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业科学   1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71.
通过总结鸡东县玉米生产的历史和技术演变,分析了鸡东县玉米生产的优势,并讨论了鸡东县玉米种植的生态适应性和障碍因子,提出了应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密植通透栽培技术和玉米化控剂等增产新技术来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72.
一、选地 应选择土壤、水质、大气环境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远离公路等交通要道,最好是没种过桔梗的地块种植.种植地的土壤应卫生、无病虫寄生和有害物质,尤其硝态氮、汞、镉、铅、砷、硌、六六六、滴滴涕的含量要符合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桔梗为深根性植物,虽然对土质要求不严,但在富含磷钾的中性类沙土壤里生长较好.故应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或沙质土壤种植.  相似文献   
73.
微量元素作为海水鱼类生长发育和繁殖重要的营养物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在这个背景下,本文简述了部分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吸收机理,综述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us)、石斑鱼属鱼类(Epinephelus)等海水鱼类对不同微量元素的需求量与缺乏或过量症,并列举了微量元素之间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海水鱼类微量元素需求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微量元素在海水鱼类营养需求上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4.
以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豆粕和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对其生长、体组成、消化和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用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20%、40%、60%和80%的鱼粉,酶解豆粕替代6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SM0、SM20、SM40、SM60、SM80、HSM60)。选取初始体质量为(47.18±0.45)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期8周。结果显示:(1)同对照组相比,豆粕替代20%和40%鱼粉对幼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无显著影响,SM60和SM80组幼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_(GR))、蛋白质效率(P_(ER))和摄食率(D_(FI))较SM0组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F_(CR))显著升高(P0.05)。(2)全鱼粗蛋白含量随豆粕替代量的增加而降低,SM0组显著高于各替代组(P0.05),SM40-80组全鱼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SM80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豆粕替代组多种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3)SM60和SM80组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各豆粕替代组胰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SM0组(P0.05)。(4)肝脏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在SM40-80组显著降低(P0.05),SM20和SM40组葡萄糖-6-磷酸酶(G6P)活力显著升高(P0.05)。(5)与SM60组相比,HSM60组幼鱼WGR、SGR和DFI显著升高(P0.05),FCR显著降低(P0.05),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脂肪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AST和ALT活力显著升高(P0.05),FAS活力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豆粕可替代40%的鱼粉而不影响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更高的替代量会对幼鱼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在相同的替代水平,幼鱼对酶解豆粕的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75.
76.
<正> 1981年前,陕西省所饲养的标准种貂是先后由天津、山西、内蒙、青海、江苏、山东和大连等地引进并自繁的,来源繁杂。除少数是荷兰、丹麦、瑞典水貂的杂种后代外,主要是苏型水貂后裔。它们的繁殖性能好,耐粗饲,抗病力、适应性均较强。但是,毛绒质量较差,被毛褐色以下,经测量针毛长20—24mm,绒毛长14—16mm。绒毛色浅并发红,背腹毛色差异较大。貂皮平均售价较低。  相似文献   
77.
为探讨饲料中不同n-3/n-6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体组成和消化酶的影响,配制了6种不同n-3/n-6 LC-PUFA比值(29.54,D1组;23.04,D2组;18.97,D3组;9.06,D4组;6.86,D5组;3.87,D6组)的实验饲料。以大菱鲆幼鱼[(12.18?0.01)g]为研究对象,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开展了为期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n-3/n-6 LC-PUFA对大菱鲆幼鱼的成活率(SR)无显著影响(P0.05);增重率(WGR)随着n-3/n-6 LC-PUFA的降低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6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脂肪沉积率随着饲料中n-3/n-6 LC-PUFA的降低呈下降趋势,且D6组达到最小值,为14.80,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饲料中的变化,胰蛋白酶的活性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且在D4组时达到最大值;脂肪酶活性呈上升趋势。随着饲料中n-3/n-6 LC-PUFA的变化,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高值为D4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酶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D3组为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饲料中n-3/n-6 LC-PUFA的降低,谷草转氨酶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蛋白、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随着饲料n-3/n-6LC-PUFA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D5组时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饲料中n-3/n-6LC-PUFA的比例降低会导致大菱鲆幼鱼的脂肪沉积率降低。  相似文献   
78.
为探求云纹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moara♀)幼鱼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以鱼粉和大豆浓缩蛋白为蛋白源、添加鱼油构建能量梯度,配制粗蛋白含量为46%、50%和54%,能量含量为20.00、20.50和21.00 k J/g,蛋能比为22.04~26.87 mg/k J的9组饲料,编号为D1~D9组,投喂初始体重为(46.23±0.51)g的云纹龙胆石斑鱼幼鱼56 d。结果显示,蛋白质和能量的交互作用对云纹龙胆石斑鱼幼鱼增重率影响显著(P0.05),蛋白质和能量升高显著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蛋白质和能量的交互作用对蛋白质沉积率和肝体比影响显著(P0.05),蛋白质升高显著提高能量保留率和肥满度(P0.05),蛋白质效率先升后降(P0.05);能量升高显著提高蛋白质效率和能量保留率(P0.05);D6组蛋白质沉积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蛋白质和能量的交互作用对全鱼及肌肉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全鱼及肌肉粗蛋白随饲料粗蛋白升高而升高(P0.05),水分随能量升高而降低(P0.05),全鱼粗脂肪随蛋能比降低而升高(P0.05)。蛋白质和能量的交互作用对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影响显著(P0.05),胃蛋白酶活力随蛋白质含量升高而升高(P0.05),能量对其无显著影响(P0.05);D6组胰蛋白酶活力最高,其随饲料蛋能比降低呈先升后降的趋势(P0.05),能量为21.00 k J/g时,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在设定的蛋白质和能量范围内云纹龙胆石斑鱼幼鱼饲料以50%粗蛋白,21.00 k J/g能量为宜。  相似文献   
79.
为研究发酵豆粕替代藻粉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以发酵豆粕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的藻粉及鱼粉藻粉混合物(2:15),配制9组等氮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17.7 g左右的刺参幼参70 d.结果显示,随替代藻粉比例的升高,实验刺参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先升后降(P<0.05);随替代混合物比例的升高,D8、D9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前3组(P<0.05),但前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替代藻粉降低了体壁粗脂肪含量(P<0.05);替代混合物降低了粗灰分含量(P<0.05);替代藻粉降低了体壁甘氨酸、蛋氨酸及半胱氨酸含量(P<0.05),提高了苯丙氨酸和组氨酸含量(P<0.05);替代混合物降低了丝氨酸、苏氨酸、甘氨酸、蛋氨酸、赖氨酸及组氨酸含量(P<0.05),提高了精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及半胱氨酸含量(尸<0.05);替代藻粉降低了体壁Ca、Mg、Fe、Zn、Cu、Cr、Mn及Pb含量(P<0.05);替代混合物降低了Ca、Mg、Zn、Cu、Cr及Pb含量(P<0.05),提高了Fe及Mn含量(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SAS REG曲线拟合,发酵豆粕替代藻粉的最佳比例为29.75%;经SAS NLIN曲线拟合,替代46.46%的鱼粉藻粉混合物对刺参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0.
本实验旨在研究维生素D3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幼鱼生长、体组成及机体免疫能力的影响,以确定其对维生素D3的最适需求量。配制维生素D3含量分别为707、1254、1740、2513、4519和8671 IU/kg的6种等氮等脂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20.95±0.05) g的许氏平鲉幼鱼,8周后进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攻毒48 h。研究表明,随着维生素D3含量的增加,许氏平鲉幼鱼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先上升后下降,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SI)显著下降,707 IU/kg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全鱼粗脂肪和肌肉粗脂肪随维生素D3含量增加呈增加的趋势,在4519 IU/kg组有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脊椎骨粗灰分和钙含量显著增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补体3 (C3)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均在2513 IU/kg组有最大值,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先降低后升高,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和钙离子含量(Ca2+)呈增加的趋势,磷(Pi)和补体4 (C4)含量不受维生素D3含量的影响(P>0.05)。攻毒后,T-AOC及MDA、C3和C4含量显著增高,肝脏和头肾HSP70、MYD88、IRAK4、TRAF6和TLR2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以WGR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表明,体质量为(20.95±0.05) g的许氏平鲉幼鱼维生素D3的需求量为2 223.45 IU/kg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