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业科学   1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反作用是巨大的。作者就农机企事业单位中如何改造主观世界,立志农机事业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2.
采用RT-PCR技术,从水稻日本晴中扩增获得了理想株型基因IPA1(Ideal Plant Architecture,IPA)的cDNA片段。测序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目的片段长为1 257bp,包含完整的CDS,共编码418个氨基酸,预测表明该蛋白分子质量为42.51kD,理论等电点为9.37。将该片段连接至载体pHI,通过SmaI、SacI酶切鉴定及测序验证,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HI-IPA1植物过表达载体,并将载体质粒转化农杆菌,为进一步进行籼稻理想株型基因的遗传转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3.
84.
再生稻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3个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分析了再生季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水稻灌浆期和成熟期光合速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再生稻灌浆期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成熟期,且灌浆期不同组合间的差异大于成熟期。不同组合间在同一生育期净光合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再生稻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成熟期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则呈显著负相关。此外,灌浆期净光合速率与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5.
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我国自主创新并领先于世界的重大技术,推动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国家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为缓解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杰出贡献[1]。种子生产是杂交水稻推广应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是杂交水稻推广应用的前提和保障。丰富的光温资源是杂交水稻制种和繁殖的首要条件,我国幅员辽阔,尤其是南方稻区适合于杂交水稻制种和繁殖的区域较多。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我国大致形成了几大主要的生态优势制种区,即湖南西部、贵州东部、福建西部和北部、广西西部和广东北部稻区,并有春制、秋制、夏制3种熟制;四川西部平原一季稻区主要为夏制,江苏盐城东部沿海稻区为迟夏制,华南稻区(广西、广东、福建南部,海南北部)以早春制+秋制两熟制为主,海南南部稻区主要为冬制。  相似文献   
86.
在对粳稻云引受稻瘟病菌诱导的基因芯片分析的基础上,克隆了其中一个受稻瘟病菌诱导后表达量显著变化的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基因与籼稻AF529237.2序列及普通小麦X51608.1序列分别具有99.0%与88.0%的同源性,与磷酸核酮糖激酶的活性相关,在糖代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构建该基因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在小麦、大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中也有其同源序列,并且同源性较高。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磷酸核酮糖和磷酸戊糖的代谢,执行磷酸核酮糖激酶的功能,并构建了该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干扰表达载体与瞬时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87.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的利用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恢63是我国杂交水稻组合配制中应用最广,种植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效益最显著的恢复系,至今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明恢63作为恢复系选育的骨干亲本,对我国杂交水稻的更新换代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到2010年,全国以明恢63为父本配组了34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4个组合通过国家审定,从1984~2009年,明恢63直...  相似文献   
88.
通过对37份高结实四倍体水稻结实率的统计分析,发现多倍体减数分裂稳定性(Polyploid meiosis stability,PMeS)的高结实特性能稳定遗传,所选不同株系的结实率在80%以上。因此,在四倍体水稻加代纯合的过程中,随着世代增加,向增加总粒数和实粒数方向加压,选择到理想稳定高结实材料是可能的,而秕粒数的增减成为四倍体水稻在湖北省田间选育的重要指标。在四倍体水稻加代纯合的过程中,试图从结实率提高方面继续加压选择,选育到更理想材料虽有可能,但其选择概率很小,尤其是快速选择到更理想材料有一定困难。为此,选育更应该放在综合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89.
2013年8月9日,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邀请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陈大洲所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符习勤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梁康迳教授、三明市种子站陈由禹研究员、尤溪县农业局卓传营高级农艺师等省内外同行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公益性行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