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目的 评价运用校正念珠菌定植指数(CCI)对发生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I)高危重症患者进行抗念珠菌抢先治疗的有效性,并获取念珠菌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1日-2009年4月30日天津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Ⅰ(APACHE Ⅰ)评分10分以上住院患者110例,随机分为CCI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CCI进行监测.对照组依据临床医师经验对患者制定治疗方案.CCI组临床出现脓毒症且CCI≥0.4者立即给予抗念珠菌治疗,CCI<0.4者则不予抗念珠菌治疗;如临床症状加重甚至生命体征不稳定,则进行补救性抗念珠菌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方法、APACHE Ⅰ评分及脓毒症发生率、ICU停留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CI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8例和50例发生脓毒症,自发生脓毒症起至临床应用抗念珠菌药物所需时间分别为(0.94±0.67)d,(3.75±3.62)d(P<0.05);CCI≥0.4(57例)与CCI<0.4(53例)两者间ICU内停留时间[分别为(15.34±6.63)d,(7.24±3.75)d]、不能建立肠内营养支持率(分别为64.9%,43.4%)也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而APACHE Ⅰ评分、需要机械通气和血液净化等脏器支持治疗者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析110例患者575株念珠菌多部位定植菌种分布显示,白色念珠菌仍占较大比例(59.3%),热带念珠菌占10.8%,其他依次为光滑念珠菌、罗伦特隐球菌、克柔念珠菌.结论 运用CCI可增加对ICU内ICI实施抢先治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可获得患者ICI菌种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73.
左氧氟沙星 (levofloxacin)是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 ,其抗菌谱广 ,对革兰阳性及阴性需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对常见厌氧菌也有抑制作用[1] 。现就 1998- 0 2 0 5应用国产左氧氟沙星片治疗的 110例急性感染患者与日本产左氧氟沙星片治疗 5 0例患者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86 5岁住院患者 ,经临床、实验室 (或X线片 )和细菌学证实 ,对试验药和对照药敏感的革兰阳性及阴性细菌所致的轻、中度呼吸系统感染 (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哮喘并感染 )及泌尿系感染 (急性…  相似文献   
74.
血液净化治疗百草枯中毒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2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均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根据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中毒剂量、性别、年龄、是否发生肺纤维化、多器官功能衰竭(MOOS)、生存及死亡情况的关系,分析百草枯中毒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死亡12例,病死率46.15%,与生存组比较,年龄、口服百草枯量、血中百草枯浓度及口服百草枯后距行血液净化时间差异显著(均P〈0.05)。发生肺纤维化6例(23.1%),与未发生肺纤维化(20例)比较,血液中百草枯浓度差异显著(P〈0.05)。出现MODS 12例,与无MODS组比较,血液净化治疗起始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尽早血液净化治疗百草枯中毒的青年患者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降低肺纤维化,改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筛查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的差异蛋白,以期发现对诊断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对34例IPF患者(IPF组)和25例非吸烟健康者(对照组)血清和BALF进行检测获得蛋白质指纹图谱,用生物标志物模式软件、生物标志物导向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BALF中共检测出247个蛋白峰,与对照组比较,IPF组13个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7个标志物峰强度显著增加,质荷比分别为2240.57、3459.32、3501.78、4146.50、4516.51、4615.88、5651.26(均P<0.01);6个标志物峰强度显著下降,质荷比分别为4989.91、5043.68、6968.76、11 687.70、11 782.10、14 733.30(均P<0.01).血清中共检测出142个蛋白峰,与对照组比较,IPF组9个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9个标志物峰强度均显著增加,质荷比分别为3382.59、3453.39、4608.28、5825.48、8936.76、9164.27、11 525.30、11 689.40、11 886.00(P<0.05或P<0.01).结论 SELDI-TOF-MS技术用于IPF患者BALF和血清蛋白质谱分析可筛选出有意义的差异表达蛋白,为进一步发现对IPF诊断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6.
陈琳  魏路清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2):93-96,100,F000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肺纤维化大鼠的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对TGF-β1诱导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表型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大鼠肺纤维化模型,1周后取肺组织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细胞经鉴定后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对试验组细胞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TGF-β1诱导细胞分化,同时给予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干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SP)法检测药物对肌成纤维标志物-αSMA表达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各剂量组中不同干预天数所测得的OD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各时间点所测OD值与不同用药物剂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各剂量组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之间存在显著差别(P〈0.0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药物因素对-αSMA的表达量有影响(P〈0.01),区组因素对-αSMA的表达量有影响(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肺纤维化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同时可抑制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分化,这主要表现在抑制细胞增殖、改变其形态、减少肌成纤维细胞的标志性产物-αSMA的产生上。  相似文献   
77.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interstitialpneu—monia,IIP),总体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为2.5至3.5年,但个体间存在差异,自然病程不尽相同,可缓慢进展或急性加重甚至死亡。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多种因素与患者的预后相关,综合研究这些预测因素可以更精确的评估预后和进行疾病分期。IPF患者预后因素的研究意义重大:在临床工作中,有助于医师与患者本人及家属的沟通,便于医师之间的交流以及最佳肺移植时间的确定;在临床试验中,通过调整IPF患者预后因素可以使组间比较更合理化,降低领先时间偏倚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国内外IPF的预后相关因素及临床预测模型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探讨未来IPF预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阳性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 with positive myeloperoxidase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MPO-IP)的胸部高分辨率CT特点。方法回顾分析MPO-IP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纤维化和肺气肿程度,并与同期收治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病例作比较。结果 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期间,各有10例患者分别被诊断为MPO-IP和IPF,两组间肺气肿无明显差异。MPO-IP患者中8例影像学表现为普通性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与IPF组比较,在气管分叉层面存在显著差异,肺纤维化评分低于IPF患者。结论 MPO-IP影像学上以UIP为主,MPO-IP(UIP)纤维化程度较IPF轻,肺气肿以间隔旁肺气肿和小叶中心型肺气肿为主。  相似文献   
79.
肺纤维化(PF)是各种间质性肺疾病晚期的共同结局,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粉防己碱为汉防己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在矽肺的治疗方面已经显示出良好的抗纤维化作用,且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本文通过复习文献,总结了粉防己碱抗纤维化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影响细胞凋亡、干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并对近年来粉防己碱治疗特发性PF的临床报道进行介绍,为粉防己碱治疗特发性PF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本论述了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阻塞性气道疾病的关系,研究表明.小气道内存在着PS,它具有维持气道稳定性,防止气道萎陷的功能,PS还能改善支气管粘液纤毛的清除功能,调节气道液体的平衡,从而间接调节气道的厚度及管径。PS功能失调是气道阻力增加的原因之一。用外源性PS治疗支气管哮喘及COPD并呼吸衰竭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但尚有争议,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