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业科学   1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为暖水性鱼类,肉质鲜美爽口、品质上乘享誉国内外市场,产于我国南海和东海南部,近年来在福建、广州、浙江等南部沿海城市养殖较多,普遍采用网箱养殖.自然海区的青石斑鱼以摄食小虾蟹、鱼类、头足类为主,人工养殖的石斑鱼则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国内对石斑鱼的营养需求已经进行过研究,如胡家财等(1995)的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52.55%时青石斑鱼的相对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均为最佳,青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中蛋白质最适含量为50.91%~54.78%.周立红等(1995)报道了青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中脂肪适宜含量为9.87%,市场上已有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在进行销售.然而,石斑鱼在北方沿海城市养殖较少,关于其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效果还未见报道.本试验于2007年11~12月在烟台市福山区山东升索渔用饲料中心喂饲实验室,利用北方自然水温条件养殖青石斑,投喂两种不同脂类水平的市售商品饲料,并对两组鱼类的体成分对比,分析脂类对青石斑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为暖水性鱼类,肉质鲜美爽口、品质上乘享誉国内外市场,产于我国南海和东海南部,近年来在福建、广州、浙江等南部沿海城市养殖较多,普遍采用网箱养殖。自然海区的青石斑鱼以摄食小虾蟹、鱼类、头足类为主,  相似文献   
103.
一、荷兰牧羊犬作为治安巡逻犬的训练要求治安巡逻犬,多在人流繁杂的市区工作,因此,治安巡逻犬的选用也有其独特的选择标准。选用荷兰牧羊犬作为治安巡逻犬的标准:一是犬的服从性要好,能较易  相似文献   
104.
警犬搜尸是刑事案件侦查的重要手段,是发现抛尸、埋尸现场最直接、简单、高效的方法之一。是获取物证,揭露犯罪较为有效的警犬技术实战科目。 一、搜索前的准备 (一)了解案情  相似文献   
105.
以初始体重为(3.70±0.01)g的半滑舌鳎(Cynolossus semilaevis Günter)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小麦胚芽油替代鱼油对其生长、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肪代谢酶的影响。以添加7.5%的鱼油组为对照组,用小麦胚芽油分别替代0、20%、40%、60%、80%、100%的鱼油配制成6组等氮等能饲料,在海水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68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小麦胚芽油替代鱼油对半滑舌鳎幼鱼存活率无显著影响;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降低,饲料系数升高。各组间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肝脂肪含量随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全鱼脂肪含量降低;80%和100%替代组全鱼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饲料中小麦胚芽油水平的升高,鱼体组织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EPA和DHA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80%和100%替代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呈降低趋势。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肝脂蛋白酯酶、肝酯酶、总酯酶、脂肪酸合成酶以及肠道脂肪酶活性升高。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小麦胚芽油可替代60%的饲料鱼油而不影响半滑舌鳎幼鱼的生长;小麦胚芽油的添加,促进了鱼体脂肪代谢,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但显著改变了鱼体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106.
为研究仿刺参幼参对维生素B_6的最适需求量,配制维生素B_6实测含量分别为1.23、5.29、9.35、17.47、33.71和66.17 mg/kg的6组实验饲料D1、D2、D3、D4、D5和D6组,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2.23±0.11) g的仿刺参幼参12周。结果显示,①随着维生素B_6含量的增加,实验仿刺参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先升后降,在D5组达到最高值;体壁粗蛋白含量先升后降,D6组显著低于其他组;D1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②体腔液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均先升后降,D6组显著低于其他组;③随着饲料中维生素B_6含量的增加,肠道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降低,肠壁厚度及绒毛长度均显著升高。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出仿刺参幼参饲料中维生素B_6的适宜需求量为45 mg/kg。  相似文献   
107.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精氨酸含量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幼鱼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相关酶活力的影响,以确定其对精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晶体L-精氨酸配制精氨酸含量分别为1.39%、1.83%、2.34%、2.80%、3.39%和4.08%的6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D1、D2、D3、D4、D5和D6)。饲喂初始体重为(12.03±0.03) g的许氏平鲉幼鱼56 d。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精氨酸含量的升高,实验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先升高后降低,在D3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D1、D2、D5和D6组(P<0.05);饲料系数(FCR)先降低后升高,在D3组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D1、D2、D5和D6组(P<0.05);D3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肌肉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和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无显著性差异;全鱼和肌肉总必需氨基酸(ΣEAA)和总氨基酸(ΣAA)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力先降低后升高,D3组显著小于其他组(P<0.05),一氧化氮(NO)含量先升高后降低,D3和D4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尿素氮(BUN)含量先升高后趋于平缓;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均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D2~D4组显著低于D1、D5和D6组(P<0.05)。在本研究条件下,以WGR为评价指标,经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出,许氏平鲉幼鱼[(12.03±0.03) g]饲料中精氨酸适宜需求量为2.78% (占5.56%饲料粗蛋白)。  相似文献   
108.
以18日龄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稚鱼为研究对象,通过11 d 的生长实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的微藻粉替代鱼油对牙鲆稚鱼生长、存活率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鱼油组(FO)为对照组,以裂壶藻粉(Schizochytrium sp.)、微绿球藻粉(Nannochloropsis sp.)和橄榄油替代不同比例的鱼油,配制成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分别命名为鱼油组(FO),50%混合替代组(M50)、100%混合替代组(M100)、100%裂壶藻橄榄油替代组(S100)、100%微绿球藻橄榄油替代组(N100)。结果显示,微藻粉替代鱼油对牙鲆稚鱼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含有裂壶藻的各饲料组(M50、M100、S100)成活率显著高于 FO 组和 N100组(P?0.05);微藻粉替代鱼油不影响牙鲆稚鱼主要脂肪酸的组成;Pe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14:0、C16:1n-7、C18:2n-6、C20:0、C18:3n-3、C22:0、C20:4n-3、EPA、C22:5n-6和 DHA 的百分含量均与其饲料中的百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饱和脂肪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以及 DHA/EPA 比率均与其饲料组成表现出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微藻作为脂肪源替代鱼油完全可以满足牙鲆稚鱼的生长和发育,各种脂肪酸均可以被牙鲆稚鱼充分消化和吸收,并且添加两种微藻后提高了稚鱼的 DHA 含量和 DHA/EPA 比率,与鱼油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牙鲆稚鱼的成活率。因此,以微藻替代鱼油在牙鲆稚鱼的培育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9.
野生和人工养殖褐牙鲆亲鱼不同组织氨基酸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野生和人工养殖褐牙鲆亲鱼的繁育性能和卵巢发育之间的关系,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将处于Ⅲ~Ⅳ期和Ⅴ期的野生和养殖褐牙鲆亲鱼中肌肉、肝脏及卵巢氨基酸含量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褐牙鲆肌肉、肝脏、卵巢3种组织器官中总氨基酸含量大小关系为肌肉>卵巢>肝脏;(2) 发育同期的野生和养殖亲鱼肌肉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并且随着性腺的成熟,野生和养殖亲鱼肌肉中大部分氨基酸较为稳定,其中含量变化显著的必需氨基酸为蛋氨酸、组氨酸(P<0.05);(3) 发育同期的养殖亲鱼肝脏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高于野生亲鱼,随着性腺发育,野生和养殖亲鱼肝脏中氨基酸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4) 在Ⅴ期卵巢氨基酸组成中,除蛋氨酸、组氨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外,野生和养殖亲鱼卵巢中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总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随着性腺发育,野生和养殖亲鱼卵巢中氨基酸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显著的必需氨基酸有精氨酸、蛋氨酸、组氨酸(P<0.05)。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棉子糖对刺参生长、消化与糖代谢的影响,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11.46±0.06) g的刺参幼参为对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包膜棉子糖,配制成棉子糖含量分别为0.00%(D1)、0.02%(D2)、0.03%(D3)、0.06%(D4)、0.08%(D5)和0.11%(D6)的6组实验饲料,进行为期67 d的生长实验。结果显示:(1)随着棉子糖含量的增加,刺参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先升后降,D2~D5组显著高于D1组,D4组达最大值,体壁基本营养成分不受棉子糖含量的影响。(2)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先升后降,D3、D4组显著高于D1组;丙二醛含量先降后升,D4组达最低值;D3~D5组肠道皱襞高度显著高于D1组,D5、D6组出现炎症细胞浸润。(3)葡萄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先升后降,葡萄糖激酶和果糖磷酸激酶活性在D4组达最大值,丙酮酸激酶活性在D3组达最大值;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先上升后平稳,D4~D6组显著高于其他组。(4)葡萄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基因表达量均先升后降,D2~D6组均显著高于D1组,葡萄糖激酶和果糖磷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