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业科学   3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尿素涂层施入水田后对NH3和NOx挥发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涂层尿素施入水田后NH3和NOx挥发损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尿素涂层可明显抑制NH3和NOx的挥发损失,在等氮量条件下施入土壤7d内涂层尿素与未涂层尿素相比NH3 NOx挥发损失可降低22.1%~24.8%,且这一降低挥发效果随尿素用量增加而增大。说明尿素涂层不仅能提高氮素利用率,而且能够减少NOx等气体的排放,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22.
不同灌溉方式下设施土壤硝态氮的积累特征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灌溉方式下设施土壤及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连年采用沟灌、滴灌和渗灌灌溉方式的设施土壤硝态氮、全盐含量、pH及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水分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灌溉方式土壤硝态氮、全盐含量均呈现出明显的表聚现象,0~20 cm土层范围内,滴灌处理硝态氮含量和全盐含量明显低于沟灌和渗灌处理;不同灌溉方式土壤的pH值均随着土层加深而升高,在0~30 cm土层范围,土壤pH值滴灌高于沟灌,沟灌高于渗灌。沟灌和渗灌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滴灌,沟灌和渗灌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差异不显著;渗灌和滴灌水分生产效率明显高于沟灌。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盐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之,设施土壤硝态氮积累与土壤全盐含量、pH值、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关系密切;与沟灌和渗灌相比,滴灌更有利于抑制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23.
史宇  张玉玲 《农机具之友》2012,(5):63-63,62
拖拉机在使用过程中润滑油的选择和正确使用对延缓零件磨损、延长机具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因此,掌握正确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已由原来的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越来越受到欢迎.目前,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是畜禽在生长过程中,不正确地使用兽药和饲喂不安全的饲料,导致畜产品药物残留.  相似文献   
25.
猪附红细胞体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人和动物红细胞表面、游离于血浆或者骨髓中而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人兽共患病.猪患附红细胞体病后常常和其它疾病混合感染,表现不同的交叉症状,病死率较高,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是严重影响养猪业的传染病之一.作者就猪附红细胞体的研究进展给予综述.  相似文献   
26.
彩叶植物金叶莸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彩叶植物金叶莸进行了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及驯化移栽等试验.结果表明:初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 6-BA 1.5 mg/L NAA 0.5 mg/L;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 BA 1 mg/L NAA 0.5 mg/L;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 NAA 0.5 mg/L或1/2 MS NAA 0.25 mg/L IBA 0.25 mg/L;驯化移栽的最佳基质为珍珠岩 腐叶土(1∶1).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估水稻秸秆添加对东北地区不同种稻年限黑土CH4的排放的影响,以期为黑土水稻田秸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不同种稻年限(0、12、35、62和85 a)黑土,分别设不添加(CK)和添加1%水稻秸秆(S)处理,进行淹水培养试验(培养温度为20 ℃,淹水层为1 cm),测定土壤CH4排放通量及累积排放量,比较不同种稻年限土壤对水稻秸秆添加响应的差异。  结果  在淹水培养期间(150 d),添加水稻秸秆处理各种稻年限土壤CH4排放通量(0.00 ~ 3.33 mg kg?1 d?1)显著(P > 0.05)高于未添加秸秆处理(0.00 ~ 0.13 mg kg?1 d?1),未添加和添加水稻秸秆处理土壤CH4排放主要集中于淹水培养的前80 d和60 d。未添加水稻秸秆处理土壤CH4累积排放量为0.04 ~ 4.45 mg kg?1,不同年限稻田土壤CH4累积排放量差异不显著(P > 0.05)。添加水稻秸秆处理土壤CH4累积排放量为29.64 ~ 91.08 mg kg?1,显著高于未添加水稻秸秆处理(P < 0.05),且12 a和35 a土壤CH4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0 a、62 a和85 a(P < 0.05)。未添加和添加水稻秸秆处理土壤CH4累积排放量与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氮和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 0.01)。添加水稻秸秆处理土壤CH4累积排放量还与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 < 0.05),土壤CH4累积排放量增量也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也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 < 0.01)。水稻秸秆添加后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是影响土壤CH4排放的直接因素,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铵态氮含量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是影响土壤CH4排放的间接因素。  结论  水稻秸秆添加显著促进了黑土不同种稻年限土壤CH4排放,种稻年限越长,水稻秸秆添加后土壤CH4排放量越少。本试验条件下,黑土种稻年限大于35年时,水稻秸秆还田带来的土壤CH4排放量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8.
不同材料包膜氮肥氮素挥发特征及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施用包膜缓/控释肥料是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新型有机-无机复合包膜氮肥具有缓释性能好、环境友好等优点。研究不同有机-无机复合包膜氮肥的气态氮损失特征,可为新型包膜缓/控释肥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改性聚乙烯醇分别与无机材料硅藻土、沸石粉、生物质炭、磷矿粉、硫磺进行混合作为包膜材料制备包膜尿素(分别记作Ag、Af、Ac、Ap、As肥料),采用室内培养方法,以普通尿素为对照(CK),通过测定60 d内土壤的氨挥发速率和氮氧化物排放速率,揭示不同膜材料包膜氮肥施入土壤后的氨挥发和氮氧化物排放特征。并设计盆栽试验,研究施用不同包膜氮肥对油菜生长和产量影响。【结果】施肥后土壤氨挥发从培养的第1天开始出现,且不同包膜氮肥的氨挥发速率均在培养的第3-10天达到最大值,CK、Ag、Af、Ac、Ap和As肥料的最大氨挥发速率分别为1.132、0.373、0.508、0.696、0.347和 0.304 mg·L-1·d-1,各包膜肥料氨挥发峰值的出现时间迟于普通尿素,说明包膜肥料的包裹层可以有效地阻碍外界水分同其内部的尿素核心相接触,使尿素溶解时间延长,减缓尿素溶出速率。氨挥发速率呈现先快后趋于平稳的趋势。CK、Ag、Af、Ac、Ap和As肥料的氨挥发总量分别为104.0、88.2、93.4、95.6、81.9和79.4 mg,Ag、Af、Ac、Ap和As肥料氨挥发总量较普通尿素CK分别降低了15%、10%、8%、21%和23%。包膜肥料的氮氧化物排放特征与氨挥发相似,氮氧化物排放速率峰值与氨挥发相比明显后移。排放高峰期出现在第6-23天,CK、Ag、Af、Ac、Ap和As肥料的氮氧化物排放速率峰值分别为 0.092、0.033、0.039、0.051、0.027和0.022 mg·L-1·d-1,其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为15.8、11.1、12.4、13.2、10.3和8.5 mg,包膜肥处理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均低于普通尿素处理。各处理氨挥发占氮素气态损失总量的80%-90%。施用包膜肥料的油菜产量与普通尿素(CK)相比均有提高,提高量分别为 47%(Ag)、37%(Af)、31%(Ac)、52 %(Ap)、63%(As)。【结论】氨挥发是肥料氮素气态损失的主要形式,发生在施肥后的前两周。硅藻土、沸石粉、生物质炭、磷矿粉和硫磺与改性聚乙烯醇制备的包膜肥料对氨气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29.
蛋白质是食品加工中的重要原料,其乳化性对食品品质非常重要。本文综述了通过物理改性、化学改性、生物酶法改性、基因工程改性及复合改性等方法技术来提高食品蛋白质的乳化功能性,并为今后食品蛋白质加工过程中利用改性方法来提高乳化性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0.
东北黑土区荒地开垦种稻后土壤养分及pH值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东北黑土区荒地(0年,为对照土壤,原始自然草甸植被)和不同开垦年限(12年、25年、35年、45年、62年和85年)稻田(地形、种植制度、施肥和水分管理等大致相同)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荒地开垦种稻后土壤养分及土壤p H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开垦种稻年限的延长,土壤有机碳含量大体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种稻85年时,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荒地(P0.05),下降幅度分别为19.93%和25.51%,年下降率分别为0.09 g kg~(-1) yr-1和0.10 g kg~(-1)yr-1。土壤全氮、全磷含量随种稻年限延长大体呈下降趋势,种稻85年时,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分别下降了33.83%、41.31%和33.07%,土壤全磷含量分别下降了17.76%、21.71%和21.83%。0~2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20~40 cm和40~6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在种稻25年间和25~45年间呈下降的趋势。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波动变化,但以增加为主。土壤速效钾含量大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土壤p H值随种稻年限延长呈缓慢上升趋势,以20~60 cm土壤p H上升最为明显。因此,东北黑土区荒地开垦种稻后土壤由酸性趋于中性发展,土壤酸度得到改善,但土壤肥力明显下降,应注重有机碳的补充及氮磷钾肥的适量施用,以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