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明:纤维连接素(Fn)在正常大陆组织中呈现规律性分布,大肠癌癌组织中Fn的含量减少。经热放化治疗的大肠癌病例,Fn在癌组织中的基膜、癌细胞间的结缔组织、肿瘤血管、肿瘤周围的结缔组织和肌组织中均明显增为;部分病例的肿瘤周围组织中Fn形成“带状屏障”。这提示癌细胞退变,淋巴细胞、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与Fn的分布和含量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2.
热疗联合丝裂霉素对大肠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热疗联合丝裂霉素对大肠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本用MTT法体外研究热疗联合丝裂霉素(MMC)对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单纯热,43℃30分钟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单纯化疗,在MMC浓度为0.01mg/ml时,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热疔联合化疗,细胞毒作用明显增强,大于单纯热疗和单纯化疗之和,二具有协同作用。43℃30分钟以上,细胞毒作用很强。单纯热疗和单纯化疗在低渗条件下,细胞毒作用大于等渗的细胞毒作用(P<0.05)。结论 经尽可能短的时间,使温度达43℃,持续时间不少于30分钟,MMC浓度不低于0.01mg/ml时,热疗联合丝裂霉素对人大肠癌细胞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报道1例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CFD)的诊治过程并文献复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治疗的1例在体外循环(CPB)下行不停跳心内直视缺损修补术的继发孔ASD合并CFD患者的临床资料,检索PubMed数据库,综合文献结果,探讨合并纤维蛋白原(FIB)缺乏的患者行CPB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增强的胃肠外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在南方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分别接受等氮、等热量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或谷氨酰胺增强的肠外营养支持(0.30~0.40g·kg~(-1)·d~(-1))1周,检测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免疫功能包括CD3~ 、CD4~ 、CD8~ 、CD4~ /CD8~ 比值,IL-2R、NK、C3、C4、CH50、IgG、IgA、IgM及其他指标。结果 经方差分析,二组患者入院均有明显的免疫抑制,谷氨酰胺增强的肠外营养组患者的免疫功能(CD4~ 、CD4~ /CD8~ 、NK、IL-2R)在术后第4、7天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相似文献   
25.
目的 评价^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鉴别乳房肿块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对106例乳房肿块行^99mTc-MIBI显像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106例中乳腺癌56例,显像阳性48例,假阴性主要为肿块较小的乳腺癌;良性病变50例,显像阴性40例,假阳性主要为血供丰富的大纤维腺瘤。该法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85.7%,特异性为80.0%,阳性预告值82.8%、阴性预告值83.3%、总正确诊断率为83.0%。结论 ^99mTx-MIBI显像是鉴别乳房良恶性肿块的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但对大纤维腺瘤和较小的恶性肿块诊断作用较差。  相似文献   
26.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简称EVB)是临床处理上的难题。我们自1986年4月至1987年3月开展了直视下选择性胃冠状静脉TH医用胶栓塞术(简称SCVE)治疗门脉高压并发EVB共10例,近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本文报告了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性穿孔采用单纯缝合术治疗104例,82例经过3~9年随访,术后溃疡愈合,症状消失者37例,占45.1%。溃疡症状加重,需要再次行胃大部分切除(包括已行胃大部分切除者)者14例,占17%。作者认为溃疡病急性穿孔一律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是不适宜的。严格选择单纯缝合术的适应证是提高其远期疗效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单纯失血和失血/复苏后血浆IL-1活性及腹腔MΦ释放IL-1能力的变化.方法:采用LAF法检测IL-1活性,并以SI表示。结果:单纯失血后2~3h及6~10h血浆IL-1活性明显升高,腹腔MΦ分泌IL-1能力于失血后1-2h显著增强,4h后显著降低,6h后又显著升高直至失血后10h.失血/复苏大鼠腹腔MΦ分泌IL-1的能力及血浆IL-1活性分别于失血后1h及2h开始显著增强,并持续至失血后10h。结论:单纯失血后血浆IL-1活性及腹腔MΦ分泌IL-1的能力呈双峰型升高;失血/复苏后则呈持续性单峰型升高.但二者之血浆IL-1活性峰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9.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内毒素血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早期内毒素血症发生机理。并观察中药清胰汤和双歧杆菌合剂的防治作用。方法31只杂种犬,分为对照组(n=7)、ANP组(n=8)、中药治疗组(TCM,n=8)和双歧杆菌合剂治疗组(BM,n=8)。结果与ANP组比较,CM、BM组肠粘膜菌群中大肠杆菌、类杆菌计数显著减少(P<001~0.05),乳杆菌、双歧杆菌则显著增加(P<0.01~0.05);血浆内毒素水平发病后第2天开始明显下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淀粉酶活性于发病后第4天显著下降;肠粘膜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ANP时肠粘膜破坏及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过度繁殖是早期内毒素血症产生的主要原因;中药清胰汤及双歧杆菌合剂具有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显著减轻ANP时内毒素血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分析1 374例手术大肠癌,发现大肠原发恶性淋巴瘤7例,发病率0.15%。结合文献对本病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手术结合术后一期化疗或放疗是治疗本病的一般方法。对肠镜或钡灌肠发现的大肠占位性病变,而又不能取得病理结果的病例,应积极行剖腹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