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27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酸枣仁抗烧伤有效部位中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枣仁系鼠李科(Rhamnaceae)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us Bunge)干燥成熟的种仁。在养心、安神及敛汗作用,传统多用作镇静安眠。陶静仪等报道酸枣仁单用或与五味子合用对小鼠烫伤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2.
睫状体脱离是眼科手术、眼部钝挫伤及内眼疾病常见的并发症,最常表现为视力下降、持续性低眼压、前房变浅及患眼屈光状态改变等。低眼压可导致视盘充血水肿、视网膜缺血、黄斑放射状皱褶;持续低眼压可引起角膜营养不良、晶状体混浊(即白内障)等,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严重者甚至可导致眼球萎缩。对于睫状体脱离最主要的是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B超、UBM及前节OCT的出现,为较小的睫状体脱离的发现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睫状体脱离的早期诊断率,提前了睫状体脱离发现的时间,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睫状体脱离治疗的研究与探索也有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腹腔穿刺在闭合性腹外伤中的重要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对闭合性腹部外伤30例中应用腹穿后诊断与术中诊断的对比进行分析。结果:30例腹外伤中肝脾实质性脏器损伤符合率占86%~88%,空腔脏器损伤符合率占100%,肠系膜血管损伤占50%,腹膜后血肿符合率占100%。结论:在诊断技术很好的条件下,腹腔穿刺仍然是闭合性腹部外伤不可缺少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高糖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的表达以及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对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实验分为4组:低糖组(LG组,5.5 mmol/L葡萄糖);低糖+甘露醇组(LG+M组,5.5 mmol/L葡萄糖+24.5 mmol/L甘露醇);高糖组(HG组,30 mmol/L葡萄糖);高糖+氟伐他汀组(HG+Flu组,30 mmol/L葡萄糖+10μmol/L氟伐他汀)。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TGF和纤维粘连蛋白(FN)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及其下游因子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p-CREB1)。结果与LG+M组相比,HG组系膜细胞增殖明显,p-p38 MAPK、p-CREB1表达明显上调,CTGF和FN mRNA的表达增加。与HG组比较,HG+Flu组可抑制系膜细胞增殖,p-p38 MAPK、p-CREB1的表达明显下调,CTGF和FN mRNA的表达降低。结论高糖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CTGF mRNA表达增强,p-p38 MAPK和p-CREB1表达明显升高,氟伐他汀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CTGF mRNA和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可能部分是通过影响p38 MAPK及其下游核因子CREB1的激活而实现。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与调节的关系,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双眼白内障程度相近的病例30例共60只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测量主视眼,术前测量在自然状态下和缩瞳后的晶体厚度,取术中撕取的中央部晶体前囊膜做HE染色,进行细胞计数。结果 30例术前术后未出现主视眼转换情况,主视眼和非主视眼在自然状态下和缩瞳后的晶体厚度变化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视眼和非主视眼的晶体囊膜上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606±429)个/mm2和(3913±433)个/mm2,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主视眼因为在日常视觉活动中动用的调节度大,进入眼内的光线量大,可能因此造成了晶体囊膜上皮细胞数目的减少,导致其白内障发病先于非主视眼。  相似文献   
36.
浅谈医院质量控制与临床教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严格的医疗质量控制和规范的临床教学管理.方法 党委把教学列入议事日程,着重对师资队伍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和要求,逐步完善了人才培养机制.结果 各层次学员都学到需要的知识,教学和医疗互相促进,形成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结论 以质量为命脉,以教育为根本,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主义卫生事业需要的新型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不同时长强蓝光照射后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8周龄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3、6、12h实验组(n=12),对照组大鼠接受自然光照,实验组大鼠每日分别接受465±5nm、1000±100lx蓝光照射3、6、12h,连续光照8wk。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及石蜡病理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并分析不同方位及不同分层视网膜厚度、组织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OCT检查示,各组大鼠视盘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视网膜厚度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5),且除对照组和3h实验组上方视网膜厚度无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各方位视网膜厚度比较均有差异(P<0.05);各组大鼠平均视网膜总厚度、内界膜(ILM)-内核层(INL)厚度、外丛状层(OPL)-光感受器外节段(OS)厚度、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厚度比较均有差异(P<0.05),其中各组大鼠平均视网膜总厚度、OPL-OS厚度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对照组分别与3、12h实验组...  相似文献   
38.
采用滋肾疏肝丸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64例,效果良好,与应用金匮肾气丸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滋肾疏肝法明显优于单纯滋肾壮阳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对比观察内界膜剥除及其联合内界膜移植手术治疗裂孔形成因子(HFF)值小于0.6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IMH并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4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HFF值均小于0.6。其中,行常规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20只眼(内界膜剥除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内界膜移植手术20只眼(内界膜移植组)。手术后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眼裂孔闭合率、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缺损直径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P1波1环和2环振幅的变化情况。结果 手术后3个月,内界膜剥除组裂孔闭合14只眼,裂孔闭合率为70%。内界膜移植组裂孔闭合20只眼,裂孔闭合率为100%。两组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59,P<0.05)。内界膜剥除组及内界膜移植组手术后BCVA均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7、4.430,P<0.05)。内界膜剥除组及内界膜移植组手术后BCVA提高率分别为80%、85%,BCVA显著提高率分别为35%、70%。两组手术后BCVA提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3,P>0.05);两组手术后BCVA显著提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2,P<0.05)。内界膜剥除组及内界膜移植组手术前后IS/OS缺损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68、6.635,P<0.05)。两组手术后IS/OS缺损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1,P<0.05)。内界膜剥除组及内界膜移植组手术前后mfERG P1波1环(t=2.833、4.235)及2环振幅(t=2.459、4.27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mfERG P1波1环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0,P>0.05)。两组手术后mfERG P1波2环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2,P<0.05)。结论 内界膜剥除联合内界膜移植手术较单纯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HFF值小于0.6的IMH更能提高患者裂孔闭合率,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及给药途径的骨化三醇对血液透析合并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60例血液透析合并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口服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组(大剂量服用骨化三醇)及静脉用药组(透析后静脉给予骨化三醇注射液),每4周对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 PTH)、钙、磷进行检测,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服用12周后,对照组甲状旁腺素水平为(697.5±164.3) pg/ml,相较于治疗前(761.4±184.6) pg/ml,变化不明显(P>0.05),对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疗效欠佳;冲击治疗组疗效显著[治疗前:(757.6±170.3) pg/ml,治疗后:(417.6±157.8) pg/ml,P<0.01],但是部分患者出现高钙血症;而静脉用药组疗效最佳[治疗前:(814.7±197.8) pg/ml,治疗后(227.4±106.4) pg/ml,P<0.01],且较少发生高钙血症。结论 目前,对血液透析合并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骨化三醇注射液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可以作为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