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4篇
农业科学   1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2009年9月.信阳市某山羊养殖场7日龄本地淮山羊先后发生腹泻、腹胀。严重的拉水样黑色稀粪后死亡.个别羔羊还出现腿部无力、后肢瘫痪的现象,发病率30%,死亡率80%,病程1周左右。  相似文献   
42.
洱海北部地区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从经济和环境效益角度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间作模式。【方法】在洱海北部地区罗时江边上关镇兆邑村开展田间小区试验,样品经室内分析后,依据所得数据分析不同间作模式农田养分平衡、经济效益、商品品质及土壤养分残留状况。采用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经济效益、商品品质和土壤氮磷残留4个因素作为间作模式中影响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指标集,将指标作为基础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间作模式进行评价。【结果】蚕豆和大蒜按1﹕3比例间作在14种间作模式中综合得分最高,是兼顾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其次为洋葱和大蒜1﹕3比例间作模式,得分0.624,经济效益好,但环境效益略差。黑麦草和大蒜1﹕3比例间作模式的得分0.609,排第三,环境效益较优,但经济效益偏低。得分最低的为油菜和大蒜1﹕1比例间作模式,得分0.084,该模式主要由于作物搭配不适,导致经济和环境效益均偏低。【结论】蚕豆和大蒜按1﹕3比例间作是适宜当地种植的经济、环境效益双赢模式。  相似文献   
43.
1 轮作倒茬和土壤消毒 番茄连作会加重各种病害的发生,有条件的可与非茄科蔬菜轮作2~3年。保护地栽培时,可在夏季高温期深翻地25cm以上,然后覆盖地膜,持续10~15天。用50%多菌灵按1:100配成毒土,1m^2用1.25kg,撒于地面与土壤拌匀,或1m^2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g加干细土10kg配成药土,播种时1/3药土垫种、2/3药土盖种,或用福尔马林500倍液喷湿地表,盖膜7天,放风14天后播种。  相似文献   
44.
45.
茎用莴苣生长动态及氮磷钾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茎用莴苣(Lactuca sativa L. var.angustana Irish),又名莴笋,为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以食用肥嫩茎部为主,为我国传统栽培蔬菜。茎用莴苣的高效生产须以科学施肥为基础,由于迄今有关茎用莴苣不同生长期氮磷钾吸收特性和需肥规律的研究很少,所以本文在昆明地区蔬菜主产地——呈贡县的生长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水平下,研究茎用莴苣氮磷钾吸收规律,以期为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和方法试验地点设在昆明地区呈贡县大渔乡,供试土壤为3年菜园土,粘壤,pH 6.1,前作为青蒜。土壤养分含量为:全氮2.50 g/kg(凯氏法),速效钾209.00 …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将全量控释氮肥由常规育秧大田施肥改为育秧钵盘中施用后,水稻产量及田面水氮素含量动态变化,为提高氮肥利用率、控制稻田的氮素流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湖北省安陆市车站村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华夏香丝'.试验设常规育秧+大田不施肥(CK)、常规育秧+大田常规施肥(FF)、钵盘育秧全量施肥(PF)?3个处...  相似文献   
47.
本研究以我国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为研究对象,统计了东北36个市级行政单元的化肥施用情况,分析了东北三省近10年的化肥施用趋势,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揭示了化肥施用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氮地下淋溶流失系数估算了农田化肥氮地下淋溶流失量,量化了东北三省各行政单元的氮地下淋溶流失强度。结果表明,近10年我国东北化肥施用量呈上升趋势,吉林省化肥施用强度最高,其次是辽宁省和黑龙江省;氮地下淋溶流失强度的平均值为0.314 4 kg·hm~(-2)·a~(-1),氮地下淋溶高流失强度区主要集中在吉林省的长春市、四平市等地区,原因在于吉林省化肥施用量较高,同时玉米产量高,而玉米相对于其他作物,其氮肥施用量和氮素地下淋溶流失系数均处于较高水平。本研究相关方法可用于区域尺度上的农田氮地下淋溶估算,同时研究结果为我国农田面源污染防控和氮素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8.
在北方设施菜地雨季休闲敞篷期种植填闲作物(甜玉米),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研究了正常施肥条件下休闲和填闲前后NO3--N的淋失状况、土壤电导率的变化以及对下茬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填闲作物较休闲处理0~100cm土壤硝态氮表观损失量减少了28.4kg·hm-2,剖面NO3--N的累积峰也低于休闲处理;种植填闲作物可以显著降低表层土壤(0~20cm)的电导率,较正常休闲处理低41.4%;种植填闲作物并未造成下茬作物产量的降低,同时可显著降低下茬作物果实中硝酸盐含量,较休闲处理降低了28.9%。从降低NO3--N淋失的角度看,雨季敞篷休闲期种植填闲作物可以作为减少氮素淋失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对提高下茬作物品质,降低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选取南方典型坡耕地红壤为试验区,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在自然降雨条件下,于2008—2010年连续3 a对不同农业管理方式下地表径流及氮磷流失特征进行田间实地监测。结果表明,试验区域干湿季极其分明,3 a平均降雨量为838.6 mm,主要集中在5月到10月,坡耕地红壤地表径流、养分流失时间、流失量与降雨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常规施肥处理下径流量和氮磷流失量之间呈极其显著的指数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897 4**和R=0.529 7**。坡耕地红壤地表径流量、径流系数及氮磷流失量变化规律一致,不施肥条件下,总氮、总磷流失量最大,优化施肥、揭膜、横坡垄作及秸秆覆盖等农艺措施能降低氮、磷流失量,尤其是横坡垄作种植,相对于顺坡垄作氮、磷流失总量降低了2/3左右。不同处理之间径流中各种形态氮磷含量无显著差异,说明不同农业措施主要通过地表径流流失量而影响坡耕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量的多少。坡耕地红壤地表径流氮磷流失以颗粒态为主,TDN占TN比例年均为24.58%,TDP占TP的比例年均为7%,TN流失量是TP的3倍左右;优化施肥和揭膜条件下可溶性氮磷所占比例增加,横坡垄作和秸秆覆盖条件下降低。在可溶性氮素中,NO3-N、NH3-N占TN的比例年均分别为8.41%、12.65%,但是2009、2010年NH3-N均小于NO3-N。因此,关于坡耕地地表径流不同流失氮素形态的影响因素较多,目前研究结果不确定,且年际之间差异较大,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氮磷淋溶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目的】氮、磷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均有重要作用,但由于肥料不合理施用,农田土壤中养分大量盈余,在降雨或灌溉条件下易随水流失,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因此,研究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氮、磷淋溶风险的影响,可为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渗滤池法,对华北地区玉米季氮磷淋溶状况连续5年进行监测,具体施肥处理如下:对照(不施用氮肥,P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与NPK处理等氮量,SW)、有机肥无机肥料配施(用猪粪中氮替代50%NPK处理中氮用量,SNP)。采集120 cm处淋溶水,测定氮、磷含量,研究在总氮投入量相同条件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华北地区玉米产量及土壤剖面120 cm处氮磷淋溶的影响。【结果】1)有机无机肥料配施(SNP)处理,可以保证玉米较高产量,5年平均产量较单施化肥处理(NPK)提高10.3%。2)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可以显著减少总氮(TN)淋溶量,SNP处理较NPK处理减少71.4%;NPK处理淋溶水中NO-3-N浓度显著高于SNP处理,其平均浓度分别为54.93 mg/L、13.47 mg/L。3)在等氮量投入条件下,有机肥的投入带入了大量磷素,单施有机肥(SW)较NPK处理总磷(TP)淋溶量增加了0.6倍,分别为0.056 kg/hm2、0.035 kg/hm2;淋溶水中TP浓度分别为0.09 mg/L、0.066 mg/L。在氮磷养分淋溶损失中,NO-3-N占淋溶水TN的80%以上,可溶性总磷(TDP)占淋溶水TP的70%左右。4)在监测淋溶水中,NPK处理NO-3-N平均浓度已超过我国地下水Ⅲ类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SW处理TP平均浓度0.09 mg/L,也高于水体富营养化TP浓度(0.02 mg/L)的临界值,可对水体造成污染。【结论】在氮磷养分淋溶损失中,NO-3-N占淋溶水TN的80%以上,TDP占淋溶水TP的70%左右。采用猪粪氮替代50%化肥氮素的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处理,5年玉米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证明该施肥方法不仅可以确保产量,还可降低氮素淋溶,基本保证淋溶水中NO-3-N浓度低于地下水Ⅲ类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