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医药卫生   7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魏来 《肝脏》2012,17(3):153-155
丙型肝炎的研究在2011年的重要进展包括:(1)直接抗病毒药物( DAA)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以telaprevir(TVR)和boceprevir(BOC)在欧美相继获得批准上市为代表;并促使欧洲肝病学会和美国肝病学会在2011年更新了丙型肝炎相关的指南;(2)DAA可能带来无干扰素治疗的时代;(3)IL28B宿主基因型为抗丙型肝炎治疗带来新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HBV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s)介导的小鼠肝炎模型,探讨肿瘤诱导的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在免疫介导的HBV转基因小鼠肝损伤中的有效性。方法制备新鲜的HBV转基因小鼠肝脏匀浆,予普通小鼠腹腔注射,1次/周,连续4周,以诱导致敏小鼠(Sensitized-mice)产生HBV抗原特异性CTLs(HBV-specific CTLs,HBV-CTLs)。分离致敏小鼠脾脏来源HBV-CTLs,静脉回输给高复制型HBV转基因小鼠,分别在注射前,注射后1 d、3 d、6 d和9 d经眶后取血测血清ALT/AST水平。分离荷瘤小鼠骨髓来源的MDSCs,静脉注射给HBV-CTLs诱导的肝炎小鼠,并在注射后24 h,经眶后取血测血清ALT/AST水平,肝脏组织经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致敏小鼠脾脏来源的HBV-CTLs可诱导HBV转基因小鼠肝组织损伤,血清ALT、AST水平呈升高趋势;且与CTLs注射组小鼠相比,CTLs联合MDSCs注射组小鼠肝脏组织损伤程度减轻,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显著降低[ALT:(254.5±25.50)vs (80.67±11.57),P <0.05;AST:(301.5±40.50)vs(249.0±79.00),P >0.05)]。结论静脉回输肿瘤诱导的MDSCs可有效减轻HBV-CTLs诱导的肝炎小鼠中肝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硫化氢(H_2S)预处理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32只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制作的肝硬化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行假手术(假手术组)、30 min肝门阻断及4 h再灌注诱导HIRI模型(HIRI组)、硫氢化钠(Na HS,外源性H_2S供体)预处理+HIRI模型诱导(Na HS组)、Na HS+雷帕霉素(RPM,m TOR抑制剂)预处理+HIRI模型诱导(RPM组),随后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浓度,分别用光镜与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与自噬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LC3-II(自噬特异性标记)以及m TOR、磷酸化m TOR(p-m TOR)蛋白表达。结果: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肝组织在肝硬化表现的基础上均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细胞肿胀与局灶性坏死等损伤改变,但Na HS组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HIRI组与RPM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各组血清AST、ALT水平均明显升高、肝细胞内自噬体数量明显增多、肝组织LC3-II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p-m TOR蛋白表达(p-m TOR/m TOR比值)明显降低(均P0.05),但Na HS组转氨酶升高幅度、细胞内噬体数量、肝组织LC3-II蛋白升高及p-m TOR蛋白降低程度均明显低于HIRI组(均P0.05),而RPM组与HIRI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_2S预处理能减轻肝硬化大鼠HIRI,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活化m TOR途径抑制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34.
几十年来,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所引起的政府卫生决策意识改变导致我国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提供连续性卫生服务呈现明显的波动性:计划经济时代,"分级分工,就近就医"的服务模式曾是我国连续性服务的理念萌芽和初始实践;改革开放以来则形成了"自由择医,碎片化提供"的非连续服务模式;2009年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后则呈现"基层就医,连续综合"的整合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上述三个阶段服务提供模式的波动特征背后隐含着不同时期政府意识形态对卫生服务治理的深刻影响,充分证明了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具有明显的政治脆弱性。这种历史演化特征的政策动因为我国以及转型国家维持卫生服务网络延续连续性服务模式提供了诸多政策经验和启示:重视基本保健策略,建立完整的基层卫生体系框架和系统的、整合的运行机制以及重视以人为中心的服务提供理念等。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规范结核专科病历书写,全面提高护理病历质量。方法应用品管圈,做好环节和终末质控。结果通过"硕果圈"活动,严格掌握了结核专科护理记录的书写标准,缺陷明显减少,书写合格率达99.50%。结论通过应用品管圈落实《病历书写规范》,提高了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有效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以肝脏炎症反应为主的自身免性肝病.病因不明,其中Ⅰ型AIH最为常见,但尚未发现其存在于肝细胞的自身靶抗原.本研究利用Ⅰ型AIH患暂血清作为固相靶分子,用噬菌体展示的肝细胞cDNA筛选存在于肝细胞的自身靶抗原。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慢性丙肝患者在病毒载量测试指导下,使用聚乙二醇a-2a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健康效果、成本及其成本效果。方法:结合丙肝治疗路线图,建立COBAS Taqman HCV RNA检测及国产试剂检测的决策树模型,并代入短期和长期结果,比较两种试剂的成本效果。结果:COBAS Taqman HCV RNA检测的长期结果为期望生存年30.57岁,质量调整生存年19.11QALY,人均治疗费用为7 0287.91元,国产HCV RNA检测的长期结果为期望生存年30.34岁,质量调整生存年18.89QALY,治疗费用为7 4151.83元;相比于国产试剂及24周治疗方案,COBAS Taqman检测试剂可多获得0.23个生命年,0.23个质量调整生命年,而总治疗费用降低3 863.9元;并且模型对关键变量不敏感。结论:从短期角度,COBAS Taqman检测可以准确判定RVR和EVR,决定更恰当的疗程;长期而言,COBAS Taqman检测可延长患者的生存年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减少疾病进展导致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单孔下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肝囊肿开窗引流及囊壁切除术、肝脓肿切开引流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左肝外叶血管瘤切除术的手术技巧、手术难点、器械改进及治疗效果.方法 经脐下缘作一切口(若病变在右肝后叶、左外叶或胆道,则将孔上移置入Triport)分别置入光源、胆囊抓钳及电极钩或超声刀,完成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185例,肝囊肿开窗引流及囊壁切除术3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46例,肝脓肿切开引流27例,左肝外叶血管瘤切除22例.结果 316例均在单孔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30 ~ 182 min,平均46 min.术中出血量5~100 mL,平均20 mL;住院时间3~7d,平均4.8d.术后无漏胆、出血、膈下感染等发生.结论 与常规四乳、三孔、二孔相比,腹腔镜下单孔法行胆囊切除、肝囊肿开窗引流及囊壁切除术、肝脓肿切开引流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左肝外叶血管瘤切除术.手术时间稍延长、出血量无明显增多,但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提前,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降低,切口愈合后更美观,更具微创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究首次就诊的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AMA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次检测AMA和(或)M2型抗线粒体抗体(AMA-M2)阳性的13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183例、免疫印迹法431例、ELISA法709例;分为未诊断PBC组(973例)和新诊断PBC组(350例,其中非肝硬化者268例,肝硬化者82例)。709例采用ELISA法的患者中,未诊断PBC组567例,新诊断PBC组142例(PBC非肝硬化组115例,PBC肝硬化组27例)。183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的患者中,未诊断PBC组118例,新诊断PBC组65例;其中AMA滴度为低滴度(1∶40~1∶80)者69例(未诊断PBC组53例,新诊断PBC组16例)、中滴度(1∶160~1∶320)者95例(未诊断PBC组59例,新诊断PBC组36例)、高滴度(≥1∶640)者19例(未诊断PBC组6例,新诊断PBC组13例)。比较各组患者的AMA水平,分析其与PBC临床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M、血小板计数、ALT、AST、GGT、ALP、血清总蛋白、TBil、总胆固醇,以及肝硬化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基于四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采用ELISA法检测的709例患者的AMA-M2滴度中位值为53 RU/mL,新诊断PBC组的血清AMA和AMA-M2中位水平均高于未诊断PBC组(1∶320比1∶80和180 RU/mL比47 R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111,Z=-7.531,P均<0.01)。未诊断PBC组的AMA-M2值与年龄、IgG、IgM、AST、GGT、ALP、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均呈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ho值=0.114、0.108、0.337、0.089、0.197、0.086、0.121、0.073,P均<0.05);新诊断PBC组的AMA-M2值与年龄、IgM、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均呈正相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ho值=0.218、0.483、0.230、0.161、-0.183,P均<0.05);PBC非肝硬化组的血清AMA和AMA-M2中位水平均有低于PBC肝硬化组的趋势(1∶160比1∶320和174 RU/mL比495 RU/m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BC肝硬化组者组患者的AMA-M2值与IgM水平呈正相关(r=0.38,P=0.039),但与APRI、Fib-4均无明确相关性(P均>0.05)。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183例患者的AMA滴度中位值为1∶160;未诊断PBC组中AMA低滴度、中滴度和高滴度者的IgM中位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为1.2、1.7和1.8 g/L),新诊断PBC组中AMA低滴度、中滴度和高滴度者的IgM、GGT、ALP的水平均逐渐升高(中位水平分别为1.5、3.7和4.1 g/L,144、182和317 U/L,137、168和221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60、7.081、8.030、15.226,P均<0.05)。总体中未诊断PBC组男性的血清AMA-M2中位水平低于女性(41 RU/mL比50 R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45,P=0.003);新诊断PBC组男性的血清AMA-M2中位水平有低于女性的趋势(113 RU/mL比206 RU/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结论血清AMA水平与诸多临床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能与PBC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分析2012--2013年冬季中国地区诺如病毒新流行株GII.4/Sydney 2012的衣壳蛋白区核苷酸与氨基酸变异特点。方法 对已获得的22份2012--2013年冬季北京地区GⅡ.4/Sydney2012株进行全衣壳蛋白区基因扩增。从GenBank检索中国其他地区的GⅡ.4/Sydney 2012株衣壳蛋白区核苷酸序列。对获得的GII.4/Sydney 2012株的衣壳蛋白区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与往年GⅡ.4流行株进行系谱分析。结果 获得中国7个地区(北京、上海、江苏、湖州、荆州、香港和台湾)的GⅡ.4/Sydney 2012株资料共38份(至少包含完整VPl核苷酸序列)。GH.4/Sydney 2012株之间VPl核苷酸差异为0.1%~3.3%,氨基酸差异为0~3.1%。系谱分析发现GⅡ.4/Sydney2012株与Apeldoorn 2008和NewOrleans 2009起自共同的分支。中国和悉尼GH.4/Sydney 2012代表株的A、D、E抗原表位氨基酸序列组合有两种:TSRN-GTT-SNT和TSRN-STT-SNT。结论 G II.4/Sydney 2012株已在中国多个地区出现,各地区病毒株同源性较高。G H.4/Sydney 2012株的抗原表位氨基酸组合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