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业科学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41.
对播种当年18个苜蓿品种材料根系特征和地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分析苜蓿根系特征和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探讨苜蓿根系特征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地上部干重以中苜1号最大,以呼盟黄花苜蓿最小;不同类型苜蓿根系形态指标差异明显;利用根系特征的10个指标对18个实验材料进行聚类,可分为4类;株高与分枝数、芽数呈负相关,地上部干重与根颈直径、主根直径、侧根直径、侧根数、根干重极显著相关,与入土深度呈显著相关;根据根系形态指标对地上生物量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根颈直径、主根直径、侧根数、分枝数、根干重对其影响最大;建议在苜蓿选种时,选取根颈直径大、入土深度深、主根长度长、侧根直径大、侧根发达、根干重重的材料。  相似文献   
42.
目前已批准大面积商业化种植的最主要转基因蜜源植物是棉花和油菜。通过对棉花和油菜花粉显微形态的研究,建立标准花粉图谱,以显微镜检的方式快速排除不含上述作物花粉的蜂蜜;也可在蜜种鉴定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3.
为了寻找快速测定苜蓿秋眠性的方法,利用来自美国的11个苜蓿秋眠标准对照品种,分析了不同品种的幼苗子叶到第1真叶、第1、2真叶间距离与苜蓿的秋眠性、抗寒性的关系,发现苜蓿的秋眠级与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极显著正相关,与第1~2真叶节间距也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越冬率也极显著正相关;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与越冬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第1~2真叶节间距也与越冬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以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第1~2真叶节间距可评价苜蓿品种的秋眠性与抗寒性。苜蓿不同秋眠类别组之间的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第1~2真叶节间距存在显著差异,可以用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第1~2真叶节间距大致测定苜蓿的秋眠类别,但是不同秋眠类别组内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第1~2真叶节间距在不同品种间多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以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第1~2真叶节间距不能精确测定苜蓿的秋眠级。  相似文献   
44.
以内蒙古锡盟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e Ximeng)为母本、塔什库尔干紫花苜蓿(M.sativa Tashenkuergan)为父本杂交,F1杂交种自交得到89株F2分离群体,对此四倍体家系的形态性状、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以期了解该家系内各性状遗传变异并探讨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其中F2代杂花36株,黄花33株,紫花20株,所占比例分别是40.45%,37.08%和22.47%,株型分为直立型32株(35.96%),匍匐型12株(13.48%),半直立型45株(50.56%);农艺性状变异排前3位的为鲜重>干重>分枝数,变异系数均达到了80%以上;变异系数最小的是节间数,只有19%;营养成分含量变异排前3位的为脂肪>Ca元素>P元素。F2群体的形态性状、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含量各性状都存在不同差异,是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可为后续的图谱构建和QTL定位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5.
退化羊草草原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退化的原因,概述了常用的农艺、化学和生物措施,如浅耕翻、松土、火烧、施肥、灌溉,补播、施枯草或秸秆、石膏改良技术等,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不同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与改良机制。通过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明显改善,羊草根茎得到充分发展、占据了较大的生态位且竞争能力进一步加强,同时地上植被的恢复速度显著加快,地上和地下产生了积极的正向耦合效应。最后提出了重度、中度和轻度退化羊草草原的3种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6.
利用RAPD技术构建四倍体苜蓿遗传连锁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DNA 多态性分子遗传标记(RAPD)对F2 群体进行分析。F2 群体由F 群体(高产紫花苜蓿×高抗黄花苜蓿得到F代)自交获得。应用MAPMAKER/EXP(3.0)与JionMap4.0并结合MapDrawV2.1软件构建四倍体苜蓿的遗传连锁图谱。从192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72个引物,对94个F 个体及F 双亲DNA 样本进行了RAPD 扩增,共获得51个RAPD 标记,构建了四倍体苜蓿分子遗传连锁框架图,其中包含8个连锁群,标记覆盖的基因组总长度约为1261.5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24.73cM。本图谱为构建饱和的四倍体苜蓿分子遗传图谱提供了框架结构,为进一步开展苜蓿分子遗传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盐分不均匀分布对紫花苜蓿生长和离子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土壤盐分浓度在空间上呈不均匀分布,研究不均匀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水分吸收、光合作用以及根叶部位K~+和Na~+的影响,探讨紫花苜蓿适应根部不均匀盐胁迫的生理机制,为紫花苜蓿耐盐品种培育及改良盐碱地紫花苜蓿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水培法,将紫花苜蓿幼苗的根均匀分成两部分置于分根装置中,给予两侧根部相同或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设置对照(0/0)、低盐胁迫根部分别为0 mmol·L~(-1)NaCl(0/400)和100 mmol·L~(-1)NaCl(100/300)的不均匀盐胁迫处理和均匀的200 mmol·L~(-1)NaCl胁迫处理(200/200),处理7 d后取样分析。【结果】不均匀盐胁迫与均匀盐胁迫均抑制了紫花苜蓿生长,导致水分吸收减少、叶片Na~+浓度增加和叶片K~+浓度减少。然而,0/400处理紫花苜蓿地上部分鲜重、水分吸收分别比200/200处理提高了24.3%和44.2%,其叶片Na~+浓度比200/200处理降低了53.6%、叶片K~+浓度与200/200处理无显著差异。0/400处理0侧根部水分吸收比对照提高12.3%、Na~+浓度是对照的10.5倍、K~+浓度与对照无显著差异。100/300处理紫花苜蓿地上部分鲜重、整株水分吸收、叶片K~+浓度均与200/200处理无显著差异。100/300处理叶片Na~+浓度比200/200处理提高了31.0%。100/300处理100侧根部水分吸收比对照降低了33.9%、Na~+浓度是对照的39.5倍、K~+浓度比对照降低了31.3%。0/400、100/300与200/200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低于对照,而0/400的净光合速率与200/200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对照,100/300的净光合速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紫花苜蓿根部平均盐分浓度为200 mmol·L~(-1)NaCl时,一侧根部NaCl浓度等于或高于其半致死浓度,另一侧根部NaCl浓度为0 mmol·L~(-1)时,不均匀盐胁迫缓解了根部高浓度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的抑制,当低盐胁迫根部NaCl浓度为100 mmol·L~(-1)时,不均匀盐胁迫不能够缓解根部高浓度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48.
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制剂对小麦秸黄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青贮添加剂对小麦秸黄贮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分别为对照组、乳酸菌(LAB)(2.5g/t)处理组、纤维素酶(CE)(2.5g/t)处理组、乳酸菌+纤维素酶(LAB+CE)(2.5g/t+2.5g/t)处理组。结果显示:各添加剂处理均显著降低小麦秸黄贮饲料的pH值、氨态氮含量(%,总氮)、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了乳酸、总酸和粗蛋白质(CP)含量(P<0.05)。试验表明,青贮添加剂处理能够明显改善小麦秸黄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提高小麦秸的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不同添加剂对沙打旺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以沙打旺为原料,通过添加LaLsIL Dry(LD)、SiloGuard(SG)和Mieromanger H/M(MH)等添加剂,分析了这些添加剂对沙打旺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对照(CK)、LD处理(0.000 5%、0.001%、0.001 5%、0.002%、0.004%)、SG处理(0.05%、0.1%、0.15%、0.2%、0.4%)和MH处理(0.001%、0.002%、0.03%、0.04%)1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青贮90 d后打开青贮袋,分析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沙打旺直接青贮其发酵品质较差;LD处理青贮饲料的非蛋白占总氮的比例(NPN/TN)、氨态氮占总氮比例(AN/TN)和丁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D1(0.000 5%)和LD2(0.001%)处理的pH达到了4.2以下,并且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LD其它添加水平组(P<0.05),LD处理改善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LD2(0.001%)处理添加效果最好;SG处理的青贮饲料pH除SGS(0.4%)处理组以外均高于对照组(P<0.05),乳酸和丁酸含量较低,氨态氮占总氮比例显著高于对照(P<0.05);MH处理的青贮饲料pH、非蛋白氮占总氮比例(NPN/TN)和丁酸含量较低,乳酸和总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H处理的沙打旺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0.
对26份水稻材料进行抗病基因检测,包括8个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1、xa5、Xa7、xa13、Xa21、Xa23、Xa26、Xa27)和2个稻飞虱病抗性基因(Bph14、Bph15).其中23份水稻材料中含有Xa1基因材料20份,含xa5基因材料20份,含Xa7基因材料23份,含xa13基因材料12份,含Xa21基因材料9份,含Xa23基因材料23份,其中抗性4份,感性19份,含Xa26基因材料23份,含Xa27基因材料21份,其中抗性5份,感性16份.另有3份材料进行稻飞虱病抗性基因Bph14、Bph15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这3份材料均含有Bph14、Bph15基因.选取13个已报道的基因标记或连锁标记检测26份杂交稻材料,初步确定了其抗白叶枯病和抗稻飞虱病等位基因分布和利用情况,为水稻基础材料的筛选、亲本材料的选择及育种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