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7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多重PCR快速检测奶牛乳房炎3种主要病原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奶牛乳房炎是引起奶牛业经济损失的一种重要疫病,目前还没有快速、特异检测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原的方法。本试验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各自保守的16S或23S rRNA基因序列,合成了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三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对所有参与测试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都能扩增出各自的阳性条带,而对所有参与测试的对照菌株则不能扩增出任何条带。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能检测到4个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2个菌的大肠杆菌。对送检的乳房炎奶样36份直接进行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7份,无乳链球菌阳性2份,大肠杆菌阳性6份。  相似文献   
52.
禽呼肠孤病毒σ2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RT—PCR技术扩增禽呼肠孤病毒(ARV)S1133毒株和广西分离株R1的σ2基因。将σ2基因克隆至PGEX-4T-1载体上。测序结果表明,插入的片段为σ2目的基因。切下目的基因σ2重组到含有谷胱甘肽(GST)的融合蛋白质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获得重组质粒。经PCR、酶切以及序列分析鉴定。表达σ2基因插入的位置、大小和读码框架均正确.表明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PGEX—S1133—σ2和PGEX—R1—σ2。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JM109。中经1mmol/L IPTG诱导得到了表达。融合蛋白GST—σ2和GSTR1—σ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5100,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blot分析表明,融合蛋白能够与AR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53.
根据鸡毒霉形体(MG)强毒株和弱毒疫苗株基因组结构特点,分别设计合成2对引物XZ1、XZ2和XZ45、XZ16,建立了可检测MG强、弱毒株的PCR方法。以引物XZ1、XZ2对MG强毒株和弱毒株进行的PCR,均可扩增出732bp的特异性片段;而以另1对引物XZ45、XZ46对MG弱毒株进行PCR,可扩增出524bp的特异性片段,但对鸡毒霉形体标准强毒株和野毒株的PCR,则扩增不出任何条带。特异性试验表明,这2对引物对其他种类鸡毒霉形体及其他对照禽病病原核酸模板的扩增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2对引物PCR均能检出100fg的MGDNA。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上述2对引物的2次PCR扩增,在数小时内即可鉴别出MG毒株是强毒株还是弱毒疫苗株。  相似文献   
54.
9株鸡毒支原体29 Ku多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已发表的鸡毒支原体(MG)S6株29Ku多肽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以9株(广西分离株5株、标准株4株)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均得到802bp的特异性片段,将9株MG PCR产物纯化后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得到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PCR法和EcorⅠ、SalⅠ双酶切等方法鉴定后,测定了9株29 Ku多肽基因序列,并在基因库中S6标准株的29 Ku多肽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5株分离株与5株标准株29Ku多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4%~99.9%,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9.7%~99.2%.从各毒株的进化分析表明,5个分离株与标准强毒株S6、A5969、K1501和PG31强毒株间遗传距离较近,而5个分离株与标准株F疫苗株间遗传距离则较远.  相似文献   
55.
为深化嗜热纤维素酶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西藏尼木热泉分离得到1株产纤维素酶嗜热真菌THN8,根据该菌株在刚果红培养基上产生的透明圈大小,初步判断其产纤维素酶能力。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鉴定其为Melanocarpus albomyces。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菌株THN8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发酵条件,最终获得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乳糖92.0 g/L、(NH_4)_2SO_4 6.0 g/L、K_2HPO_4 3.0 g/L、MgSO_4·7H_2O 0.55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58℃、起始pH值5.5、发酵时间4 d,在此条件下菌株THN8的纤维素酶活力达到28.1 U/mL。试验分离出的产纤维素酶嗜热真菌在降解利用纤维素类农业废弃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
合欢枯萎病是导致多年生合欢衰弱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法和含毒培养基法分离筛选健康合欢植株根际土壤中的潜在拮抗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双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拮抗菌进行鉴定,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拮抗菌株对合欢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初筛得到11株对合欢枯萎病具有潜在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5-2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对峙培养6d,菌株5-2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和腐皮镰刀菌Fusariumsolani的抑制率分别为76.88%和84.08%,两种病原菌在含6.67%拮抗菌孢悬液(孢子浓度1.0×107个/mL)的平板上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显微观察发现菌株5-2可缠绕病原菌菌丝体并寄生生长,盆栽试验表明菌株5-2对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具有优良的拮抗作用,防治效果达78.26%和57.89%。通过形态学和ITS-TEF1双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菌株5-2鉴定为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综上所述,菌株5-2对合欢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合欢枯萎病生防菌剂的候选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57.
二温式PCR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虾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可以扩增356 bp IHH-NV某段基因序列的特异性引物,优化建立了能快速检测IHHNV的二温式PCR。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只对IHHNV DNA模板进行扩增,得到356 bp的DNA扩增片段,而对SPF南美白对虾组织DNA和其它对虾病原DNA/RNA的扩增结果为阴性;该技术最低能检测到10 pg的IHHNV感染对虾组织样品总DNA。应用该技术对400份对虾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有96份样品呈现阳性,表明该病在我国南方的养殖对虾中广泛存在,二温式PCR技术可以直接用于该病的临床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8.
研究分别建立了鸡毒支原体(MG)、滑液霉形体(MS)、禽衣阿华支原体(MI)、火鸡支原体(MM)及鉴别MG强毒株和弱毒疫苗株单一PCR和多重PCR检测鉴定技术,以及核酸探针检测MG的技术。应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即SDS—PAGE、PCR—RFLP、RAPD和29KD多肽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广西MG流行株的分子病原学进行研究,摸清了广西MG流行野毒株之问以及与现用疫苗株和国际参考株之间的差异和遗传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综合防制措施经生产的实施与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9.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应用PCR从广西PCV-2的DNA扩增出ORF2基因,将ORF2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载体上,获得重组质粒,经PCR酶切以及序列分析鉴定,表明插入的片段为ORF2目的基因,插入的位置、大小和阅码框均正确,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pcDNA-PCV-ORF2。对阳性真核表达质粒pcDNA-PCV-ORF2大量抽提后,以每只小鼠0.2 mg免疫5周龄左右的雌性小鼠,然后用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抗体的产生情况,同时进行pcDNA-PCV-ORF2的体内分布和安全性检测。结果表明,pcDNA-PCV-ORF2在小鼠体内广泛存在,产生了抗猪圆环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从第7天开始产生抗体,第28天抗体水平达到最高,抗体可维持7周以上,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研究通过对小鼠的免疫试验,产生了猪圆环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表明成功构建了能够在活体细胞中高效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猪圆环病毒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0.
泌乳水牛畜体产热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通过呼吸面具采用间接测热法测定了泌乳水牛在站立的正常生产状态下畜体产热量(HP)。结果表明 :当日粮能量 1 6 3 9兆焦 /千克、粗蛋白 1 5 0 3 %时 ,泌乳水牛生产代谢产热量为5 5 9 0 5KJ/W0 75.d。HP与代谢体重 (W0 75)直线相关关系 :HP =65 3 94 81 -1 8 1 7W0 75(r=0 5 9,p 0 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