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20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黄帅  张敬文  张银勇  单连海  黄晶  周先礼 《中草药》2014,45(15):2153-2156
目的研究川东特有植物小娃娃皮Daphne gracilis全株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娃娃皮全株95%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木栓酮(2)、豆甾-4-烯-3-酮(3)、豆甾-4-烯-3,6-二酮(4)、羽扇豆醇(5)、豆甾醇(6)、1,3-二硬脂酸甘油酯(7)、1-二十二烷酸甘油酯(8)、十八醇(9)、植醇(10)、去氢双松柏醇(11)、epoxyconiferyl alcohol(12)、齐墩果瑞香酮(13)、14-姜酮醇(14)、马台树脂醇(15)。结论 1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4、7~9、11、12、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2、14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丹参-苦参药对的潜在靶点,探索其对于炎症模型的抗炎药效,为新药开发以及药对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药对抗炎作用的潜在靶点;采用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研究药对提取物的抗炎药效;基于Luminex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探究丹参-苦参提取物经皮给药后外周血清促炎细胞因子分泌的改变;采用伊文思蓝腹腔注射实验模拟炎性因子的渗出,探究药对提取物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网络药理学预测药对提取物发挥抗炎作用主要与免疫过程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相关,说明机制与抑制促炎因子,改善血管通透性等相关。结论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网络药理学的预测结果,确证了抗炎作用涉及降低STAT3通路中IL-6、G-CSF水平及血管通透性,此作用与丹参苦参药对中主要成分丹参酮、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相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 通过对膝关节功能的评价及手术的并发症的分析,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26例31膝严重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置换后均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随访时测定膝关节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VA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置换术中及置换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膝关节的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1),术后假体位置良好,下肢力线满意.结论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缓解重度痛风性膝关节炎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尿液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联合血清炎症因子在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6例糖尿病肾病病人,根据是否合并高尿酸血症,分为糖尿病肾病组(52例)和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54例),在相同的条件下检测并分析比较2组病人尿液PCX水平以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结果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病人的PCX、CRP、TNF-α、IL-6及MCP-1等水平皆高于糖尿病肾病组(P < 0.01),2组的MP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尿液PCX、血清CRP、TNF-α、IL-6及MCP-1等指标皆为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皆与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关系密切。PCX、CRP、TNF-α、IL-6及MCP-1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P < 0.05~P < 0.01),PCX、CRP、TNF-α、IL-6及MCP-1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 < 0.05)。结论尿液PCX水平联合检测血清炎症因子(CRP、TNF-α、IL-6及MCP-1)对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应用前景比较广阔。  相似文献   
26.
手足口病患者的血糖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黄帅  韩明锋  李秀勇 《安徽医学》2008,29(4):361-362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患者空腹血糖对病情轻重的判断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08年5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手足口病患者,其中重症共45例,对照组随机选择轻症病例年龄小于3岁47例,3岁以上(含3岁)47例,对各组病例中血糖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症组血糖升高者明显多于轻症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足口病患者血糖检测是早期发现危重病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研究使用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的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技术(PLIF)在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4年1月期间的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患者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41~76岁,平均61.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全椎板减压、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融合均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加自体骨粒植入。术后随访1~3年,平均1.7年。临床症状采用JOA评分、VAS评分和ODI评分来评价,影像学表现评价指标包括滑脱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和植骨融合率。结果临床症状,术后6个月JOA评分、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影像学表现,滑脱率、椎间隙高度和腰椎前凸角在术后6个月均获得明显的恢复,术前与术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随访42例病例均达骨性愈合,融合率为100%。结论经全椎板减压、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可以达到彻底椎管减压,有效改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采用单枚Cage的PLIF技术能有效恢复和维持脊柱生理稳定性,可获得满意的影像学表现,融合率高,并发症风险低。  相似文献   
28.
秦长红  梅莹  周先礼  阿萍  黄帅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9):2571-2571
目的:研究藏药髯花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叶中的单萜类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5个单萜类化合物,分别为髯花杜鹃素A (1)、cannabiorcicyclolic acid(2)、髯花杜鹃素B (3)、髯花杜鹃素C(4)和髯花杜鹃素D(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修正了髯花杜鹃素A的核磁数据。  相似文献   
29.
张文杰  黄帅  李继平 《护理学报》2018,25(15):58-60
目的 总结6例行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肌阵挛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我科2011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6例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肌阵挛性肌张力障碍的患者,在其治疗期间进行安全护理、症状观察、手术并发症和刺激效果观察、心理护理等.结果 本组6例患者均完成了分期手术,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情绪状态有明显好转,顺利出院.结论 细致全面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判断刺激效果,警惕手术并发症,心理护理等是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重度痛风性膝关节炎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特点、疗效和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 方法追踪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23例28膝经保守治疗不能缓解其疼痛且有明显的影像学改变的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置换后均获得2年以上的随访,记录术前、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及膝关节X光片,各时间点的疗效指标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置换术中及置换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随访时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F=31.76,P<0.01),KSS评分(F=106.54,107.85,P<0.01 )、膝关节活动度(F=104.78,P<0.01)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所有患者置换后X射线片均示假体位置良好,下肢力线满意,无透亮线及任何松动迹象。 结论通过围手术期全面规范处理、快速康复及系统的功能锻炼,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痛风性膝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