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280篇
  免费   24823篇
  国内免费   14211篇
医药卫生   297314篇
  2024年   914篇
  2023年   3013篇
  2022年   7780篇
  2021年   9829篇
  2020年   8828篇
  2019年   4434篇
  2018年   4808篇
  2017年   7003篇
  2016年   5216篇
  2015年   9559篇
  2014年   12971篇
  2013年   16569篇
  2012年   23758篇
  2011年   25128篇
  2010年   22926篇
  2009年   21006篇
  2008年   21316篇
  2007年   20332篇
  2006年   18225篇
  2005年   14723篇
  2004年   10177篇
  2003年   8225篇
  2002年   6234篇
  2001年   5802篇
  2000年   4491篇
  1999年   1556篇
  1998年   343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293篇
  1995年   254篇
  1994年   250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42篇
  1963年   17篇
  1962年   18篇
  1958年   13篇
  1956年   16篇
  1955年   16篇
  1954年   12篇
  194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HS-SPME与GC—MS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戊糖的4种立体异构物(核糖、木糖、阿拉伯糖、来苏糖)与半胱氨酸Maillard反应挥发性产物的分析,确定了部分挥发物的相对质量分数,并对其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推测戊糖的结构与反应活性的关系。0.4mol/L等摩尔浓度的戊糖与L-半胱氨酸在磷酸盐缓冲液中,120℃,反应40min时,核糖产生的挥发性产物量远高于其他3种戊糖,说明其反应活性最高;当反应时间达到3h后,4种戊糖的挥发性产物量趋同。  相似文献   
992.
缺血后处理与心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的增加,人们越来越重视其中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um 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MIRI)。MIRI是指心肌缺血一定时间后即使恢复血液灌注,仍将引起心肌功能障碍和结构损害,表现为致死性再灌注损伤、心肌顿抑、心律失常和能量代谢改变。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通常认为与氧自由基、钙超载、中性粒细胞、微血管损伤和能量代谢障碍等有关。近年来对其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发现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有很好的心肌保护作用。现就IPO对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机制及其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离体大鼠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_(k1))的影响。方法酶解法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 I_(k1),观察100μmol/L 氯胺酮在不同钳制电压下以及不同浓度(50~5000μmol/L)氯胺酮在-120mV 钳制电压下对大鼠心室肌细胞 I_(k1)的影响。结果 100 μmol/L 氯胺酮抑制 I_(k1),但不改变 I_(k1)翻转电压以及电流-电压曲线的形状;I_(k1)灌流液冲洗后,I_(k1)能够完全恢复。保持电压-40mV、钳制电压-120mV 下5~5000μmol/L 氯胺酮呈浓度依赖性抑制 I_(k1)其 IC_(50)为(162.3±8.4)μmol/L。结论氯胺酮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大鼠心室肌细胞 I_(k1),可能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导致心率变慢。  相似文献   
994.
MRI眶内结构定量分析在Graves眼病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MRI测量正常对照组和Graves眼病组的眼外肌、眶内侧脂肪厚度及T2弛豫时间,探讨MRI在Graves眼病诊断、指导临床分期及判断疗效方面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正常对照组25名50只眼;Graves眼病组30例,均为双侧突眼,共60只眼,行眼眶MRI扫描。分别测量眼球突出值、眼外肌短径及长径并计算短径与长径的比值(R值),测量球内侧脂肪厚度,根据SE双回波T2WI测得眼肌及球后脂肪的T2弛豫时间。结果(1)病变组眼球突出值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病变组各眼外肌短径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下直肌外,病变组其余眼外肌的长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眼肌的R值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病变组球内侧脂肪的厚度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眼外肌的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而球后脂肪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眶内组织的定量测定对Graves眼病的诊断、指导临床分期、判断疗效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95.
CRRT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顽固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常见而又难治的心脏疾病,其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虽然国内外许多学者采用了多种综合性措施,如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植入心脏起搏器等,然而其预后仍较差。近几年来国外学者采用血滤或血透的方法矫治顽固性CHF取得了一些进展。由于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已成为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比较3种术式输精管绝育术(直视钳穿输精管结扎术、输精管注射粘堵、可复性输精管注射栓堵)复通前后血清抗精子抗体情况的变化和差异,评价复孕与血清抗精子抗体及精液质量的关系。方法:对88例采用3种不同术式进行输精管绝育术术后2年复通的受试对象,分别在复通后3、6、12、24个月对精子出现、血清抗精子抗体和女方妊娠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①3种术式绝育术间复通前后血清抗精子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复通术前后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在接受复通手术的对象中,精子出现组和精子未出现组血清抗体阳性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血清抗精子抗体的阳性率、强度(活动精子挂珠率)和种类对妊娠无直接影响(P>0.05)。⑤复通对象中,已孕组和未孕组血清抗体阳性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⑥精子密度≥20×106/m l组妊娠率明显高于精子密度<20×106/m l组(P<0.01)。结论:输精管绝育术术式对抗精子抗体无影响;复通术没有消除血清抗精子抗体或降低其阳性率;血清抗精子抗体对妊娠无直接影响;复通后的精液质量与复通后的复孕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97.
创伤输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创伤大多数伤情严重,失血量大。早期输血是救治危重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失血性休克患者,尽快输血,改善组织微循环,可取得理想的救治效果。Schulman等报告美国每年创伤患者的数量庞大,仅1996年就有173900人死于创伤,2782400人因创伤而入院接受治疗,他们当中15%入院时即处于休克状态,为挽救其生命就需要输血。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创伤患者逐年增多,输血在创伤救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内有关创伤输血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笔者对创伤患者输血相关的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8.
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理生理干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以及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地将8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硝酸甘油、倍他乐克、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组(LMWH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速避凝)。治疗前后调查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改变,抽血测定血脂、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及内皮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的用量明显减少,心电图明显改善,且LMWH组优于对照组(P<0.05)。LMWH治疗后,患者HCT、TC、TG及E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血浆ET水平无变化。结论:LMWH对UAP患者不仅具有抗凝抗栓作用,而且可以降低血液粘度、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纠正脂类代谢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P53的表达在不同类型胸腺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科2000年5月至2005年12月29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腺瘤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在胸腺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良性胸腺瘤7.70%,恶性胸腺瘤I型50.00%,胸腺癌100%。P53的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P<0.05)。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胸腺组织学类型及是否伴有重症肌无力(MG)无关(P>0.05)。结论P53的表达在不同类型胸腺瘤中差异显著,对于判断胸腺瘤良恶性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长期疗效:方法 比较15例行舣侧STN—DBS治疗的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手术前后的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评分改善程度及长期改善效果。结果 15例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中12例在开启刺激器后症状即刻得到部分缓解,以不自主运动、异常姿势及躯体的扭转改善为主,其中9例在刺激1—3d后、3例刺激1,周后改善75%以上,6个月后平均改善92%;1例在2个月后开始改善,6个月后改善90%以上;2例在1个月开始出现轻微改善,6个月后改善了76%:15例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其疗效稳定,经过1—3次程控后不需经常调整刺激参数:所有患者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永久性副作用。结论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对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疗效持久、稳定,无并发症及永久性副作用。比较GPi—DBS而言,STN—DBS起效快、最件刺激化点及参数易于确定、刺激参数水平低、长期疗效稳定,可能是原发性肌张力障碍DBS治疗的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