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20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充分利用水稻产区较为丰富的稻壳资源,筛选出一种资源丰富、成本低、效果好的微型薯生产培养基质。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种基质处理,即稻壳,稻壳(发酵),稻壳+蛭石(1∶1)和蛭石,研究不同基质对马铃薯微型薯成活率、结薯数、产量、单粒薯重、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活率最好的基质是稻壳+蛭石(1∶1)处理,成活率达到62.00%,但各基质处理对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结薯数和单位面积产量均以稻壳+蛭石(1∶1)处理最高,分别达到7.77万个·(667 m2)-1和135.90 kg·(667 m2)-1,显著高于对照蛭石(CK)处理。单粒薯重、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重表现最好的处理分别为稻壳+蛭石(1∶1)、稻壳(发酵)和稻壳(发酵)处理,但各基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稻壳+蛭石(1∶1)的处理更适合作为马铃薯微型薯培养基质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42.
为探究施肥枪施肥技术在贵州春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施肥枪分次施肥对马铃薯产量、结薯性状、养分与品质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CK2)相比,采用施肥枪分次施肥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0.6%~19.6%,且随着追施比例的增加,马铃薯产量呈递增趋势,以20%基施+80%分次追施(T4)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26 195 kg/hm2;40%基施+60%分次追施(T3)和20%基施+80%分次追施(T4)处理的马铃薯单株产量较习惯施肥(CK2)分别提高18.6%和26.0%,单株结薯数、大中薯数以及大中薯率的增加是马铃薯增产的原因;采用施肥枪分次施肥可以提高马铃薯茎块的含氮、磷、钾量,并改善马铃薯品质,以20%基施+80%分次追施(T4)处理效果最佳,其含氮、磷、钾以及淀粉量较习惯施肥(CK2)分别提高2.7%、22.2%、10.4%和41.2%,但对马铃薯还原糖量影响不大;施肥枪分次施肥可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尤其是在提高土壤p H值、土壤全钾和速效钾量方面较为明显,此外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马铃薯产量与马铃薯淀粉量和土壤碱解氮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综上所述,施肥枪分次施肥可适用于西南丘陵旱地马铃薯种植栽培,以20%基施+80%分次追施(T4)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3.
荞麦是威宁县特色作物,黔苦5号为适应当地种植的优良苦荞新品种。探明黔苦5号在威宁县高海拔地区的合理播种量,为黔苦5号的稳产、丰产提供理论依据,进行黔苦5号不同播种量(1.5 kg/667m2、2.5 kg/667m2、3.5 kg/667m2、4.5 kg/667m2、5.5 kg/667m2、6.5 kg/667m2)的种植试验,考察黔苦5号不同播种量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黔苦5号不同播种量的生育期为88~90 d且差异较小;株高、分枝数和节数均随播种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播种量在1.5~4.5 kg/667m2时,黔苦5号的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播种量>4.5 kg/667m2,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而下降。播种量为3.5 kg/667m2和4.5 kg/667m2时,黔苦5号的产量较高且差异不显著。在威宁县高海拔地区,黔苦5号的适宜播种量为3.5...  相似文献   
44.
脯氨酸含量对苜蓿抗寒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品种的苜蓿根部中脯氨酸的测定,研究了不同苜蓿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时期3个苜蓿品种根部的脯氨酸含量表现不同,品种之间和不同时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温度的降低,苜蓿根部脯氨酸含量增加,说明脯氨酸是植物的低温保护物质。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旱坡地宿根甘蔗生长、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对生物炭的响应,揭示生物炭改良宿根甘蔗土壤的微生态机制,为缓解甘蔗连作障碍、宿根蔗病害及生物炭在甘蔗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旱坡地宿根甘蔗(种植第4年,1年新植3年宿根)为试验材料,设2个处理:不施用生物炭对照(CK)和施用生物炭处理(3 t/ha),分析生物炭对宿根甘蔗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和甘蔗生长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用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P<0.05,下同),显著提高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施用生物炭还可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分类单元(OTUs)总数,对土壤中各优势细菌门、细菌属相对丰度影响不大,但降低了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及淀粉藻(Amyloflagellula)和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增加了接合菌门(Zygomycota)及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相对丰度。在甘蔗生长方面,施用生物炭可显著降低甘蔗梢腐病发病率,使甘蔗产量显著提高5.2%。【结论】施用生物炭可改良甘蔗土壤,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宿根甘蔗抗梢腐病能力,提高旱坡地宿根甘蔗第4年产量。  相似文献   
46.
以甘蔗属优良甘蔗新品种(系)为母本,以收集于广西的河八王属材料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利用SSR标记对获得的杂种进行真实性鉴定。从70对甘蔗SSR引物中筛选出9对用于对5个甘蔗×河八王组合的57个杂交后代植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其中有14株具有双亲特征带,确定为真杂种。SSR标记可用于甘蔗河八王杂种真实性鉴定,研究结果为甘蔗野生种质河八王属植物的杂交利用及相关基础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7.
哲罗鱼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哲罗鱼(Hucho taimen)肾细胞为材料,采用胸腔干燥法制备了染色体,姬姆萨染色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哲罗鱼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84,核型公式为:2n=18m 16sm 34st 16t,NF=118.  相似文献   
48.
49.
<正> 企业升级是企业包括管理进步、技术进步、人才开发、增强后劲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其目的是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然而,企业升级又是一项新的工作,还缺乏经验。为了使企业升级工作在粮食饲料系统稳步扎实地向前发展,我们在商业部和上海市有关部门的领导下,以上海饲料厂为点,采取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的办法,作了一些探索。1988年5月由市粮食局组织有关部门对上海饲料  相似文献   
50.
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电话调查等方式,对2013年崇左市甘蔗肥料使用的配方、使用量、使用方法、使用成本、供应来源及发展趋势等情况进行研究,得出目前崇左市蔗区肥料使用的基本情况,对目前肥料使用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