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业科学   5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解和田羊和策勒黑羊无浆体季节动态感染情况,分别于2015年冬至、2016年春分、夏至和秋分,在策勒县某牧业合作社采集和田羊和策勒黑羊血液样本共120份,应用PCR对无浆体的MSP4基因和16SrRNA基因进行扩增。结果发现,检测绵羊的无浆体总阳性率为99.2%(119/120),以绵羊无浆体(Anaplasma ovis)和嗜吞噬无浆体(A.phagocytophilum)混合感染为主,占阳性样本比例为61.3%(73/119),A.ovis和A.phagocytophilum占阳性样本比例分别为31.1%(37/119)和7.6%(9/119)。在不同季节,和田羊和策勒黑羊无浆体均普遍感染,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新疆策勒县某羊场绵羊的无浆体病全年均可流行,应引起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一株白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微小牛蜱的致病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用于防控微小牛蜱的高毒力菌株,本试验从野外微小牛蜱饱血雌蜱体表分离出一株白僵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鉴定,确认该分离株为球孢白僵菌.致病力研究表明,当孢子浓度达到108孢子/mL,该菌株对微小牛蜱饱血成蜱的致死率即可达到100%,为微小牛蜱的生物防控试剂的研究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伽氏疏螺旋体尚志株(B. garinii SZ)的P66蛋白,本研究从培养的螺旋体菌液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利用PCR扩增P66基因。将目的片段连接表达载体pET-30a(+),并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BL21(DE3),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验证正确后,进行IPTG诱导表达和纯化,然后将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SDS-PAGE结果显示,获得约70 ku的表达产物;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表达产物与抗His标签的小鼠单克隆抗体、螺旋体鼠源阳性血清、兔抗P66多克隆抗体均能发生反应,获得的多克隆抗体也可识别天然蛋白。本试验成功表达了B. garinii SZ株P66蛋白,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为后续B. garinii SZ株P66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种用于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的PCR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非洲猪瘟病毒(ASFV)VP72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一种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PCR方法。应用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与OIE参考的方法进行比较,并对参考实验室提供的非洲猪瘟病毒17个分离株的基因组以及本实验室收集的野外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猪的其他病原没有交叉反应;其敏感性与OIE参考的方法相当;所建立的PCR方法能够成功扩增非洲猪瘟病毒17个分离株的基因组,野外样品检测均为阴性。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性,能够用于非洲猪瘟疫病的诊断以及防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对蓝舌病病毒1型(BTV1)的NS1基因进行抗原性分析,选取其中抗原指数较高的片段(1~960 bp),利用RT-PCR扩增获得NS1截短基因序列,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NS1-320aa,将该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并进行可溶性分析,利用S...  相似文献   
16.
中国部分地区羊泰勒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近年来中国羊泰勒虫病的流行现状,并对其分离株进行分子分类学鉴定。【方法】对分离自2005-2011年间的羊血液基因组以及蜱基因组,依次用吕氏泰勒虫、尤氏泰勒虫和绵羊泰勒虫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对阳性样品进行18S rRNA基因的特异扩增和测序分析,并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对所有羊血液基因组和蜱基因组的PCR扩增表明,在中国所调查的4省9县市,羊泰勒虫病的流行存在明显差异。甘肃省羊泰勒虫病的发病率和感染率较高,主要呈吕氏泰勒虫和尤氏泰勒虫混合感染,现场调查危害比较严重。新疆喀什仅存在绵羊泰勒虫,调查没有见到临床发病病例。在湖北样品中检测到吕氏泰勒虫,但未发现临床上发病病例。在云南样品中没有检测到羊泰勒虫及其发病病例。【结论】羊泰勒虫病在中国上述区域呈现不同程度的发病率和感染率,该研究为这些区域羊泰勒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按GenBank已知微小牛蜱的4D8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表达引物。提取微小牛蜱幼蜱总RNA,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用设计的表达引物扩增出4D8基因,扩增得到的核苷酸长486 bp,编码161个氨基酸,该蛋白预计分子质量为18 ku。将该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4D8,转化BL21宿主菌,经IPTG诱导,可成功表达。重组融合蛋白分子质量为45 ku左右,与预期大小一致。Western blot显示,兔抗微小牛蜱唾液腺、肠道和卵巢抗体能够识别重组表达蛋白。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羊无浆体病简便快捷的病原学检测方法,论文以马米玲等已建立的边缘无浆体MSP5重组抗原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甘肃省景泰县多地采集的219份田间样品进行羊无浆体ELISA检测,以PCR检测方法进行病原学的检测和验证。同时为进一步验证MSP5基因在边缘无浆体和羊无浆体之间的保守性,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边缘无浆体重组蛋白在45ku处与羊无浆体阳性血清反应,与羊其他病原阳性血清均不反应,表明该重组蛋白适合作为羊无浆体病的诊断抗原。在被检的219份样品中,ELISA方法检测阳性率为34.7%(76/219),PCR方法阳性率为30.6%(67/219),证实该地区存在羊无浆体病,与以往调查结果相比,阳性率有所下降。利用边缘无浆体MSP5重组抗原建立的EIL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检测羊无浆体病,为羊无浆体病的血清学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能够抑制犊牛腹泻的益生菌株,本研究采集了20份健康犊牛新鲜粪便,采用厌氧培养、形态学观察以及分子鉴定技术,初步分离得到3株革兰氏阳性杆菌(A1、A2和A3)和4株革兰氏阳性球菌(B1、B2、B3和B4),并对这些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鉴定结果表明:A1和A2均为罗伊乳杆菌,A3为黏膜乳杆菌;B1为坚强肠球菌,B2为海氏肠球菌,B3和B4均为屎肠球菌。本研究为防治犊牛腹泻提供了更多的候选菌种。  相似文献   
20.
分析2013—2019年中国西北部分省区不同基因亚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基因Erns的分子特征,了解其遗传演化规律。从甘肃、青海、宁夏规模化牛场送检的疑似牛病毒性腹泻发病牛150份EDTA抗凝血提取总RNA,利用RT-PCR扩增病毒基因组Erns-E1区,克隆测序后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遗传演化关系分析。利用牛肾细胞MDBK对检出的不同基因亚型BVDV进行分离,并鉴定其生物型。RT-PCR扩增结果表明,BVDV总体阳性率为37.33%,其中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BVDV阳性率分别为37.68%、35.71%、40.00%。获得56份Erns-E1 DNA,克隆测序获得33条不同的Erns序列,长度均为681 bp,分析表明流行株分属10个BVDV基因亚型:BVDV-1a (2株)、BVDV-1b (5株)、BVDV-1c (1株)、BVDV-1d (3株)、BVDV-1m (11株)、BVDV-1o (1株)、BVDV-1p (4株)、BVDV-1q (4株)、BVDV-1v (1株)、BVDV-2a (1株)。分离获得BVDV-1a亚型、BVDV-1b亚型、BVDV-1v亚型、BVDV-2a亚型分离株各1株,BVDV-1 d亚型分离株2株,均为非致细胞病变型。各亚型株间Erns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以BVDV-1a~1d经典亚型株(79.8%~85.9%)或1m~1q及1v新亚型株(81.0%~87.3%)较高,以BVDV-1 m和BVDV-1p流行株亚型间相似性最高(87.3%)。各亚型株Erns基因编码蛋白的RNA酶活性位点以及双链RNA作用基序(139KKGK142)保守,但Erns第26位糖基化位点(26 NRSL)在1m~1q、1v亚型株移位(24 NVSR)。首次以Erns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m~1q及1v等亚型BVDV株在进化上关系较为密切。本研究首次选用Erns靶标基因对甘肃、青海、宁夏部分省区牛源BVDV株进行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发现10个基因亚型流行株,以1m亚型株最为普遍,1m~1q及1v等亚型株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