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5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室造影前后舒张末压差值和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的患者834例,其中无冠脉病变的患者172例,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662例。根据其有无糖尿病,将之分为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组(DM组)110人,及单纯冠状动脉狭窄组(非DM组)552人,所有病人都进行左室造影,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造影前后左室舒张末压(D1、D2)。结果 DM组患者造影前后左室舒张末压的差值(D3)明显高于非DM组的患者,两组间的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年龄增加、糖尿病、EF的降低,与造影前后左室舒张末压的差值呈负相关。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可以在心脏的收缩功能发生异常之前,表现出对心脏舒张功能的损害,而造影前后,左室舒张末压的差值可以更为敏感地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42.
江时森  黄浙勇 《心脏杂志》2006,18(5):536-538
目的研究右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对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根据左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不同,将1 000例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分为左前降支(LAD)狭窄,左回旋支(LCX)狭窄,左主干(LM)狭窄,左前降支+左回旋支(LAD+LCX)狭窄4个系列。每个系列再根据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程度不同分为RCA正常组(直径狭窄<50%)、RCA非闭塞组(99%>直径狭窄≥50%)和RCA闭塞组(直径狭窄≥99%),比较分析3组间LVEF的差异。结果在LAD,LCX,LM,LAD+LCX狭窄时,与RCA正常组LVEF相比,RCA非闭塞组LVEF分别下降0.9%,0.3%,3.4%和2.8%;RCA闭塞组LVEF分别下降10.9%,3.7%,6.5%和5.2%。LAD狭窄时,RCA非闭塞组和RCA闭塞组之间LVEF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右冠状动脉病变可在左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使左室射血分数进一步下降;当左冠状动脉狭窄为闭塞性病变时,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应用Inouc球囊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VS)的临床疗效。方法:PVS 患者18例,采用PBPV进行治疗,并以超声多普勒评价其疗效。结果:18例行PBPV患者术后即刻右心室收缩压由 (101.4±28.2)mmHg降至(48.5±16.7)mmHg(P<0.01)。右房压由(16.9±7.5)mmHg降至(9.8±4.3)mmHg (P<0.05),肺动脉压由(15.2±3.1)mmHg升至(23.1±5.6)mmHg(P<0.05),肺动脉与右心室跨瓣压差 (△P)由(76.5±25)mm Hg降至(21.7±12.2)mmHg(P<0.01)。多普勒超声随访:术后3个月跨瓣压差较术后即刻进一步显著下降(P<0.05)。结论:经皮球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系统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BM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EBM、BIOSIS等数据库.以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出现24 h内成功实施再灌注治疗者为研究对象;试验设计体现随机对照原则;经冠状动脉移植细胞类型为非动员自体BMSC.结果 5项研究入选总病例数620例,随访4~18个月.死亡、再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等临床不良事件及其联合终点的发生均显示出BMSC移植的有益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显示,BMSC移植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1年后死亡、血运重建、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或再次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发生率(OR=0.45,95%CI 0.28~0.74,P=0.002);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4~7 d行干细胞移植可降低血运重建发生率(OR=0.60,95%CI 0.37~0.97,P=0.04)及死亡、血运重建或再次心肌梗死联合发生率(OR=0.58,95%CI 0.37~0.91,P=0.02),而术后24 h内移植可显著增加血运重建和再次心肌梗死的联合发生率(OR=2.56,95%CI 1.03~6.34,P=0.04).结论 经冠状动脉自体BMSC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的,而且急诊PCI术后4~7 d移植较术后24 h内移植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治疗效果的一致性。研究设计:系统评价。数据来源:Medline、Embase、SIGLE、NTIS、Science Citation Index、CAB、BIOSIS。研究项目选择:关于在临床试验中疗效(有益或不利)明确的干预措施的动物实验,包括头部外伤、出血性疾病抗纤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与自由基清除剂替拉扎特治疗、出生前皮质激素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二膦酸盐防治骨质疏松症等。评价方法:收集有关研究设计、分配隐藏、随机分组动物数量、动物模型类型、干预措施和结果的数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6.
目的:本前瞻性研究对比了以下3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婴施行心脏手术的临床预后:传统的稀释超滤组(D组)、改良超滤组(M组)和传统的稀释超滤+改良超滤组(B组)。研究设想B组患者临床预后最好。方法:年龄<1岁、由同一位外科医生施行双心室修复心脏手术的  相似文献   
47.
背景: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反应(FMD)的大部分测量方法因操作人员的水平不同而可重复性较差。方法:一款用于肱动脉超声扫描的新型自动化计算机分析软件可持续检测前臂和手部动脉的血管内径,包括急性充血期以及短暂充血后反应。将该软件应用于10例正  相似文献   
48.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长期临床预后与氯吡格雷应用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Eisenstein  E.  L  Anstrom  K.  J.  Kong  D.  F.  黄浙勇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7,3(7):2-3
背景:近来关于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DES)的研究表明目前的抗血小板方案不足以预防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目的:评估冠心病患者接受DES和裸金属支架(BMS)置入后长期临床预后与氯吡格雷应用的关系。设计、地点和患者:对2000年1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间在Duke心脏中心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连续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分别在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进行随访,直至2006年9月7日。研究对象为4666例接受首次PCI支架置入的患者,其中3165例接受BMS,1501例接受DES。[第一段]  相似文献   
49.
左室功能不全成人患者心室重构的特点是左室形状从椭圆形演变为近球形,并伴随功能性二尖瓣反流(M R)加重、运动耐量下降和不良预后。但有关左室功能不全患儿发生心室重构及其重要性的报道不多。本研究旨在评估左室功能不全患儿的左室形状、左室功能改善时的左室形状变化以及左室形状与功能性反流的关系。纳入25例左室功能不全患儿,并与37例年龄匹配的对照者进行比较。分析了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和预后;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功能和形状(球形指数);对于随访>6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10%的患儿进一步分析超声左室形状、二尖瓣环大小…  相似文献   
50.
背景: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在扩张型心肌病(DCM)一级预防中的价值尚不清楚。随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相比药物治疗,ICD治疗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并无优势。但左室射血分数(LVEF)极差的患者能否从ICD受益,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方法:连续纳入1996年12月至2003年11月期间接受ICD治疗的DCM患者,然后分为A组(二级预防)和B组(一级预防),每组再根据LVEF是否高于20%进行亚组分层。结果:共入选58例患者,其中男性50例,年龄56.4±12.7岁;随访34±19月。A、B两组间死亡率无差异(18%vs11%),但不良事件(55%vs22%,P<0.05)、任何ICD干预(48%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