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417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表现危险,极易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因此了解其发病机理以采取正确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概述近年来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理和治疗的某些进展。  相似文献   
32.
上海地区22个医疗单位抗高血压治疗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七十年代,高血压研究中一个突破性的进展是证实了长期有效的降压治疗能明显降低高血压的并发症,主要是脑卒中与心力衰竭,尤其在中重型高血压。近10年来,各类新型降压药不断问世,提供了较多可供选择的药物,降压药已成为目前抗高血压治疗的最主要手段。然而,当前上海地区尽  相似文献   
33.
人血浆肾素活性(PRA)是在体外保温条件下,测定内源性肾素与底物作用生成血管紧张素Ⅰ的速率来表示,本文把血浆保温时PH7.4改为5.5~6.0测定PRA,正常值范围:基础值0.2~4.9(20~40岁),0.1~3.2(41~60岁)ng/ml/h;激发值1.5~17.2(20~40岁)、1.2~12.8(41~60岁)ng/ml/h,并作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4.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50例随机分成:(1)开搏通治疗组(C组),开搏通12.5mg,3次/日;一周无效者剂量增至25mg,3次/日;无效者再加用DCT12.5mg/日。(2)寿比山组(Ⅰ组),寿比山2.5mg/日,一周无效加至5.5mg,2次/日。治疗持续5个月。M型和二维超声测LA、VS、PWT和LVDd;计算左室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血小板活化的标志———P-选择素在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FITC标记的抗CD42a单抗(鼠IgG1),PE标记的抗CD62P单抗(鼠IgG1),CY标记的抗CD45单抗(鼠IgG1),FITC标记的鼠IgG1同种型对照免疫球蛋白,PE标记的鼠IgG1同种型对照免疫球蛋白,上述单抗分别标记全血中血小板及白细胞的相关抗原;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采取全血三色法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全血血小板上P-选择素阳性表达:全血标本中分别加入3种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FITC-CD42a,PE-62P及CY-CD45,室温避光反应20min,10g/L多聚甲醛固定10min,用PBS洗2次,上机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表达犤(23.0±4.0)%犦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无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犤(16.9±1.8%)犦及正常人组犤(5.2±0.7)%犦,三者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7.4,28.4,P<0.05)。结论P-选择素在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中起重要作用P-选择素与血管渐进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6.
心源性休克是指左心室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排血量过少、血压显著下降、重要器官和周围组织灌注严重不足而发生一系列代谢和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其最有代表性和最常见的病因为急性心肌梗塞(AMI)。AMI并发的心律失常和急性机械性病损(如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等)是心源性体克的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37.
心肌梗塞后左心室重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对心肌梗塞后左心室重构的表现,相关因素,临床意义,机制和对策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8.
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代谢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分析伴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代谢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999-6/2001-3在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经头颅MRI检查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者中,应用改良的Bergman的减少样本数微小模型方法评价高血压病非糖尿病伴腔梗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分析其胰岛素抵抗伴有的代谢紊乱。结果 腰臀比:胰岛素抵抗组938例)明显大于非胰岛素抵抗组(22例),差别有显著性意义(0.88&;#177;0.05vs0.85&;#177;0.06,t=2.15,P&;lt;0.05);胰岛素抵抗组三酰甘油明显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2.41&;#177;0.06)mmol/L vs(1.48&;#177;0.03)mmol/L,t=2.24,P&;lt;0.05];胰岛素抵抗组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利用率明显低于非胰岛素抵抗组[(4.0&;#177;0.6)min/mU&;#183;L vs(4.8&;#177;0.6)min/mU&;#183;L,t=2.18,P&;lt;0.05;(2.12&;#177;0.17)/min vs(2.61&;#177;0.18)/min,t=2.24,P&;lt;0.05]。结论 高血压病非糖尿病伴腔隙性脑梗死的胰岛素抵抗患者同时伴有腹部肥胖和高三酰甘油。  相似文献   
39.
本文报告4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cAMP和其中8例同时作cGMP的测定结果,提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血浆cAMP、cGMP含量比正常人有显著增高。作者认为心肌梗塞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检测cAMP,对了解早期严重并发症的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还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cAMP、cGMP含量的差异和cAMP/cGMP比值变化的临床意义以及cAMP升高的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0.
本文报道1958~1985年所见1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主要临床特点为持续性高血压,持续性分泌高儿茶酚胺(CA),酚妥拉明试验阳性率高达100%等。11例切除肿瘤的组织学检查示血管和包膜受侵及/或淋巴结、骨、肺和硬膜转移。本组病例由于发现晚,首次手术不彻底或术后未定期复查尿CA,所以预后差,仅5例存活,其中两例由于转移引起截瘫。外科手术对转移病例也是首选方法。此外,同位素间~(131)I苄胍(~(131)I-MIBG)是一种有希望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