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3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评价多导睡眠监测与腺样体-鼻咽腔比值(A/N)值在儿童睡眠呼吸障碍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睡眠呼吸障碍患儿行多导睡眠监测及鼻咽侧位片计算A/N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N值在轻度患儿中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最低血氧饱和度不相关,而在中至重度患儿中与AHI成正相关,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结论 A/N值不能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的手术依据,必须结合多导睡眠监测仪(PSG)监测结果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72.
上海虹口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虹口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特点,为有关部门和学校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47名中学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电子游戏等成瘾性行为在本次调查的中学生中普遍存在:有17.4%的学生每天喝碳酸型饮料,35.1%的学生每天吃甜点,超过40%的学生在过去一周内曾吃快餐和路边摊;20.4%的学生电子游戏成瘾;部分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有13.3%曾有自杀意念。结论虹口区中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学校、家长和全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也提出了今后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干预工作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73.
张洪坤  黄洋  李康  吴韶辉 《中草药》2012,43(7):1349-1354
目的探讨藿香正气水ig大鼠后肠道内容物指纹图谱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与抑菌药效的相关性,为建立"代谢物指纹图谱与药效关联"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自制11批藿香正气水,ig给予大鼠后40min处死动物,制备肠道内容物样品,检测藿香正气水抑菌效果,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将抑菌圈直径与指纹图谱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期寻找控制藿香正气水质量的药效成分群。结果以强迫引入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有10个与抑菌活性密切相关的色谱峰被引入回归方程,其中呈正相关的色谱峰有4个(6、13、26、30号),且26号峰(和厚朴酚)经实验证明具有抑菌作用。结论运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找到可控制藿香正气水质量的体内药效成分群,且证明相关成分具有抑菌作用,这些成分群对藿香正气水质量控制具有参考价值,该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且多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高龄逐渐成为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显示老年高血压导致的肾损害及终末期肾病( ESRD)患者逐年增加.美国ESRD的发病率在过去数年中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其中因高血压而引起的ESRD新患者占28%[1].防治肾脏损害,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肾损害,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医的辨证论治,已成为预防和逆转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的有效途径,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老年高血压肾损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使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使用替米沙坦40~80mg/d,治疗12w后,比较两组血压、空腹(FBG)及餐后血糖(2hBG)、空腹(FINS)及餐后血胰岛素(P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12w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空腹及餐后血胰岛素、HOMA-IR显著降低,ISI显著升高,TG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的敏感性具有增强作用,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降低甘油三脂,且优于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76.
在中药橡胶膏剂的处方中,多含有薄荷醇(薄荷脑)、冰片、樟脑、水杨酸甲酯等挥发性成分,文章通过对这类成分的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作用,本身具有的杀菌、消炎、止痛、镇痛的作用,以及在制备橡胶膏剂的过程中,起到了软化橡胶的作用,进行文献总结。针对其含量的多少对中药橡胶膏剂舒适性和成型性的影响,提出采用包合技术、脂质体技术、微囊化技术等控制此类成分的挥发,达到控制其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陈斌  萧伟  贾晓斌  黄洋 《中药材》2012,(7):1140-1143
目的:制备丹参酚酸速释微丸,并对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考察了处方中润湿剂、载药量、辅料、乳糖用量、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用量以及润湿剂用量等因素对丹参酚酸微丸收率、圆整度、溶出度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丹参酚酸速释微丸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丹参酚酸速释微丸处方以总量50 g计算,主药22.5g,乳糖5 g,羧甲基淀粉钠2 g,微晶纤维素20.5 g,润湿剂为30%的乙醇27 mL。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挤出频率25 Hz,滚圆频率50 Hz,滚圆时间4 min。结论:丹参酚酸速释微丸制备工艺科学合理,制剂稳定,为通脉复方微丸多元释药系统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通脉微丸多元释药系统释药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郁丹红  黄洋  贾晓斌  朱静  刘丹  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9):2889-2893
目的:建立通脉微丸多元释药系统的释药特性评价方法.方法:考察紫外分光光度法与HPLC测定各释药单元溶出曲线的相似性;HPLC评价通脉微丸多元释药系统单个释药单元以及形成多元释药系统后的体外释药特性,同时评价各释药单元体外释放的相互影响程度.结果: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测定的葛根黄酮微丸、丹酚酸微丸、川芎酚酸微丸、丹参酮微丸4种释药单元的溶出度曲线具有相似性;HPLC测定多元释药系统的各释药特性表明各单元无相互影响.结论:可利用HPLC测定的单一指标成分来表示组分的释放,初步构建的通脉微丸多元释药系统改善了难溶性组分的溶出,整体上表现出速释和缓释结合的特征,符合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79.
基于物质基础组分的中药多元释药 系统研究思路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孙娥  贾晓斌  黄洋  陈斌  胡琴  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4):2181-2185
该文针对中药制剂的研究现状,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依据中药多组分、多靶点、多效应的特点,提出"基于物质基础组分的中药多元释药系统"研究思路,建立"以物质基础组分为前提,以提高生物利用度为目的,构建中药多元释药系统"的中药制剂研究新模式,并以通脉微丸多元释药系统为例进行阐述,为中药现代给药系统的深入发展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1型B′亚型(HIV-1 B′)慢性感染人群连续两年血浆中和能力的变化,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通过对两年前后127例HIV-1 B′亚型感染者进行CD4和病毒载量(VL)的检测,采用基于TZM-b1细胞的中和实验方法,检测感染者血浆分别针对HIV-1临床分离株1597和实验室适应株SF33两种病毒的中和能力。通过分析中和50%病毒进入细胞的血浆浓度(EC50)与CD4计数和VL的相关性,阐明血浆中和水平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2005年和2007年CD4分别为(454±131)个/μl和(440±182)个/μl(t=1.02,P=0.309),VL(log10)分别为(4.03±0.89)拷贝/ml和(4.21±0.89)拷贝/ml(t=2.72,P=0.008);血浆对1 597株有中和活性的分别有91例(71.65)和75例(66.93%),其EC50分别为(65.15±0.51)和(55.59±0.59)(t=1.16,P=0.248);对SF33株有中和活性的分别有108例(85.04%)和101例(85.04%),其EC50为(205.65±0.52)和(139±0.47)(t=3.57,P〈0.001)。聚类分析显示,EC50与VL的关联性较强,但EC50的变化与VL的变化的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SF33∶r=0.07,P=0.41;1597∶r=0.12,P=0.18)。结论从2005年到2007年,慢性HIV-1B′亚型感染者的VL显著升高,尽管对病毒的中和水平降低,但血浆中和水平的降低与VL的升高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