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2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BCL10和NF-κBp65在结直肠腺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BCL10与NF-κBp65在结直肠腺癌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20例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和40例结直肠腺癌作BCL10和NF-κBp65染色.结果结直肠腺癌组织中BCL10和NF-κBp65表达强度显著强于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它们的表达强度与临床病理分期和淋巴道转移有关;BCL10与NF-κBp65表达呈正相关作用.结论 BCL10致NF-κB过度活化可促进结直肠腺癌的发生与发展,量化测定BCL10和NF-κBp65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其侵袭力与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72.
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早期胃癌的腹腔镜应用已取得国内外的共识,进展期胃癌尽管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仍尚待前瞻性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随着医疗器械性能的改善,手术技术的成熟,手术经验的积累,相信胃癌的腹腔镜微创诊疗必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现对腹腔镜下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的应用、具体方法、理论认识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3.
李锋  黄顺荣 《华夏医学》2007,20(6):1202-120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协会(ASA)~级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20例(组),并选取同期ASA~级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20例(组)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中各时段测定有创桡动脉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并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组HR于气腹后120 min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快(P<0.05)。气腹后120 min MAP与气腹前和对照组同一时点相比明显升高(P<0.01),但放气后30min两组MAP比较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气腹后30min,60min,120min CVP明显高于组内气腹前,与对照组各相应时点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加强术中循环功能的监测和管理,可在术后短时间内恢复近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高渗晶体/胶体液在围手术期改善第三间隙积液的临床影响。方法对2006-08~2009-01间44例胃肠道癌根治术病人,研究组(n=22)输注高渗晶体/胶体液后续晶体液等常规治疗,对照组(n=22)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输液量、尿量、液体平衡、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中、术后第一个24h、术后第二个24h、术后第三个24h的输入液量、术前及术后第1天总蛋白、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第三个24h尿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第一个24h和术后第二个24h的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研究组术后第一个24h尿量明显较对照组多,对照组术后第二个24h尿量较研究组多。结论高渗晶体/胶体液临床用药安全,在胃肠道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具有促进尿量峰值提前出现、明显改善减少第三间隙积液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腹腔镜探查在不明原因小肠出血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03-09~2009-02使用腹腔镜探查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诊断明确并成功止血,手术时间为(70.3±32.6)min,术中失血为(16.1±12.4)ml,手术后住院天数(7.9±3.1)d.术后随访3~30个月内未发生并发症及再出血.结论 腹腔镜探查在不明原因小肠出血诊治中具有定位准确、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无瘤技术在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4例大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提出遵循无瘤技术及肿瘤根治术原则。结果34例(100%)均完成腹腔镜下肿瘤根治术。手术时间为138~246min,平均为184min。随访3~24个月,5例(14.7%)复发或转移,均未发现有穿刺鞘部位种植。结论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中只要严格遵循无瘤技术的原则,可取得与开放手术相同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合理的外科微创治疗.方法 对17例直肠类癌患者进行外科微创治疗;直径<1 cm者在结肠镜下行电灼摘除术;直径1~2 cm者经肛门行局部切除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确定切缘有无类癌残留及浸润深度,如肿瘤侵犯肌层,则行根治性手术;直径>2 cm或肿瘤侵犯肌层者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Dixon手术).结果 在结肠镜下电灼摘除术8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6例,其中1例术中病理示肿瘤肌层侵犯而中转行腔镜根治性手术;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4例.所有病例均手术成功,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均治愈,随访6个月至5年不等,无复发病例.结论 根据直肠类癌的不同病情,采用个体化的外科微创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8.
我院外科1992年开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腹部微创手术,如胃大切除术、全胃切除术、结直肠切除术、脾切除术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并非少见,文献报告的尸检发现率为35%~25%,以下肢常见。下肢DVT的急性期并发症有肺栓塞及股白肿或股青肿,前者可使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出现死亡;后者可使患者截肢或患肢处于失功能状态,工作及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目前主要有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  相似文献   
80.
电视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中超声刀与电刀使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使用超声刀与单极高频电刀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63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分为超声刀组(118例)与电刀组(145例),分别单独使用超声刀与单极电刀完成手术,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 263例全部顺利完成,无需中转开腹.超声刀组与电刀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3.03±3.66)min和(46.21±6.53)min(P<0.01),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19±1.08)mL和(9.04±2.33)mL(P<0.01),住院期间总费用(5 055.14±402.33)元和(3 901.21±590.67)元(P<0.01),术后第1次肛门排便或者排气平均时间分别为(26.28±3.73)h和(27.04±3.36)h(P>0.05),平均住院天数为(3.86±0.94)d和(3.85±0.94)d(P>0.05),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期间总费用比较有显著性意义,平均住院天数、术后第一次肛门排便或者排气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使用超声刀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视野清晰,较为安全,而电刀的使用可降低患者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