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3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为了开发新型微生物农药用于家蚕病害防治,研究了桑树内生拮抗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Lu10-1菌株对家蚕白僵病的防治与抑菌效果。防治试验表明,Lu10-1菌株发酵上清液对家蚕白僵病的预防及治疗有效率分别达到55.88%、34.00%,且对家蚕生理及茧质无不良影响。体外抑菌试验表明,Lu10-1菌株的抗菌粗提物对白僵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抑菌圈直径为17.00 mm;抗菌粗提物还能够抑制白僵菌的生长及孢子萌发,当其作用于白僵菌孢子后,孢子出现聚集、内容物分布不均、变形、空腔及胞壁断裂等异常,作用于菌丝后,菌丝出现变粗、扭曲、皱褶、膨大、内容物流出、消融等现象;抑菌率随着抗菌粗提物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初步认为Lu10-1菌株可以用于家蚕白僵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桑树组织培养物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产生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桑树合成1-脱氧野尻霉素(1-DNJ)的代谢途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法,研究了桑树品种大10的组织培养物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产生规律。结果表明:桑树几种组织培养物中1-DNJ的质量分数在无菌苗叶片中为0.309604%,无菌苗中为0.158516%,再生芽中为0.318756%,再生苗中为0.168672%;桑树绿色愈伤组织、疏松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细胞、悬浮细胞诱导愈伤组织中不含1-DNJ。推测1-DNJ产生于由愈伤组织分化为再生芽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不同桑树品种水分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农桑 12号、湖桑 32号、选 792、新一之 4个不同桑树品种的叶水势、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系列水分生理指标的分析 ,比较出 4个品种叶水势、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大小顺序均为农桑 12号 <选 792 <湖桑 32号 <新一之。表明农桑 12号、选 792对水分利用率高 ,湖桑 32号、新一之则对水分需求较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和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了不同时期、不同品种桑叶中多酚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并依这两个指标对桑叶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期的新一之濑中含有较多的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同一品种,嫩叶中的多酚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MicroRNA (miRNA)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环境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本研究克隆了桑树miR482基因(MulmiR482),发现该基因可以表达加工成两种成熟体mul-miR482-5p和mul-miR482-3p,两者在桑树根中均具有较高的表达丰度,而在叶片中的丰度较低.通过拟南芥嫁接试验发现mul-miR482-5p和mul-miR482-3p在植物体内具有长距离运输特性.将MulmiR482基因转入拟南芥,发现其可以在拟南芥中表达并可加工成成熟体,同时发现MulmiR482基因在拟南芥中表达降低了转基因植株对盐胁迫和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DC3000的抗性.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桑树mul-miR482的生物功能和其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桑树悬浮细胞生长规律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桑品种大10为材料,探讨了3种液体培养基B5、N6、MS中的细胞密度变化及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规律,并筛选出最适液体培养基。B5液体培养基较适合桑品种大10细胞的悬浮培养;在液体振荡培养条件下,桑树细胞的生长周期为14 d,接种后1~4 d为延迟期,5~10 d为快速生长期,11~14 d为减慢期,14 d以后进入下降期。悬浮细胞分裂指数在快速生长末期达到最大值5.19%,延迟期的细胞活力最强,之后细胞活力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对桑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柠檬酸溶液处理桑树种子 ,探讨壳聚糖对桑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0 5 %~ 2 .0 %的壳聚糖溶液能提高桑树种子活力 ,促进幼苗生长 ;萌动种子的呼吸速率、幼苗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硝酸还原酶及淀粉酶活性随壳聚糖处理浓度的增大而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改进桑树夏伐技术,促进桑树生长,对湖桑32、选792和新一之濑3个桑品种夏伐后残留叶片的生理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留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在夏伐后迅速提高,伐后第5天达到最大值,以后缓慢下降;残留叶还可以减少伤流量、缩短伤流时间;保留基部叶片平均可使每枝多发1芽且新芽生长速度较不留叶明显提高;对残留叶片喷施尿素,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触破式微胶囊剂是根据天牛成虫耐药力强,成虫羽化出孔期长的特点研制的一种新型微胶囊剂,它象地雷一样能在天牛踩触时立即破裂,释放出高效原药即刻粘附于天牛的足部附节,并通过节间膜渗入天牛体内,进而杀死天牛.桑树夏伐后"白拳"用药,不污染桑叶,是一种新型的天牛防治剂.  相似文献   
20.
溶血素为细菌分泌的能够使细胞溶解的毒素,是病原菌重要的毒力因子。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得到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溶血素全长基因,命名为MDPH(GenBank登录号:HQ891118)。MDPH全长717 bp,编码23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27.3 kD,等电点为9.29,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原体中已分离的溶血素有很高的同源性。蛋白质序列结构预测表明:MDPH的二级结构中富含α-螺旋,其次为β-折叠和无规卷曲,而β-转角仅占5.46%。对蛋白质序列的理化特征预测表明:MDPH有多个亲水和疏水区域,且疏水性强于亲水性;易形成跨膜螺旋,具有7个显著跨膜结构区;蛋白的抗原性较强,不含有明显的信号肽序列,为非经典分泌蛋白。将MDPH的编码区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并转化到E.coli BL21中,经过IPTG诱导,MDPH在BL21菌株中成功表达。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MDPH的功能及植原体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