树类的正确识别率可达83.14%,总体分类精度可达80.93%;杏树盛花期是辨识杏树的最佳时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