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2篇
农业科学   69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81.
为探究氮素种类及施氮量对延胡索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为延胡索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氮肥施用依据.采用大田试验,在不同氮素形态及施氮量处理后,比较分析其增产效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延胡索中6种生物碱指纹图谱以分析其药用品质.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氮素后对提高延胡索产量均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90 kg/hm2尿素处理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82.
高原型牦牛繁育状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牦牛是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生活的独特畜种,是我国的主要牛种之一,是西部藏区经济支柱,也是西部藏区少数民族的主要生产生活资料。青海省牦牛按分布区域分为环糊型牦牛和高原型牦牛,高原型牦牛主要分布在青南三江源区和海西地势较高的部分地区,是青海省牦牛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体格高大,对严酷气候条件耐受力强,生长较快等优点。近年来,随着退牧还草等大型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提高牦牛业的生产效益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683.
  【目的】  汇总我国向日葵主产区的产量和施肥效应数据,构建基于产量反应与农学效率的推荐施肥模型,为向日葵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2002年以来在向日葵主产区进行的向日葵肥料田间试验和公开发表的文献等共483个,计算产量反应、农学效率、肥料利用效率等特征参数。采用QUEFTS法预估向日葵地上部氮 (N)、磷 (P)、钾 (K)养分吸收。  【结果】  我国主要产区向日葵籽粒产量平均为3334.9 kg/hm2,秸秆产量平均为7222.7 kg/hm2,收获指数为0.32 kg/kg。籽粒中N、P2O5和K2O养分含量平均分别为25.0、4.7和8.5 g/kg,秸秆中平均分别为8.4、1.2和32.8 g/kg,地上部N、P2O5和K2O养分吸收量平均分别为145.7、55.1和318.5 kg/hm2。N、P2O5和K2O养分收获指数平均分别为0.59、0.66和0.11 kg/kg,施用N、P和K的内在效率 (IE) 分别为23.8、63.8和11.3 kg/kg,籽粒需要的养分吸收量 (RIE) 分别为43.2、16.4和94.9 kg/t。应用QUEFTS模型估算,目标产量为最高产量的60%~70%时,生产1 t籽粒地上部需要吸收N 40.8、P2O5 15.8和K2O 78.1 kg,N∶P2O5∶K2O养分需求比例为2.58∶1.00∶4.93。N、P和K肥的产量反应 (YR) 分别为621.9、467.0和361.3 kg/hm2。不施用N、P和K的相对产量 (RY) 分别为0.82 (n = 1071)、0.87 (n = 914) 和0.90 (n = 1108)。相对产量与施肥产量反应之间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N、P和K相对产量与施肥产量反应关系的决定系数 (R2) 分别达到了0.712*(n = 1071)、0.693* (n = 914) 和0.763* (n = 1108)。向日葵N、P和K肥的增产量和农学效率二者间存在着显著的指数曲线关系,决定系数 (R2) 分别达到了0.634* (n = 1061)、0.697* (n = 905) 和0.702* (n = 1092)。其关系式分别为AEN = 0.0152YRN0.8796;AEP = 0.0269YRP0.8797;AEK = 0.0229YRK0.9009。  【结论】  通过向日葵养分增产量(产量反应)与相对产量,及产量反应与农学效率的相关关系可计算出养分需要量。氮肥推荐可依据氮肥的增产量和农学效率来确定,磷、钾肥推荐除考虑其增产量及吸收量外,还需考虑一定目标产量下地上部的养分移走量、上季残效和通过秸秆还田的归还量。  相似文献   
684.
针对《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中食品添加剂部分的相关内容,重点解析产品种类、检验依据、抽样和检验要求,以期为监管人员、检验机构和食品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85.
【目的】小穗是禾本科植物特有的花器官。在水稻中,小穗作为花序的基本单位和独有结构,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水稻小穗和花器官的发育,为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诱变籼稻保持系西农1B,获得2个具有相似突变表型的水稻等位突变体polarity defect of lateral organs 2-1和polarity defect of lateral organs 2-2(pdl2-1和pdl2-2)。由于二者表型相似,选取pdl2-1(命名为pdl2)为材料,通过显微观察和石蜡切片技术分析其小穗突变表型;通过农艺性状考察分析小穗外稃突变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通过图位克隆技术验证PDL2的功能;运用原位杂交技术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PDL2的表达模式。【结果】表型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pdl2突变体外稃明显变窄,不能与内稃紧密钩合,导致小穗开裂,内轮花器官部分裸露在外,但其雄蕊、雌蕊和浆片的形态和数量均表现正常。进一步的石蜡切片结果表明,突变体外稃硅化细胞和泡...  相似文献   
686.
为了研究不同妊娠期牦牛子宫阜组织结构的特征,本实验采用HE染色分别对15 d、30 d、35 d、45 d、60 d、75 d、90 d、100 d、105 d和120 d的妊娠牦牛子宫阜进行切片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发现牦牛不同妊娠阶段的子宫阜横切和纵切均主要见胎儿—母体连接组织,由呈索状排列的母体纤维构成结构支架,为组织提供支撑作用,其内可见毛细血管分布。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子宫阜腔隙内间叶细胞、滋养外胚层和双核巨细胞增多,子宫阜纤维组织间腔隙逐渐扩大,纤维索也逐渐变粗。  相似文献   
687.
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us)“海陆接力”养殖模式中,运输前后的管理方法和运输的关键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红鳍东方鲀运输入海前的工厂化越冬管理、红鳍东方鲀剪齿的注意事项、操作过程、剪齿后的管理方法、运输集港和运输途中的注意事项和运输至网箱养殖的恢复阶段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88.
YUCCA基因编码生长素合成相关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Genevestigator软件分析获得玉米YUCCA(ZmYUC)基因的转录表达谱,结果显示,ZmYUC1、ZmYUC2、ZmYUC4、Zm YUC5、ZmYUC10和ZmYUC12等多个ZmYUC基因在特定组织中高水平表达,ZmYUC7和ZmSPI1等基因在所检测的组织中几乎均有表达,暗示ZmYUC基因在玉米不同生长发育过程均发挥重要作用。通过PlantCare软件分析ZmYUC基因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获得其在逆境胁迫方面的顺式作用元件,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ZmYUC基因在冷(4℃)、热(40℃)、盐(250 mmol/L的NaCl)和干旱(15%的PEG6000)处理下的表达量变化进行检测,结果显示,ZmYUC5和ZmYUC8在冷胁迫处理下表达量显著增加,可能参与了植物的冷驯化;热胁迫处理后,大多数ZmYUC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ZmYUC8对热信号反应迅速,可能在抵抗热胁迫中发挥关键作用,ZmYUC11热胁迫处理后其表达下调。多数ZmYUC基因在干旱胁迫处理后表达模式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89.
为揭示施氮和灌水对向日葵干物质积累、转运的调控作用和干物质积累、转运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在内蒙古阴山北麓武川旱作区以食用向日葵龙葵27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3种灌溉模式,副因素为3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灌水施氮通过提高向日葵茎、叶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促进花后叶片光合作用的生产,进而提高产量,并且灌水量越大,茎、叶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也越大。将各器官干物质积累、转移特征值与产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且模拟效果较好。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以及水氮互作对茎、叶器官的干物质转运均有显著的影响,但产量的提高主要靠花后叶片较优的光合生产。  相似文献   
6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