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业科学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从以败血症感染为特征的石鲽(KareiusbicoloratusL.)中,检出了原发感染的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salmonicida),同时还在个别病死鱼中检出了作为继发感染的另一种病原菌。经对6株纯培养菌在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方面的鉴定,表明其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Brisouand Pr啨vot1954)的琼氏不动杆菌(A.juniiBouvetandGrimont1986),但该菌表现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28℃培养呈典型形态特征、在37℃培养时出现异常形态;择一个代表菌株(HQ010320B1株)送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予以复核鉴定与分类定名,鉴定为琼氏不动杆菌新形态型菌株并定名为琼氏不动杆菌形态型Ⅰ(AcinetobacterjuniimorphovarⅠ)。同时又择代表菌株(HQ010320B1株)进行了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其基因序列长度为1427bp(在GenBank登录号为AY787213),与检索出的不动杆菌属细菌序列同源性均在97%~99%。构建了系统发育树。  相似文献   
22.
为了确定蓝狐的最适采精频率,试验挑选44只体况、年龄相近的后备种公蓝狐按照采1 d隔1 d、采1 d隔2 d、采2 d隔1 d和采3 d隔2 d等不同采集频率分组采精并检测了公狐的射精量、精子活率及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采1 d隔2 d的采精频率能获得高品质精液且对种公蓝狐伤害最小。  相似文献   
23.
为了筛选出适宜于河北省唐山地区养殖的肉用绵羊最佳杂交组合,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本研究以小尾寒羊为母本,分别以澳洲白羊(AWF)、杜泊羊和夏洛莱羊为父本,分3组进行杂交试验,其中,1组为澳洲白羊和小尾寒羊杂交(AH组),2组为杜泊羊和小尾寒羊杂交(DH组),3组为夏洛莱羊和小尾寒羊杂交(XH组)。对3组肉羊杂交F1代羊的生长性能和CLPG基因的遗传效应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除夏寒F1代母羊的初生重略低于澳寒F1代母羊外,夏寒杂交F1代羊的初生重(公羊)、断奶重、6月龄体重、初生到断奶时的平均日增重均为最高,且显著或极显著的高于杜寒和澳寒F1代羊(P<0.05,P<0.01)。断奶到6月龄时的平均日增重,杜寒F1代公、母羊均为最高,其次是夏寒F1代公、母羊,杜寒F1代公、母羊与其余两组均未达显著性差异(P>0.05)。3月龄体尺指标除了体长和胸宽,6月龄体尺指标除了体长和体高,其余均是夏寒F1代羊最大,且部分指标极显著高于澳寒F1代羊(P<0.01)。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夏寒F1代羊,基础体重较高,出生后生长速度始终较快,而杜寒F1代羊在断奶后表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3个肉羊杂交组合F1代羊CLPG基因的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CLPG基因的第41 bp处存在一个错义突变位点(g.C > T),该位点有CC和CT 2种基因型,其中CC为优势基因型,C为优势等位基因。具CT型个体的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体重以及3月龄和6月龄各体尺指标,均明显高于具CC型的个体。综合以上结果,提示夏洛莱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优势较为明显,T等位基因可促进肉用绵羊的生长发育,建议在河北省唐山地区进行肉羊生产时,尽可能选择夏寒杂交组合且携带有T等位基因的个体。  相似文献   
24.
为了提升羊只的生产性能和为羊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双坡式羊舍和钟楼式羊舍及舍外运动场的氨气(NH_3)浓度、粉尘含量和微生物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双坡式羊舍和钟楼式羊舍在一天中的20:00时NH_3的浓度和二氧化碳(CO_2)的浓度要显著高于8:00和14:00时(P0.05);在相同的季节时,在畜床上0.1 m处NH_3的浓度和CO_2的浓度要显著高于畜体高0.9 m、天棚下0.5 m(2.2 m)处(P0.05);运动场的NH_3浓度、粉尘含量和微生物含量均低于舍内。两种羊舍NH_3浓度均小于肉羊规模健康养殖场环境质量标准最高标准18 mg/m~3。研究结果表明,双坡式羊舍夏季和冬季的空气质量比秋季差,而钟楼式羊舍夏季的空气质量比秋冬季差。  相似文献   
25.
26.
波尔山羊及波唐杂交一代山羊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ompertz模型分别拟合了纯种波尔山羊及波尔与唐山奶山羊杂交一代 (波唐一代 )山羊初生至 7月龄的体重、体长、体高和胸围四个指标的生长曲线 ,并根据模型计算了各指标的指数生长率。结果表明 ,Compertz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山羊体重及体尺的生长曲线 ,所有曲线的拟合度均在 0 .989以上。两种山羊在生后时期均以体重的生长强度明显高于体尺。纯种波尔山羊各体尺的生长强度变化在 2月龄以前为体长 >胸围 >体高 ,2~ 3月龄则为胸围 >体长 >体高 ,4月龄及以后为胸围 >体高 >体长。而波唐一代山羊 4月龄前为体长 >胸围 >体高 ,4月龄为体长 >体高 >胸围 ,5月龄以后体高的生长强度高于其他两个体尺指标的生长强度。同类型公羊比母羊具有较快的生长强度 ,纯种波尔山羊不同性别间的生长速度差异明显大于波唐一代不同性别间的差异。纯种波尔公羊比波唐一代公羊具有更大的生长优势 ,纯种波尔母羊在后期才表现出比波唐一代母羊较快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27.
大肠杆菌新型菌毛(F1987)基因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碱裂解法从表达新型菌毛 (F1987)的 E.coli DH5 α阳性转化子中提取相应质粒 DNA,用 Bam H 对相应质粒和载体质粒 (p U C19)分别进行酶切 ,酶切产物经过纯化并按一定比例混合后 ,加入 T4 DNA连接酶进行连接 ,连接产物用热激法转化受体菌 E.coli DH5 α,构建了相应的基因文库。  相似文献   
28.
 【目的】检测定位猪10号染色体上影响血常规指标的数量性状位点。【方法】以3个品种(大白猪、长白猪、松辽黑猪)16个公猪家系共计368头试验猪组成资源群体,在猪10号染色体上共选取13个微卫星标记,采用基于线性混合模型方法,对影响与猪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关的共计18项血常规指标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进行了检测。通过似然比检验,利用置换法确定显著性阈值。【结果】()13个标记在群体中绝大多数的微卫星属于中度多态的遗传标记,所有微卫星标记在3个品种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1754,平均杂合度为0.521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999,平均香浓指数为1.3222。(2)达到了染色体极显著水平的3个QTL(P<0.01),分别是影响着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含量(HGB)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影响血小板总数(PLT)的QTL也达到染色体显著水平(P<0.05)。【结论】定位的4个影响猪血常规的QTL集中在10号染色体81—136cM区域,临近的标记分别为SW249、SWR136、S0070和SW1894。  相似文献   
29.
为探究燕山绒山羊毛、绒性状(产毛量、产绒量、毛细、毛长、绒长和绒厚)对绒细的影响,选取健康、年龄相近(2~3岁)的成年燕山绒山羊母羊共119只,利用Excel 2010和SPSS 26对该山羊各毛、绒性状进行了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燕山绒山羊产毛量、产绒量、绒厚与绒细呈极显著正相关;毛、绒性状与绒细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0.114X1(毛细)+0.641X2(绒厚)+0.346X3(绒长)+7.712X4(产毛量),其中毛细对绒细的直接作用最大,产毛量对绒细的间接影响最大。生产上,以羊绒细度为主要指标选育优质燕山绒山羊时,需同时兼顾毛细、产毛量等性状,以获得最优选育结果。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采用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我国9个地方绵羊品种和1个引入品种共计60个个体进行了MSTN基因内含子2和外显子3的SNP检测和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在已测序的60个个体中共发现15个SNPs(A1937C、T1942G、C1956T、A1972C、A1990G、A2008C、A2011G、C2019T、A2025C、A2027C、T2085G、T2173C、C2198T、C2210T和C2213T),它们全部存在于内含子2。同时检测到12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Ⅰ(CGTCGCGTCCGCTTT)和单倍型Ⅷ(ATCAAAACAATTCCC)是2种主要的单倍型(频率分别为12.25%和77.80%)。单倍型Ⅷ广泛分布于10个受试绵羊品种中,而肉用型品种、肉脂兼用型品种和肉毛兼用型品种的所有个体均属此种单倍型且为纯合子,推测单倍型Ⅷ可能与绵羊的产肉性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